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童年没有好好哭过,长大怎能痛快得笑

靠谱童书每周推荐▲ 孩子免费听故事神器
点击标题下爱读童书妈妈小莉关注
600多个经典故事任意听
小莉的话
产后到现在一个多月,我的情绪管理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老三满月那天好多朋友一起吃饭,小拍却跟我闹别扭不肯出现,我为此特别生气,跟孩子喋喋不休,我不会原谅你怎样怎样,连拍爸都说,至于嘛,这么点小事,平时比这让人上火的事都没见你生气。
虽然理性上我知道情绪没有好坏,但当整个人被坏情绪占领时,我仍然忍不住想逃离。
看到千帆的这篇文字,试着和自己的坏情绪相处,也更理解为什么当孩子有情绪时,我也会跟着跳进情绪的陷阱,对现阶段的我很受益的一篇,推荐给亲们。
当了妈之后发现,我最有创造力的时刻就是孩子情绪大爆发的时刻。每到此时,如火灾降临,我的警笛拉响,大脑飞速旋转着寻找各种灭火大法:
转移注意力大法,宝贝,咱们吃冰淇淋去好吗?
妈妈爱你大法,抱抱,咱不生气了,妈妈最爱你了。
晓之以理大法,你再生气今天也没法出去了,还不如把时间用来做别的好玩的事情。
最后,筋疲力尽,调出恐吓惩罚大法,别哭了,再哭就出去哭!
就这样,往往以鸡飞狗跳收场。
慢慢的,孩子也产生了抗体,当她生气或者伤心时,我刚准备好拿出最大的温柔来劝解,人家却躲到一边,“我才不去,我知道你又要说什么。”
甚至在我拥抱示爱的时候,她也会说:“你就是不想让我吵了才说喜欢我的。”
我不禁一边感叹救火难,一边感慨孩子越来越懂我了。
我承认,在那个时候,我的爱的确成了一种手段,一个交换的砝码,你看,我都这么爱你了,你还无理取闹。
这一切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这个堵她嘴的“糖果”她不接。这就好像是为了好报而去做好事,没有好报就不做,这便解释得通了。
以暴制暴不对,其他方法又不管用。这咋办?对了,同理心!同理心!
赶紧试试,“乖乖,我看到你很生气,若是我,我也会很生气的。画被弄破了真是让人难过啊。”然后,抱抱她再说:“上次我的书被弄坏时,我也很生气呢。”
可以了吧,我这共情的很到位了吧,她怎么还在生气?这孩子是八百年的顽石变的吗?我到底要怎么办?
01
有一次,我们大吵一架后,我问她:“你到底让我怎么做才不生气?”她边哭边说:“为什么我一生气,你就更生气?”我条件反射般的脱口而出:“都是被你气的啊!”
咦,这句话怎么这么耳熟?这是我从小听到大的一句话啊,能不熟吗?
冷静之后,慢慢清醒过来,亏我还看心理学书呢,都学到哪儿去了。我再次看着孩子的眼睛说:“对不起,那是因为妈妈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
骂自己不长进的同时,我也一次次的体会到从明白到做到有多难。
同理心不是不管用,而是当我用“管用”的心态去用同理心时,同理心已经被我矮化了。
同理心不是一种语言技巧,它是一种心态,一种体恤的能力,一种对负面情绪的尊重。
当我在同理心上面附加了一个让孩子变乖的目的,它就已经不是同理心了。
同理心,是我觉得你的情绪是合理的,虽然我不是很明白,但我愿陪着你经历,而不是,我想把你赶快拉出来。一旦有了赶快拉出来的动机,就表示你在否认孩子的情绪,你觉得孩子不应该生气、伤心或嫉妒。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错怪了同理心,它可不是心里嫌孩子小题大做,嘴上说几句漂亮话那么简单,它是要走心的。
怪不得照着育儿书刻不出来一个好孩子,面子对里子不对啊。当我明白这一点之后,我不得不承认,大多数时候我做不到。
虽然有时候我成功地让孩子化哭泣或生气为笑脸,但是仔细体会一下这个过程,却发现其中最多的是我的焦虑,而并非温柔的容纳。
当孩子的负面情绪呈现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心疼甚至愤怒,这勾起了我的挫败感,羞耻感。
我固有的思维模式是:负面情绪很可怕,我得把它斩尽杀绝,让孩子赶紧正常过来,快乐回来。
所以我必须快速介入,否则怎么是一个爱她的好妈妈呢?这种心理过程像极了我们一看到朋友不开心,就使出浑身解数来逗他们开心。
02
事实是,我对纠正孩子情绪有多努力,我对“正常小孩”的误解就有多深。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过:
正常的小孩是什么样子?他是不是只要吃东西就会长大,还会变的笑容可掬?喔,不,他才不是这样的。
一个正常的孩子,如果对父母有信心,就会出尽各种状况,最后,他会锻炼出分裂、摧毁、恐吓、削弱、滥用、欺瞒及巧取豪夺的能力……
假如这个家经得起小孩对它所做的一切破坏,小孩就会安定下来玩游戏。不过这个家得先通过考验,尤其是小孩对父母的关系和家的稳定性有些许怀疑时。
当父母不急着把孩子从负面情绪中拉出来时,孩子的自我情绪调节功能会正常启动。
这个时刻虽然痛苦,却是孩子体验真实的挫折感,接触真实的世界,锻炼从挫折中恢复的能力的重要过程。
如果妈妈没有Hold住,紧张焦虑地来斩断孩子的情绪,孩子也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不应该生气,不应该伤心。
