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学小常识

白马非马的哲学原理(光的故事:白马非马?(新科学革命降临东土))

白马非马的哲学原理

公孙龙子有著名的白马非马论,据说他骑着白马要出关,因为当时不让马出去,他却硬生生地说白马非马,结果被放行出去了。他和庄子辩论,硬生生地说鸡有三个腿,居然还辩论赢了。但是庄子也不是好惹的,他只有干咽进去口水的份,没吃到鸡腿。

白马非马可以用在物理学领域,正所谓天下一马,天下一鸡,天下一指。白马非马可以实现物理学的统一。

心是君王,投射一次,就如同上帝投掷一下骰子。投射一次,一瞬间就创造了白马这个现象实体。同样道理,投射一次,一瞬间就创造了电子这个现象实体。
比如以波动性的方式投射一次,在频域空间,就得到了概率波,就创造了光的波动性,这是光的一个面。以粒子性的方式投射一次,在是与空间,就创造了光子这个现象实体,就有了光的粒子性。这是光的另外一面。光有许多面,光是上帝的骰子。这也是波粒二象性的本质所在。

所谓白马非马,也是在打破相,做到离相。正所谓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离相即是无上甚深禅。难怪超越物理学如此之难!!!一言以蔽之,这是禅,这是道!!!
然而又是如此之简单,可以让人人都能懂。伴随着人类的集体觉醒,人人都能够理解这一点。所以最最高深的物理学难题将被人人所理解。人人都可以逆袭物理学。许多物理学家穷其一生在做的事情,无法突破的事情,可能会被一个小孩子或者一个老人,目不识丁的老人所超越。其实这也是回归了物理学的初心了。穷尽万物之理的学问,让人人都能够懂。

第一章  白马论1.白马非马【原文】曰:白马非马,可乎?曰:可。曰:何哉?
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解释】问:“白马非马,可以这么说吗?”这个白马非马的命题非常有名,我们看看能否破解物理学难题。公孙龙虽然是名家代表,但是也是孔子的弟子来的。
回答:“可以的。”有了前面的基础,我们就可以知晓白马非马是可以的。如果我们眼睛不去看马的时候,马是无有颜色的,我们去看的时候,马的颜色一下子就鲜明起来了。白马这个我们大脑之中的影像,并不等于马的实相本身。马的实相本身并无颜色的。同样的道理,光子并不是光的实相本身。光的波动性也不是光的实相本身。我们的心和光的实相共同发生作用,而有了波粒二象性。
问:“为什么呢?”
回答:“马,这个是代表着马的形体;白,这个是代表着颜色。”公孙龙这么论述还不够深入的。马应该是代表着马的实相,并不是马的形体。马的形体,也是由于眼睛去看而显示出来的。如果离开了观察,马是无有大小、高矮、胖瘦的外形的。正是由于观察,在观察的一瞬间,产生了形体的。正是由于观测的一瞬间,赋予了光子的大小、质量、形状的。观测的一瞬间,并不是光在动,而是心在动。
回答:“赋予马颜色、赋予马外形,这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所以说白马非马。”这里公孙龙的论述还不够深入的,也不完全正确的,我们展开来进行阐述的。观测马的一瞬间,赋予了马白色;观测马的一瞬间,也赋予了马外形。这两者虽然都是眼睛去观测,但是也类似于前面关于石头的论述。用手去触摸石头的一瞬间,赋予了石头坚;用眼睛去看石头的一瞬间,赋予了石头白。
白马非马,本质上说的应该是,白马并不等于马的实相。同样,波粒二象性并不等于粒子的实相。
2.既然有白马,为什么说非马呢?【原文】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之非马何也?
