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善恶到头终有报(善恶到头终有报)

善恶到头终有报

↑ 点击上方“蔡长福中医”关注我们

医为什么不能传世?医要积德,不积德不能传世。医要积德,就要做个真中医。自古至今,有多少中医世家都不能传世,那是庸医。学个真正的真中医,医才能传世。
古人说,好钱不使六十年,讲的就是庸医。患者找你看病,认为你是个真正的真中医。老百姓不懂得什么叫真中医,庸医看不好他,他也无怨无悔。就这样几千年过去了,真正的历史上,能传世的中医有几个呢,我看少之甚少。
医要不积德,你天天做缺德事,你天天缺德。古人说“玩玉者伤志,勾心斗角伤德”。患者说,医是患者的再生父母,作为一个中医,你更要积德,因为你是医患的再生父母,找你看病,想把病治好,你待病人如亲人,患者的姐妹是自己的姐妹,患者的儿女是自己的儿女。医患不能分高低,要看得起病人,不要嫌病人脏,不要嫌病人不卫生,也不要管病人的穷富,一视待人,这是做医的宗旨。医要做不到这些,你就不会积德,本来庸医就伤德。
这是为什么?因为你是个庸医,一天看错一个病人,你不但没有积德,你就伤德了,一天看错两个病人,你就更伤德了,你要看错三个病人,你伤德就狠了。 我给你算算账,一天伤三德,一年伤1095德,你要干了三五十年,你自己可以算一算,你这辈子伤了多少德。
虽说医生不是法官,你比法官权力更大,法官判错案,还能改判,医看错病,难以回头,你看毁了病人,病人无处喊冤,人类最可怜的就是患者。所以我们要待他如亲人一样,不要给患者乱扣帽子,不要给患者瞎说瞎结论,你错说一句话,患者就当真,这句错话,你是最坏的不积德。我们不能拿看病当作生意去做,不能把患者当作摇钱树。
医不懂不能装懂,不会看这个病,你就不要揽病人,要给患者说实话,不能唬病人,你就算积德了。你错说一句话耽误了患者的病情,你这就叫缺德。不懂不能装懂,没有金刚钻,不要揽瓷器活。庸医越多,患者死的越多。世界上如果没有这些庸医的话,不会死掉这么多患者,不会浪费这么多资源。有些患者,明明是个小感冒,庸医小题大做,耽误时间,浪费资源,你还不如让他自生自灭好呢。
我们再看动物世界,它就是自生自灭,病死的很少。宁愿病死,不能叫庸医治死,说不定,患者不治病,不找庸医,他还能好病。比如说,感冒该淌一身汗,病就能好,你不给他淌汗,那就是耽误了病情。你这不就是庸医吗?患者该拉一泡大便,病就能告愈,你不给他拉大便,耽误了病情,患者不就胀坏了,胀死了,这就是医生最大的缺德。
古人说,良医治好病,患者不怕花钱。庸医看不好病,他还死要钱,你能不缺德吗?江南才子曹颖甫,读《伤寒论》十四年,五十几岁觉得自己可以胜任了,才开始行医,吴鞠通读《伤寒论》十几年,叶天士拜师十七人,徐灵胎读书三千本,才开始行医。
按照病来说,人间就是两种病,该汗一身汗,病就能好;该便一泡便,病就能告愈。医生能做到这两条,你就不是庸医了。庸医缺德,虽说你不是现世现报,你也没有好运气,你不知道就倒了霉了。倒霉你还不知道咋回事,你不是天灾就是人祸,这都是庸医的下场。庸医害了别人还不算,最终害了自己,你父母保不了,儿女保不了,这就是当庸医的下场。有多少庸医,不能自保,该活到的年龄没有活到,最终短寿夭折而亡。所以古人说,医不积德,好钱难使六十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朗朗青天不可欺,未曾做事神就知;
善恶到头终有报,还是来早与来迟。
弟子们,看到这封信,你们要好好反省自己,一定要当个真中医,当个良医!弟子们不能当庸医,你要做个杰出的人,我想要状元弟子,我不做状元老师。
 
 
                                  
                                                    蔡长福 
                                                 2018-6-22
                                             戊戌年五月初九
 
附《伤寒论》序:
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憃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善恶到头终有报相关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