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随笔】意外

提示:点击上方”浥心苑”↑免费订阅本刊
1
“意外”,一个让人心动和心颤的词语。
宋朝陈亮在《与吕伯恭正字书》写道:“天下之事,常常出于人意料之外。”
“意外”,是指一件在指定时间和地点不经常发生的事情。对事件中的当事人而言,这是未曾预想过的,而且这事件会对当事人及其身边的人带来某种后果。
2015年10月,到外地一个教会举开的布道会讲道,白天作宣道培训,晚上在布道会上讲道。几天的圣工中,一位年轻同工一再热诚地要求我将二三十年来所写的信仰作品,通过网络平台让主内众弟兄姐妹分享。经过慎重考虑后,我终于接受了这位同工的建议——就这样,“翁溯利”个人微信公众号在不久后诞生了。这不折不扣是一个“意外”!
当时,我以为这个不起眼的公众号,只会在小范围内受到一小部分弟兄姐妹的关注;实在没有料到,截止2016年12月30日,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加了(关注)这个公众号的弟兄姐妹接近八千名。关注公众号的这些信徒,分别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内弟兄姐妹。这又是一个“意外”!
2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又一次经过慎重考虑后,我决定关闭这个公众号。于是,在2017年1月13日上午8时35分,在平台上发表了一个关闭公众号的《声明》,同时将以往所发过的全部作品逐一下架(删除)。当时,我的大脑里只有一个念头:让众弟兄姐妹把这个公众号彻底忘掉,然后去关注其他同工同灵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也是实在没有想到,《声明》一经发出,有如“一石激起千重浪”,近一天半来,我接到了无数的电话、微信和短信,急切地询问“为什么要关闭公众号”,并或命令或请求甚至流泪哀求我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将公众号继续经营下去。
在众弟兄姐妹的询问和要求中,我这才知道,这个并不起眼的小小的公众号,在海内外众弟兄姐妹的眼里和心中,原来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这些人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每天都在“守候”公众号的更新——据他们形容,他们“守候”公众号更新的样子,犹如“守夜的人守候天亮”。其中:
有一位姐妹发来微信说:“……我每天都在看传道在公众号上更新的文章,现在突然看不到了,一下子觉得生活中好像缺少了什么,心中生出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来。”
还有一位弟兄发来长长的微信,其中说到:“……每天享受着传道在公众号上所供应的灵粮,现在突然失去了这种‘享受’,浑身上下觉得不是滋味。”这位弟兄还打来电话,以近乎哀求的口吻,要求我重新开启公众号。
从弟兄姐妹打来的电话或发来的微信、短信中,我才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公众号原来承载着如此“神圣”的使命,扮演着这般“重要”的角色:
原来全国有二十多个群加了这个公众号,每天有一千多人在看公众号上更新的文章;
原来有一些教会、团契和个人,以公众号上的诗文作为灵修、学习或在教会大型活动上进行分享(比如朗颂公众号上的诗歌)的资料;
原来有一些教会的福音小组或个人,把公众号作为开展宣道工作、跟进慕道友或个人引人归主的平台,有些教会甚至将公众号的二维码直接印在了“邀请卡”上,让慕道友关注这个公众号;
……
这更是一个大大的“意外”!
3
听了众弟兄姐妹打来的电话,看了众弟兄姐妹发来的微信、短信,我心痛了,我落泪了,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长时间的沉思。我实在没有想到,这个公众号原来已经不再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一年多来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着她的近八千名弟兄姐妹!在这样凝重的情势下,我终于做出了一个和作出关闭公众号决定时同样沉重的决定:重启公众号,于是在2017年1月15日下午2时33分,在平台上登出了重启公众号的《声明》。对我来说,这不能不说又是一个“意外”!
谈到“翁溯利”微信公众号,绝不能绕开她背后的运营者和责任编辑——我将他称为L弟兄。L弟兄在上大学时就认识我,当时我到他所在的大学生团契上过课;而我和他真正谋面,却是在几年前我到他所在的教会布道会讲道和作宣道培训。我们一见如故,真有“相见恨晚”之感。2015年10月,在L弟兄的提议和操作下,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很快诞生了。一年多来,L弟兄除了本职工作和教会侍奉外,还要抽出时间来打理这个公众号,其间的忙碌、劳苦以及对公众号所倾注的心血,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它。
在一年又三个月的时间里,公众号能运营得如此顺畅,能拥有今天近八千名的关注者,是与L弟兄的辛勤耕耘分不开的——这个公众号甚至成了L弟兄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1月12日,当我将决定关闭公众号的心意告诉L弟兄时,他整个人都傻了,虽然内心极不情愿,但他还是顺从了我的建议,将平台上的所有作品逐一删除。1月13日,在登出关闭公众号的《声明》后,L弟兄给我发来了一则长长的微信,其中有这样的话:“我一边删除公众号上的诗文,一边眼在流泪、心在滴血……我故意删得很慢,因为实在舍不得失去它。”原来,为这个公众号的关闭而感到不舍甚至难过的人,不只是天天关注她的众弟兄姐妹,同时也(甚至更)包括为她付出一年多劳苦、为她倾注无数心血的L弟兄啊!