【解释】问:“有白马总不可以称之为无马吧。”白马只是我们大脑之中的影像罢了,这个影像并不等于马的实相本身。我们眼睛去看白马的时候,产生了白马的这个影像。如果只是影像,的确可以说是无马。
问:“既然白马不可以说无马,既然有马,这不就是马吗?怎么能说是非马呢?”这个问问题的人估计是被白马非马的这个命题绕晕了吧,有许多的困惑需要公孙龙解答的。
问:“为什么明明有白马,又说不是马呢?怎么能说非马呢?”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我们明明观测到有电子、有光子,怎么能够说这个不是电子、不是光子呢?白马是我们看马的实相一瞬间的产物,这个产物是个影像罢了,不能等同于马的实相。光子是我们观测光的实相一瞬间的产物,光子不能等同于光的实相。我们说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光阴如同白驹过隙,如同白马飞驰而经过缝隙,我们从缝隙里面看一样,转瞬即逝了。假如说,我们用一个超级照相机来观测,也许就可以看到飞马不动了。这个照相机每隔普朗克时间拍摄一张照片,飞马几乎接近于静止了的。
我们明明手里拿着石头,感觉到沉甸甸的,砸到脑袋瓜都会感觉到痛,怎么能够说这个宇宙的质量为零呢?标准粒子模型所描述的宇宙质量为零,无法解决质量的缺陷问题,真是不可思议。
3.假如白马是马会如何?【原文】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
【解释】回答:“如果要求得马,黄马、黑马都可以的,不一定非得要白马;如果要求得白马,黄马、黑马就不可以了。”
回答:“假使白马是马的话,这两个是一个事情来的。既然所求是一个事情来的,白马不就是马了吗?既然所求都没有什么差异,为何前面却说黄马、黑马有一个是可以,有一个是不可以呢?这是为什么呢?”这一段纯逻辑的了,公孙龙讲的有道理,句句都没有错,真是有点诡辩的味道了。
白马根本不是马的实相,白马只是幻象而已。电子根本不是电子的实相,电子只是幻象而已。只是由于我们观测电子的一瞬间,就有了电子,当然电子的实相并不是不存在。
4.白马、马不能等同【原文】可与不可,其相非,明。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解释】回答:“既然前面有讲到求马可以、而求白马不可以,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事情,这是很显然的。如此看来白马和马还是不同的。”
回答:“黄马、黑马都是马,都是一样的。针对黄马、黑马来求马,就应该求得到马,而不可以求得到白马。如此一来,白马跟马不同,这是很显然的事情。”白马非马,这里在逻辑里面绕,有点偷换概念的嫌疑。按照公孙龙这个逻辑,白马跟马这两个概念的确是不同的,这也没有错。但是如果说白马不是马这就是完全两回事了的。
5.天下无马吗?【原文】曰: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下非有无色之马也。天下无马,可乎?
【解释】问:“照你这么说,既然说白马非马,那么黄马非马,黑马非马。只要有色的马就是非马了。”
问:“天底下不会有无有颜色的马。那按照这个逻辑,可以说天下无马吗?”马的实相是没有颜色、没有形状的,然而我们能够否认马的实相存在吗?对应黑洞而言,我们无法观测到,但是我们能否定它存在吗?我们能够观测到光的波粒二象性,但是我们却观测不到光的实相,难道我们能否定光的实相吗?我们的心和光的实相发生作用,而产生了光子。不能绝对的说无,也不能绝对的说有,实相是非有非无的。
6.白马为马和白,光子为光和子【原文】曰: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如有马而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
【解释】回答:“马必定会有颜色的,所以有白马。”有五颜六色的马,也有五颜六色的石头,有五颜六色的花朵。一缕太阳光没有什么颜色,看似没有什么颜色,可是经过三棱镜,就分出了七色了。光没有分出颜色之前,可以称之为光藏。一颗心在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可以称之为中,也可以称之为心藏。发出来就是七情六欲了。这些颜色并不是刻意的藏起来,而是人的大脑被蒙蔽了的。
