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小常识

幼儿园教育案例(幼儿园德育教育案例)

幼儿园教育案例

  (笔者任教的是幼儿园大班,大班幼儿年龄在5-6岁,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为求知欲望增强、喜欢提出问题;行动能力、控制能力增强;规则意识逐步形成;合作意识不断加强;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显著提高;自我意识不断发展,自我评价从个别性评价向多面性评价发展。案例中的幼儿名字皆为化名)

有一次,在数学活动中,我请一个小朋友马龙上来操作,孩子做完后回到位置上,只听见”啪”的一声,孩子摔在了地上。旁边立刻有几个小朋友捂着笑了。当摔跤的孩子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后面的一个小朋友就说了:是王一博把他的小椅子故意移掉的。还有一天带孩子们去多媒体教室观看恐龙的课件,在回教室的路上,有一位幼儿不小心滑倒了,王一博看见了,马上冲上前去,原来以为他是去扶起那个小朋友,但意想不到的是他乘机也滑了一下,趴在那个小朋友身上了。把那个小朋友压在身下,其他几个调皮男孩子也学他的样,一起跟着压下去,使得最下面的一位小朋友哇哇大叫。
在我班上,这名“特殊”孩子叫王一博,他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头痛、棘手。王一博的脾气很倔强:平时同伴间有了矛盾,老师如果不帮他,他有时会怒气冲冲、瞪眼与你对峙半天,一言不发,令你无法收局;有时会情绪激动,像一头发怒的小狮子一样,捡到东西就扔就甩。有一次让我震惊、担心了许久。记得是在收拾玩具,准备解便洗手吃午点了,我看见他拿着玩具绕转圈地追着苏延乱跑,我拉住他,好言相劝,边拿掉他手中的玩具准备放好。谁知,王一博却一反常态地拉着苏延就是使劲地捶打,还一个劲地喊着:“要你抢我的玩具,我不吃午点了,我讨厌你们……”说完就往外冲,我眼疾手快地抓住了他。
分析:上述案例表明孩子的“自私心理”严重,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没有考虑到别人的痛苦。这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往往就会缺少玩伴,大家都不喜欢跟他们玩,缺少爱班级、爱集体的情感。等他们长大后也就自然缺乏一种社会责任感,更谈不上爱集体、爱祖国的情感了。这些现象表明,我们在德育中要让孩子知道,爱是双向的。别人爱他、关心他的同时,他也要爱护、关心别人,培养孩子良好的爱的情感。要想让孩子健康发展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教师与家长携手,达成共识。
原来,王一博父母工作忙,从小就是姥姥一人照料他。王一博调皮,爱捣蛋,腿脚有点不方便的姥姥,总是会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非常的溺爱孩子。平时,在家里,王一博不吃饭,姥姥总是到处追着他喂饭吃;姥姥从来不会骂孩子,即使有错也会迁就他的。父母起早贪黑工作繁忙,回家后也难得与孩子相处,索性爱心倍加,常常放纵孩子,让其为所欲为。于是,王一博只要稍有不顺心就赌气不吃饭或者摔东西,甚至出手打人。有一次,妈妈气不过打了孩子几下,他竟然与妈妈对打,爸爸不但不阻止,反而大笑起来,这就更加助长了王一博的嚣张、任性。为了尽快改变王一博,我决定家访,利用家访的时间与家长沟通。具体做法:1、家访时我带上一些自制的小玩具,利用玩具的魅力吸引王一博,让他能愉快的接纳我,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2、在与王一博的父母交谈时,我以诚恳的言语换取了家长的信任。在拉家常的过程中,婉转的提出问题,举例说服家长,让他们认识到孩子不良性格的严重性,劝说家长与我互相配合,携手共同教育孩子。同时也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连成一线,唱一个调,不让孩子有空隙可钻。3、在说服家长,得到他们的认同以后,我为他们推荐了几本早已准备好的幼儿教育杂志,使他们知道教育孩子必须家园同步,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行为。
二、持之以恒,事半功倍。
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凡事贵在坚持,特别是对于孩子某种不良习惯性格的纠正,就更不能操之过急。所以老师与家长应该做好心理_上的长期准备,只有统一战线,坚持不懈,不让孩子钻空隙,逐步提高要求,才会最终达到目的。在一学期里,我做了大量的家长工作,家园共唱一个调,注意经常保持联系。具体做法:1、当家长感到疲惫无力过问时,我就上门家访,把意见对策送上门,得到家长的同意,支持后再行动,保持家园的一致性。2、当孩子取得了小进步,家长兴致较高时,就通个电话简单扼要的讲明下步计划,同意意见,双方互相提醒不可放松,以防孩子出现反复。3、当孩子出现突发事件,三言两语无法讲清时,我就写纸条,讲明事发原因,我的处理意见,并劝孩子的父母双方统一意见,心平气和的处理事情,坚持家庭之内、家园之间唱一个调。4、过一段时间后,我与孩子的父母通过电话联系,互相总结孩子近期表现,找出闪光点,予以引导,鼓励,找出不组之处,探索新方法。    通过我与家长双方的不断努力,王一博攻击性行为减少,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变得活泼开朗,爱说爱笑了。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敏锐的道德感 。但是这种道德感如果引导不好,就会受到发展上的障碍,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得引起高度注意。特别是要重视儿童良好的同伴关系,这是因为“从儿童第一次和他人建立关系开始,道德就是他们生活中基本、自然和重要的一部分。它不是由知晓所有问题答案的外部世界的人强加给他们的外在事物。”
      我们要知道:“儿童道德反应的具体特征是由儿童拥有的各种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所有儿童的道德反应都 会烙印上童年时代的特征,而这是在童年生活和文化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易连云教授,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海南师范大学学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发展研究中心荣誉主任,博士生导师。

幼儿园教育案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