看完弟兄的微信,我再次落泪了。今生能遇识L弟兄,真是我的荣幸和福分,就像今生能遇识众弟兄姐妹真是我的荣幸和福分一样!今生能结识弟兄和众弟兄姐妹,同样是一个美好的“意外”!亲爱的弟兄姐妹,今天我们又能在公众号上见面了,其实,我也实在舍不得离开你们,就像L弟兄实在舍不得离开你们,就像你们实在舍不得离开这个公众号。
不过,这个公众号打今天起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浥心苑”——“浥”读作“Yi”(去声,通“义”音),有洗除、洁净、滋润、湿润等意思,取意于唐代大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里的其中一句诗“渭城朝雨浥轻尘”。我洞悉自己才薄学浅而且灵性幼稚,也知道自己在公众号上所登载的作品实在成不了“朝雨”;我只愿这个公众号能成为一块普通的“抹布”,每天为弟兄姐妹“擦拭”沉落在心灵表层上的丝缕“尘埃”,好让弟兄姐妹的心灵变得更加干净和透明,同时给弟兄姐妹带来一点温暖和快乐。
4
世上的万物,尘间的万事,人生的每一秒钟,世界的每一角落,“意外”都在发生着:
初春里,大地刚冒出似有非有的小草小苗的幼芽,不多时,它却把自己妆扮成一身的绿茵盛裹;
盛夏里,被烈日晒得奄奄一息的树木、瓜果,转眼间,却是硕果累累盈挂枝头;
隆冬中,田野里、山坡上的万物,看上去是那般缩头缩脑、垂头丧气,但不多时,当春风一过,一切又勃勃生机地绽放新绿。
……
我妈说,我生下来就是一个“意外”。随着年龄的渐长,我惊奇地发现,我的生活和生命里,竟然不断地“涌现”着一个又一个的“意外”:
因为爸爸在外地教书,兄姐们又出外打工谋生,身为“巫婆”的妈妈实在无暇也无法照顾好我,于是,从三四岁开始,我就被“撂”在了一间堆满书籍的老屋里,与老鼠、蚂蚁、蟑螂以及书籍为伴。大约在五六岁时我就开始看《红楼梦》,七八岁时就开始看《三国演义》——当时根本看不懂,只是觉得有趣和好玩;迨读三年级时,老屋里的书几乎被我看了一半。其中有好多书是线装书,沉得很,我小小的手掌无法端起来,只能搁在大腿上或直接放在怀里阅读。我不但喜欢阅读,而且容易“入情”,比如,读到林黛玉死了,我伤心得几天不吃饭;读到诸葛亮死了,我一直泣不成声,仿佛病了一场似的,把自己关在老屋里,一个星期几乎不见人。
就像冬末初春的田野上,枯黄的垄草上突然冒出了一茬清绿的嫩芽,我在家人和别人的眼中是那样的“另类”——不,确切地说,应该是“意外”。此时,我的写作天赋也如嫩芽一样倏地“冒”了出来:
三年级时,我平生写的第一篇作文,老师竟然有6个字不认得——他不得不依藉查考《新华字典》才知道这6个字的读音和意思。从此,我写的每一篇作文,均成为老师用来对学生讲解以及张贴在学校宣传栏上的“范文”。
四年级下学期,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尝试写小说,不久,第一篇小说在一家省级报纸的副刊上发表了。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8岁读高二那年,我已经发表了18篇小说,并获得了一些奖项——也是在那年,我“意外”地加入了作家协会,实现了儿时“长大后当一名作家”的心愿。
18岁那年,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意外”的一年:
我“意外”地成了一名作家;
我“意外”地成了一名诗人;
我“意外”地成了一名书法家;
我“意外”地邂逅一个女鬼,它后来成了我的“初恋”;
我“意外”地神志不清,成了众人眼中的一个“疯子”;
……
人生的列车,在19岁那一年彻底拐了一个弯:我归信耶稣,成了一名基督徒;两年后,在离再次参加高考只剩三个多月时间,在母亲苦口婆心的劝说以及一再央求下,我放弃了报考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梦想,带着一腔遗憾和惆怅,踏上了献身侍主的道路——这是一条不归路,如今,我依然在这条路上既艰苦又幸福地前行着。
自1984年夏天归信耶稣后不久,我那死也改不了的喜欢写作的“本性”,让我开始尝试写信仰类的作品,84年年底,我平生的第一篇信仰类文章,在中国基督教最大刊物《天风》上发表了。从此,就像先前写小说一样,我再次“一发不可收拾”,迄今为止,我在海内外众多基督教报纸杂志上发表的作品达140多万字,并成为多家大型基督教刊物的特约撰稿人。
5
读中学时,杨绛的父亲有一次问她:“三天不让你看书,你会怎么样?”