回答:“假使马无有颜色,只是有马而已,怎么能够求得到白马呢?所以说白马并非马的。”这个逻辑真有点绕,一不小心就容易把人给绕晕了。马的实相本来并无颜色,而是求马的人看马实相的一瞬间而有的颜色。如果不看马,马和心都归于孤寂。如此看来,白马只是我们脑中的幻象而已,马的实相是没有颜色的。白马非马也是对的。
回答:“白马,是由马和白二者组合而成的。前面有讲白并不等于马。马是马,白是白。”然而白能够脱离马而独立存在吗?马这个名字也只是指向马的实相罢了。马这个名字也只是指月的手指而已。之前关于石头的论说也是类似的。白不会脱离马的实相而独立存在,不是依托马,就是依托石头,如此才可以显现出白。不仅仅要依托于外物,还要依托于观察者,依托于心。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光子,光是光,子是子,光并不等于粒子。光波,光是光,波是波,波并不等于光的实相。爱因斯坦从小幻象自己骑着光马飞驰。在光马上面会看到什么景象呢?会不会出现比光马跑得还要快的东西呢?由此就引出了狭义相对论。白马离不开观测,光马照样离不开观测。光速不变是相对观测者来说不变的。在每一个小宇宙都有自己的时空参照系,观察者需要站在小宇宙内观测就很容易理解一切。
回答:“白马是由白和马二者加起来的。马和白马是不同的,所以说白马非马。”
7.白不能独立而存在【原文】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 合马与白, 复名白马。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未可。故曰:白马非马未可。
【解释】回答:“马未必一定要跟白在一起才可以称之为马,白未必一定要跟马在一起才可以称之为白。”马必定会有颜色,不一定是白,也可能是黄、黑等。如果人不去看马的时候,即使是白马也没有任何的颜色的。正是由于人去看马,马的颜色才一下子鲜明起来的。白未必一定要跟马在一起,跟石头在一起也是可以的。但是白一定是要依托外物而存在的。不仅仅需要依托外物,而且还需要有观测的这个动作,才可以一瞬间显示出来的。光未必一定要跟子在一起才能称之为光。
回答:“把马和白合在一起,复名可以称之为白马。”把光和子合在一起,复名可以称之为光子。白马非马,光子非光。白马并非等同于马的实相,光子并非等同于光的实相。人去观测马的实相,才出现了白马;人去观测光的实相,才出现了光子。
回答:“复名是两者相与,两者相加,白马不能以马来直接称呼,来直接起名字,这是不可以的。所以说:白马非马,白马不可以等同于马的。”白马不能仅仅称之为马,光子不能仅仅称之为光。这两者是不同的。手指弹琴的一瞬间,就产生了乐曲。眼睛看马的实相的一瞬间,就产生了白马的影像。科学家观测光的一瞬间,就产生了光子。
8.有白马不能当作有黄马      【原文】以『有白马为有马』,谓有白马为有黄马,可乎?曰:未可。
【解释】问:“既然你把有白马当成有马,那么我说有白马当成有黄马可以吗?”回答:“不可以的。”这一句也是很显然的事情。
9.黄马非马【原文】曰:以『有马为异有黄马』,是异黄马于马也,是以黄马为非马。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解释】回答:“既然把有马跟有黄马区别开来,也就是说黄马和马是不同的了。”

回答:“既然黄马和马不同,那么就是把黄马当成非马了。”
回答:“既然说黄马非马,而却说白马为有马。这是很滑稽的事情。这就好比是让飞鸟到池子里面去飞翔,让棺和椁异位一样。这是天底下的笑话来的,有悖于逻辑的。”这里把黄马给请出来,说既然说黄马非马,同样可以得出白马非马了。
假如有一个人色盲的,他会把黄马看成是白马,这样会如何呢?他会跟正常人争论不休,说那个马是白马。假如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色盲,突然有一个正常人呢?情况又会如何呢?这个正常人无论如何也无法说服那些色盲的人。要完全领悟相对论和量子理论,需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得道,另一个是有一定的物理学基础。得道的人如同白天天空上的星星一样稀少。如此稀少的人,如何能够说服别人呢?