他会想:妈妈不喜欢我的这一部分,这一定是错的,很严重。久而久之,他就会建立起这样的回路:坏情绪=危险的羞耻的东西→要赶紧摆脱→用各种手段去压抑、转移。
最后就是在坏情绪上附加了一层“我很差劲”的压力,让人不但不敢坦然接受情绪,反倒增加了要应对的痛苦。
更严重的是,孩子可能会为了不被妈妈抛弃,自己默默吞下流动在身体里的难过、压抑、悲伤的真实情绪,用假性坚强,来换取妈妈对自己的爱。
但大度和坚强不是忍出来的,只有一个充分愤怒过、痛哭过的孩子,才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和负面情绪相处,获取真正强大的内心。
03
可是让父母不打扰孩子体验负面情绪,父母将体验到极复杂的煎熬,因为太多人和我一样,视负性情绪为洪水猛兽,无法面对。
在我女儿3岁的时候,有一次咳嗽厉害,医生用小儿推拿和中西药一起来治。当时我上班忙,就让母亲来帮忙。
母亲来后,看到孩子还在咳嗽,就问:“输液了吗?”我说:“医生说不需要,说夜里要是咳嗽厉害了,就再加一种药就行了。”
晚上早早把女儿哄睡后,她还是会睡一会儿就咳几下,在半睡半醒间发出哼哼唧唧的哭声。当妈的都知道,这种夹杂着咳嗽的哭腔是非常让人焦心的。
母亲在隔壁房间忍不住跑过来说:“今天怎么不输液呢?你看她哼哼的多难受。”我又解释了一遍病不可能立马就好,医生也没说需要抗生素。
母亲叹着气又回去接着睡,但是她一直翻来覆去睡不着,叹气翻身到半夜。
面对娃的烦躁和伤心,母亲的焦虑和担忧,那一夜, 我如同在火焰山上行走一般,无比煎熬。一大早,母亲就带着黑眼圈又过来重申了一次:“今天再咳嗽一定要输液。”
我想,如果娃没有哼哼唧唧,即便病得再重一些,母亲也不会这么难熬吧。
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一生病只要能忍着,就绝不告诉妈妈,因为我更害怕看到母亲的一惊一乍,写满焦虑的脸,这比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更难受。
04
以前我也经常会想,孩子的不开心也太多了吧。是不是太娇气了?
后来,和孩子相处时间越久,对儿童心理学和文学读的越多,我越觉得人们太美化了童年。
绘本大师莫里斯·桑达克说过,童年是人生最没有安全感的一个阶段,你没有权利保护自己,父母也并不总是指望得上。
想想还真是,弱小的孩子生活在“巨人”支配的世界里,在他尝试去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和情感起伏,不亚于一个初来乍到,去闯北上广的大学生所经历的波折。
他们必须以超过成人好几倍的速度,在处处受挫中来尽快熟悉这个世界,学习怎么在这个世界生活。
积木城堡垮掉那一刻对孩子的冲击,或许不亚于成人失恋的痛苦,我们又怎能感同身受他们脆弱哭泣、发脾气扔东西背后的无助?
情绪就像是人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哪怕是负面情绪,也应该被看到,被允许,被尊重。
我们不应该嫌弃孩子的负面情绪,驱赶它,强扭它,只能引导孩子、示范如何更好的管理自己的私有财产。
我们也不需要扮演一个压抑自己情绪的慈母,只要是当妈,就一定会有抓狂,会有小崩溃,不要怕孩子看到而坏了“好妈妈”形象,但要记得不要发泄到孩子身上。
当孩子一千次的目睹你被情绪打倒在地,然后再站起来,这也是一次次的情绪管理真人秀啊。
孩子会明白,情绪来则来,没什么了不起,经历它、应对它就是了,他也会从你那儿学会什么是不伤人不伤己的情绪处理方式。
虽然这并不容易,但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牺牲的母亲很多见,轻松的母亲不多见。
如果妈妈不放松,被“贤妻良母”的幻象捆绑,脱不掉这身由愧疚感、无能感、厌恶感所织就的束身衣,那娃就忠实的陪伴着妈的这一脸紧张。
如果母亲换了一张愉悦、放松、无惧的脸,孩子会不会活得更洒脱呢?
和孩子一起去学习,接纳真实情绪并恢复快乐的能力吧!
-End-
?作者:千帆,一个七岁女孩的妈妈,一所二本院校的老师。女儿刚出生的前几年跌跌撞撞,苦不堪言。痛定思痛,开始学习心理学,并立志要在自我成长的路上走下去。
推荐阅读
我上了一堂近万元的育儿课,却只记住了这三个字
别让你的男孩,变成一个没有温度的男人
亲爱哒,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就是缘分,我是三个女儿的妈妈小莉。
我毕业于播音专业,和三个娃一起读了2000多本绘本,在这里,我每天都会更新一个故事音频,分享我的育儿故事,这个小小的公号也因为妈妈们的传播,吸引了百万妈妈关注。
做妈妈的路上,让我们彼此依偎,共同成长。
小莉这几年为大家精挑细选的书单
在公众号回复“书单”可以看哦!
0-3岁 |那些我和孩子看了100遍的书
3-6岁 |78本经典绘本缺了一本都不行
6-10岁 |休想从孩子手上夺下来的50本书
科普书单 |1000个小时陪读才磨出的泣血推荐
数学书单 |看过不愁孩子将来学不好数学
童诗书单 |诗一样年华的孩子不能错过
家长书单 |随时用这20本家教书武装自己
想看更多育儿干货,就戳“阅读原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