杨绛回答:“不好过。”
父亲接着问她:“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
杨绛回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后来,杨绛在一本书里提到,她“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套用杨绛的这句话,我觉得我写作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从四年级尝试写小说开始,直到今天,我都无法改掉这个写作的“嗜好”和习惯,估摸四十多年来所写过的文字,起码不下四百万字(变为铅字仅180多万字,包括社会性的小说、诗歌、散文)。说实在,我写作只是出于一种习惯和喜好,根本不是为了发表,也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当然,更不是为了赚钱。基于此,当腾讯公司看到我的公众号具备一定的规模,而多次要求我申请打赏功能时,被我毅然决然地回绝了——在腾讯公司以及一些和我熟络的基督教界“写手”的眼里,我又一次扮演了“另类”的角色——这不能不说又是一个“意外”。
我对那些喜欢阅读我文字的人,心存感激;
我对那些喜欢收藏我文字的人,心存感激;
我对那些喜欢转发我文字的人,心存感激。
正如我在前面说过的,我的一生充满太多的“意外”:
我能遇到L弟兄,也是一个“意外”;
公众号受到这么多弟兄姐妹的关注和挚爱,更是一个“意外”。
“意外”,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与快乐;
“意外”,让我的生命变得充实和坚强
6
亲爱的弟兄姐妹,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意外”:
在你富足时,那些曾经难以下咽的粗茶淡饭、劣衣破饰,在你贫穷时却成了救命餐、生命水和御寒衣;
在你得意时,那些曾经不屑一顾的凡夫俗子、车夫店二,在你蹇厄时却成了最贴心、最暖身的良朋益友;
在你风光时,那些成天围得你晕头转向的高朋贵友,在你落魄时却成了第一个朝你背后开枪的人;
在你成功时,你或许不屑用正眼去注视坐在教堂某个角落的某个弟兄或姐妹;而在你失败时,能为你痛哭流涕地向神迫切祷告的,往往就是他们;
……
亲爱的弟兄姐妹,
你是否想到过:
那个个子矮小、衣衫脏破的牧羊童,竟是神所拣选来接续扫罗王的以色列第二位王?
你是否想到过:
那个又穷又脏令人避而远之的乞丐拉撒路,死后竟是那般的幸福、快乐和荣耀?
你是否想到过:
孩子身上的五个饼和两条鱼,通过耶稣的祝福以后,竟然能让五千多人吃饱,而且碎饼碎鱼还收拾了十二篮子?
你是否想到过:
当耶稣身处“四面楚歌”的窘境时,为主说一句公道话的,不是昔日那些热情簇拥主并高喊“和散那,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吃饼得饱、病得医治的群众,而是那位被世人所厌恶,不曾听过主一场道理,也未曾得到过主一丁点好处的人间“渣滓”——死囚犯强盗?
……
7
人生在世,会有太多太多的“意外”,每天在发生着;而正是这些“意外”,拼凑了我们的人生,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人生。
当我们期待时,好的“意外”并没有从天而降;
而当我们还没有准备妥当时,坏的“意外”却似天外来客不约而至。
在人生各种各样“意外”的考验中,我们懂得了“喜极而泣”、“绝处逢生”的真正含意;同时,我们也变得成熟了、坚强了和淡然了。
亲爱的弟兄姐妹,你是否经常在想:
“如果没有这样,如果没有那样,那么,我现在就是这样或者就是那样?”
说实在,我们的人生就是因为这一场又一场的“意外”,而在行走着、改变着,正如著名歌手费玉清在《千里之外》这首歌中所唱的:“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时间被安排,演一场意外,你悄然走开。”
伟大的以色列民族的领袖摩西说:“我们一生的年岁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九十10)。人生苦短,在这不到百年的时日里,我们在“日光之下”常常是不是有许多“意外”的发现?在总共不到36500日的时光里,我们是不是也成了别人眼里或心中的“意外”?
生命本是一场奇异的旅行,遇见谁、遇见什么,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意外”总是趁我们不经意的时候,飘然而至。也许有一天,在荣耀无比的天国里,在神圣非凡的“日光之上”,我们或许又会“意外”地发现:
原本应该看到的人,却没有看见他的踪影;
原本以为根本看不到的人,却看到他坐在了耶稣的身边。
“意外”,就是这般美妙非凡;
“意外”,也是如此残酷无情。
小编推荐 文章都是 浥心苑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愿基督的爱常与您同在!如果喜欢您喜欢浥心苑的文章,可以免费订阅,可以 分享给更多的人,搜索:浥心苑(或长按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