即使不是色盲,不同的人也许看的黄马,黄色的深浅程度有细微差别。
10.有马不可以等同于有颜色的马【原文】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不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故所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非以白马为有马。故其为有马也,不可以谓『马马』也。
【解释】回答:“有白马不可以说无马,这是离白的缘故。”这句话有些绕,需要把离白的意思给解释清楚,才方便理解。前面讲过白马为白和马合起来,如果能够说离白,也就是将白和马分开,就不可以说无马了。这里说离白,是直指马的实相,自然就有马了。白只是眼睛看马的实相的瞬间显示出来罢了。明白了这一点,就是离相了。离白实质是离相。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如果离相了,透过波粒二象性,就可以看到光的本质了。光的实相并不是粒子,也不是波。
回答:“如果不离白,有白马不可以说有马的。“如果说不离白,也就是说不离相。不离相指的是白马的幻象,并不是马的实相,如此白马不可以说有马。人去看马的实相的一瞬间,产生了白马的影像,这个白马影像只是存在人的大脑中的。如果不离相,有光子不可以说有光的。光子只是人心和光的实相发生作用的产物。
回答:“之所以说有马,是因为把马的实相当作马的,并不能把白马这个幻象当做马的。”要破除对马的表象的执着,需要破除两层执着。第一层是名和实的执着,要将两者分开,马有个名字,这个名字是由人给起的,由人赋予的。光子、电子也是人给起的名字。四种力也是人给起的名字。不要被这些名字束缚住了。第二层是破除马的影像和马的实相的执着,这个是离白,离相。这一层在道理上理解相对容易,但是难得的是真正去实证,这就需要得道,也就是明心见性了。如果能够做到这第二层,也就是理解了禅的精髓了。外离相即禅。
回答:“所以说有马这个是指的马的实相,这个是没有任何颜色的。白马是人眼睛去看马的实相而产生的。马的实相不可以说就等同于有颜色的各种马,马的实相不能等同于白马,也不能等同于黄马、黑马。”光的实相不是粒子、也不是波动。
11.白并不一定依附于马【原文】『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马者,言白定所白也,定所白者, 非马也。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
【解释】回答:“白色并不一定要限定于具体一物,可以去掉具体一物就可以了的,在另外一物也可以显现。”白可以依托于石头而显现你,也可以依托于马而显现。虽然可以换不同的外物,但是必须要依托外物才得以显现。人眼睛看石头的一瞬间,石头的颜色一下子鲜明起来。人眼睛看花的一瞬间,花的颜色一下子鲜明起来。人的舌头品尝辣椒的一瞬间,辣味一下子显现出来了。如果离开了人的舌头,也可以放在动物的舌头,也可以显现出辣味来。但辣椒的实相和舌头触碰的一瞬间,才会产生辣味的结果。粒子不一定要限定于光,也可以限定于电子实相而产生电子。波动不一定要限定于光,也可以限定于电子的实相而产生波动性。
回答:“白马,白已经限定是跟马结合了,如此限定的,指的是白马在人心中的幻象,并不是马的实相本身。所以说非马。”前面说没有限定,白可以随便结合,产生白天鹅,白石,白马等。这里是限定了的。白马连在一起,就指的是白马的幻象了。这个是不是幻象呢?人的眼睛看马的实相的一瞬间,就有了这个白马的影像。这个影像并非马的实相,所以说非马。粒子已经限定于光了,指的光子就是人心中的幻象,并不是光的实相。人观测光的实相的一瞬间而有了光子。所以说光子非光。
回答:“马,并不去取什么颜色,所以黄马、黑马都可以相应的。”马的实相是没有什么颜色的。黄马、黑马的实相也是无有什么颜色的。只是人眼睛看黄马的实相,在一瞬间赋予了马黄色罢了。光的实相并无什么颜色,我们说光,白光、黄光和紫光也可以相应的。
回答:“白马,这个是取了颜色的。黄、黑马都是取了颜色的,所以唯独白马可以相应的。”白马取了颜色,这个是人头脑中的影像,并非马的实相。同样道理,黄马、黑马也是人头脑中的影像。所以白马不能等同于黄马、黑马。光子,这个是粒子了。白光子、黄光子合紫光子是不能等同的,频率不同,质量也是不同的。但是静止质量都为零。
回答:“不去取颜色并非等同于有去取颜色。不去取颜色,这个是马的实相;去取颜色这个是白马。白马这个人心中的幻象,而马是实相。两者是不同的。所以说白马非马。”不去取粒子,这个是光的实相。去取粒子,这个是光子,是在人心中的幻象。人观测光的实相,就创造了光子。

第二章   指物论1.指非指【原文】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解释】万物莫不有所指,而所指并非为万物的实相。公孙龙这一篇文章一开头就把要点给讲出来了。凭着前面两章和这一句话,已经能够知晓,公孙龙已经是得道的了,已经明心见性了的,他已经传承了孔子的心法了的。
古代有句很有名的话:指月之指非明月。圣人看到月亮,想用手指指给我们看,可是我们顺着手指看过去,什么都看不到。我们就会觉得是不是被骗了呢?当然根器可以的人,就不会有任何的怀疑。大多数人由于看不到月亮,所以把手指当成了月亮本身了,把这个手指抓得死死的。我们会把白马当成马的实相本身,会把光子当成光的实相本身,会把波粒二象性当成光的实相本身。
指月的手指这个比方适用性很广,语言、文字等也都是指月的手指罢了,并不等于实相本身。数学、物理理论和公式也是指月手指罢了,只是描述宇宙的工具罢了,并不是宇宙实相本身。
2.天下无指【原文】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谓指乎?
【解释】天下如果没有所指,物就不可以称之为物了。这句话怎么理解呢?一匹马,如果人眼睛不去看它,它就不会显现什么颜色。如果不去观察,不会有大小和高矮等这些形状的概念。如果不去观察,心不动,马也不会动,即使千里马飞驰而过,也不觉得马在动。正所谓飞矢不动。风不动幡也不动,仁者心动。如果我们不去观察,光这匹跑得最快的马都是不动的。既然光子不动,光子质量就为零了。宇宙由光子构成,心不动,宇宙的质量就为零了。一匹马,连名字都是人给起的、无大小、无高矮、无颜色、无动静,如此还可以称之为马吗?所以说,如果无有所指,外物就不能称之为物了,马不能称之为马了。
既然万物都离不开所指,如果没有所指就看不到。如果没有手指,我们也看不到月亮。如果没有语言文字,我们也无法表达对道的理解。如果没有语言文字,我们也无法说马。当然可以用另外一个字来指向马。《道德经》中讲,唯之与阿相去几何,这也是说的这个意思,要离语言文字相。既然万物都离不开所指,而物就等同于指吗?这两者是不相同的。
波粒二象性是手指,指向光的实相,这两者有指向关系,但是不能说两者是相等的。白石、白马都是人心中的影像而已。人去观测光,才有了光子。光子也仅仅是影像而已。
3.所指并不等同于万物实相【原文】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以天下之所有,为天下之所无,未可。
【解释】所指,这个是天下所没有的,也就是说是虚无的。如同镜中花、水中月。比如白马这个是所指,白马是人眼睛看马的实相,两者共同作用的产物。这个本来是虚幻的。手指去弹琴弦,手指对应于心,琴弦对应于外物实相,而琴声就是所指。所指如梦如幻。白马这个词也是人给起的。
外物,天底下实际存在的东西。白马的实相是无颜色的,只有人眼睛去看的一瞬间才有颜色。光的实相本身不是粒子,只有人去观测光的时候,才有了光子。外物的实相是存在的,但是白马实相无颜色、无大小、无高矮、无快慢。
把天下有的东西,等同于天下无有的东西,这样是不可以的。天下有的东西是马的实相,天下无有的东西是白马,白马只是存在于人的大脑当中。白马不能等同于马,所以说白马非马。光子为天下无有的东西,电子也是天下无有的东西。但是光子、电子有对应的实相,这个是存在的。只有人去观测光子、电子的实相,就会无中生妙有,就有了光子和电子。
4.物莫非指【原文】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也。不可谓指者,非指也?非指者,物莫非指也。
【解释】天下无有所指这样的东西存在,而外物的实相不可以称之为所指,两者是不能等同的。白马这个是所指,是指向马的实相。白马和白马的实相是不能等同的。
既然说外物实相不能等同于所指,难道不需要所指吗?
如果没有所指,外物的实相根本就无法知晓。外物的实相必须要借助所指而显现出来。外物实相为阴,而外物所指为阳。语言文字虽然是所指,虽然不能等同于实相,但是还是离不开的。经典也是由文字组成的,也是指月之指,如果没有指月之指,我们也很难知道道为何物,也很难知晓真理。所指只是过河的工具罢了,如果过了河,就没有必要背着船了的。
虽然说数学、物理理论和公式,只是所指,但是如果离开所指,离开这些工具,我们无法去很好的描述宇宙的运行。
5.非有非指【原文】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也。物莫非指者,而指非指也。
【解释】天下无指。天下无所指,所指都是虚妄不实的。白马为所指,然而这个所指却是虚妄不实的。人的眼睛去看马的实相,光波照在马的实相上反射到了人的眼睛里,人的眼睛接受到了光波,就有了白马的这个影像。而白马的实相是无什么颜色的。白马实则是镜中花,水中月。
而物不可谓指者。所指虚妄不实,外物的实相不可以称之为所指。外物的实相是实相,而所指是所指。正如手指是手指,月亮是月亮。如果没有手指也不行,那我们根本不知道有月亮。如果没有佛典,我们千古不知道有无上正等正觉。但是佛典并不等于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需要自己去做实验,去证得。光子是光子,光是光;光子对应于白马,而光的实相对应于马的实相。
非有非指也。并非真的有,真的存在;也并非都是所指。马,我们眼中的飞奔驰骋的千里马,果真是如同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吗?我们听到战马的嘶鸣声,看到战马在战场驰骋,看到战马一身雪白,这些都是实有的吗?并非真的实有的。马的实相不是如此的,马的实相无有什么颜色、无有大小、无有高矮、无有快慢。飞矢都不动,千里马何尝动呢?千里马不动,光马也不动的,连光都不动,那么世界万物还有动的吗?马的实相是和万物为一体的,连名字都没有。马的实相也不能说没有任何东西。白马幻象可以说是所指,但是所指并不是实有的,而是幻象。这个指向马的实相。
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也。不能说外物实有,也不能说外物的实相都等于所指。外物的实相、外物的所指,两者还是不能等同的。
物莫非指者,而指非指也。我们眼中的外物,无不是所指。我们看到的飞驰的骏马,看到的美丽的石头,这些都是所指。我们看到的都是幻象。然而所指并非所指的实相本身,这两者是不同的。
6.白马名字不等于白马【原文】天下无指者,生于物之各有名,不为指也。不为指而谓之指,是兼不为指。以有不为指之无不为指,未可。
【解释】天下无指者,生于物之各有名,不为指也。前面已经讲过了,天下无所指,所指都是虚妄不实在的。我们所看到的都是表象的世界。叔本华写了一本《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里所讲的内容跟此书也是相通的。意志对应于马的实相,表象对应于白马,这个白马只是幻象罢了。虽然这个所指是虚妄不实的,但是不能说不存在,能够说白马不存在吗?我们明明都看到活蹦乱跳的。白马这个所指,生于白马的实相。万物都是如此,各有名字,但是这些名字并不是真正的指。对于一般的人,以为这个名字就是所指,名和实这两个事情,以为就是找到了真理。实际上还不是的,真正离相,是要找到所指。所指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万物,也都是影像罢了。但是万物的实相并不能说绝对没有。
不为指而谓之指,是兼不为指。白马和马这些名字,不可以就当作万物之指。白马这个名字也是对应于白马这个幻象的。这个也不能够称之为指的。公孙龙这里说的,真正的指物就是我们眼中的幻象。白马就是公孙龙的指,而不是白马这个名字。我们去看马的实相,就有了白马的幻象,这个就是所指。光子只是个名字,对应于我们眼中的光子;而我们眼中的光子也只是幻象罢了,这个才是真正的所指,指向了光的实相。请注意,这里有两层对应关系的。这里让我们想到了庄子关于影子的比喻。影子周围有一个光圈,光圈会随着影子而动;光圈抱怨影子,然而影子也同样有苦衷。影子说,身体站,我也得跟着站;身体坐,我也得跟着坐。然而身体也有苦衷,大脑叫它干啥,它就干啥。然而大脑就是主宰吗?大脑就等同于心了吗?实则不然,大脑、五脏六腑合和而生心。中医有讲,心藏神,肝肺魂魄。大脑还不是真正的主人,而是我们的心。然而我们的心就是主人了吗?我们需要恢复本心,这个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
以有不为指之无不为指,未可。如果把不可以为指的名字当成了所指,这个是不可以的。如果把白马这个名字当成了白马的幻象本身,这个也是不可以的。白马的名字不等于白马。如果把光子的名字当成了光子的幻象本身,也是不可以的。我们看到这里,可以知晓,公孙龙反反复复已经把这个名相讲得很彻底了。
7.天下所兼【原文】且指者,天下之所兼。
【解释】且所指,虽然是指向外物的实相,然而也有名字指向所指的。所以说指,是兼而有之的。举例来说,白马这个名字对应于白马这个幻象。人眼睛看到白马的实相,一瞬间就产生了白马的幻象。然而白马的幻象又对应于马的实相。
或者说一个外物有两个不同的名字,也可以说是兼。汉字中讲道,英文中也有一个Tao,这两个都是指向同样一个东西。
或者所互相为指向。白马名字指向白马幻象;白马幻象指向白马实相。互相指向可以称之为兼。
8.不可谓无指【原文】天下无指者,物不可谓无指也。不可谓无指者,非有非指也。
【解释】天下无指者,物不可谓无指也。天下无指者,物不可谓无指也。虽然说所指不存在,但是也不是绝对的不存在的。万事万物都是人眼中的幻象,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也似乎真真实实存在一样。也不能说绝对的无的。人眼去看马的实相,一瞬间就会赋予马颜色。世人眼中的外物即是幻象,不可以说无所指。
不可谓无指者。不可谓无指者。所以说不可以说无所指。不是绝对的有,也不是绝对的无。我们说光子是所指。如果说光子实在的有,这个也是不对的。人去观测光的实相的一瞬间,就有了光子。所以说,光子实有,这也是不对的。如果说光子绝对的无,这也是不对的,明明我们观测中都有,理论计算也是由的。
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也;前面已经解释过非有非指。下面还专门再解释,我们就不在这里展开了。
9.指与物【原文】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指,非非指也;指与物,非指也。
【解释】非有非指者。什么是非有非指呢?这些话好绕,很容易把人给绕晕了。先看非指是什么?公孙龙担心大家把所指当成实相本身,所以就在所指前面加一个非来否定了。但是果真能够完全否定掉这个所指吗?这个所指绝对没有吗?这个所指一点用处都没有吗?难道这个所指要完全的去掉吗?所以公孙龙在前面加了一个非有,来说明并不是有非指这个东西,把所指去掉了,难道还有去所指这个东西吗?这个也不能执着的。
物莫非指。外物莫不是所指,外物莫不是幻象来的。我们所见的外物如同白马、白石,莫不是所指的幻象。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就好比是在电脑游戏当中一样。游戏当中的人物,走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的景色才显现出来,否则事先都把所有的景色都显现出来,也很浪费计算机资源。我们何尝不是呢?假使我们骑着千里马白马飞驰在路上的时候,沿路的风景并不是事先全部展示出来的,我们看到的时候,眼睛和风景发生作用一瞬间,才显现出来颜色等信息的。即使白马在我们身边,我们去看马的一瞬间,马的颜色才一下子鲜明起来的。
指,非非指也;怎么解释指,非非指呢?感觉这些词好绕,难怪会说公孙龙诡辩了。非指可以说是让大家摆脱所指的束缚,看到所指的实相。前面再加一个非,就是说不要被非指所束缚了。所指也并不是绝对的不存在的。完全否定这个所指也是不对的,完全否定指月的手指也是不能看到月亮的。所以说非非指。我们否定了光子的实在,但是如果没有光子的描述,我们也看不到光的实相。
指与物,非指也。所指与物的实相是对应的,所指是指向于物的实相的。但是不要把所指当成物的实相本身。白马的名字跟白马的幻象对应;马的名字跟马的实相对应。白马的名字不等于的马的名字;白马的幻象不等于马的实相。马的幻象必定有一定的颜色,不是白马,就是黄马、黑马等。光子这个名字对应于幻象,这个幻象是人去观测光的实相,一瞬间而产生的。光这个名字对应于光的实相。
10.天下无物【原文】使天下无物指,谁径谓非指?天下无物,谁径谓指?
【解释】使天下无物指,谁径谓非指?公孙龙所讲,逻辑还是非常连贯的。前面讲指和物对应不能把指当成物的实相本身,这里就开始讲如果天下没有物,也没有指那会如何。谁敢说非指呢?谁敢完全否认指的作用呢?如果天下无所指,天下就无物了。我们眼中的白马、白石,这些都是所指,都不是马、石的实相。
天下无物,谁径谓指?假使天下无物的实相,谁敢说有所指呢?如果天下无物,天下也就无所指了。如果天下无有万物的实相,所指指向哪里呢?所指是依附在物的实相而存在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呢?正如白马这个幻象为所指。白马的实相假如都不存在了,白马的幻象如何存在呢?
如果我们眼睛不去看白马,白马为所指,归于虚空;马的实相归于寂然;我们得心也归于寂然。如果我们的眼睛去看马的实相的时候,马的颜色一下子鲜明起来了。
11.天下有指【原文】天下有指,无物指,谁径谓非指?径谓无物非指?
【解释】天下有指,无物指。假使天下有所指,而无物的实相,指也就无所指了。需要有指,也要有物的实相,如此才可以施行指。如果光有手指,没有月亮的实相,有手指也没有用。如果光有手指,没有琴,也是没有用的,弹奏不出雅正的乐曲。
谁径谓非指?谁敢完全的说非指吗?完全的否定手指吗?前面否定物的实相都不行。所指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手指,我们怎么看得到月亮呢?如果没有佛经,我们如何找到渡河的迷津呢?如果没有量子理论,我们怎么去测算量子运行的规律呢?但是我们也不要被量子理论所束缚住,把量子理论当成了量子的实相。我们只能通过理论去描述量子世界如何,我们只能通过测量量子如何,我们无法知量子的实相如何。
径谓无物非指?谁敢说无物所以非指吗?虽然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外物的实相需要借助人的眼睛才能够显现出来。但是并不能说完全无物,还是有物的,只是没有名字、没有颜色、没有大小、没有动静、没有速度。不能由于心外无物,而否定了所指的作用的。白马、白石、光子、电子、中微子、希格斯粒子等这些都是所指的,这些也都是属于我们眼中的万物。
12.自为非指【原文】且夫指固自为非指,奚待于物,而乃与为指?
【解释】且夫指固自为非指。前面一句说了,天下有指,又担心误解以为真的有指,所以这里马上澄清说无指。公孙龙反复推敲,就是为了让世人离相来寻求实相。指固然自己就会为非指,为无指,不要人刻意去参与。所指如同镜中花,水中月一样,自然就是虚幻的,并不是人去刻意定义为虚幻。光子、电子也是如同虚幻一样,只有人去观测的时候,才创造出光子、电子。
奚待于物,而乃与为指?指本来可以不用起这个名字叫作指,之所以起了名字叫指,正是由于它能够指物,把物的实相给指出来。所以说难道必然要待有物可指的时候,才可以给它起名叫指吗?我们惯性的思维,把手指给起了指的名字;脚趾不能指东西,就不叫指了。难道不能把脚趾,改成叫指吗?同样的道理,光子这个名字可以和电子这个名字互换的。但是量子理论就不能用在相对论的领域了,不能用在宇观世界;相对论也不能用在量子理论的领域,不能用在微观世界。正如一个国家的地图不能覆盖另外一个国家的地图一样。不同区域需要不同的地图描述。宇宙不同的部分,需要有不同的理论进行描述。如果要用一个单一的公式来统一宇宙,如此是行不通的。这样找大统一理论是徒劳的。如果把心和物切分开来,起点都错了,更是无法统一了。

第三章   名实论1.天地所产【原文】天地与其所产焉,物也。
【解释】天地互为阴阳,所衍生出来的,都可以称之为物。天地自己也是被称之为物的。天地为有形的父母,而父母为无形的天地。
天地万物为一体,电子、光子等基本粒子也与万物为一体。
我们去观测电子的时候,电子才诞生了。由于人心去观测有定的精度,最小时间为普朗克时间,最小空间为普朗克空间。人去观测的时候,电子才成为粒子。人用波动的方式去测量,电子才成为物质波。
庄子中大风吹大树中的万种孔窍,而产生了万种声音。万种孔窍对应着万物的实相;万种声音实则是万物的影像,这也就是我们眼中的万物。万种粒子对应着万种声音,万种粒子谱写美妙的粒子乐章。
2.物其所物【原文】物以物其所物而不过焉,实也。
【解释】前面讲什么是物,这里讲物的实相。
每一个物都有名字,这个不是物的实相。每一个物都是视觉影像,这个也只是影像,这个不是物的实相。需要透过物的这些名相指向物的实相。
物,只需要各自成为各自的本然,各自为物,不加一丝一毫是非,不加一丝一毫的人为的判断,就是实相了。正所谓一物一是非,一物一世界,一物一太极。每一物的实相都是寂然的。只是有人去观测,而且这个人的内心会影响,而产生了贵贱、大小、轻重、高矮、黑白等信息。如果加了人的观测进去,物就不能称之为物了,就已经过了的。这样就会产生了干扰了的。就像我们去观测微观的粒子,加进了观测,就加进了是非,加进了干扰,就不是实相了的。
3.实其所实【原文】实以实其所实,而不旷焉,位也。
【解释】大的木头取来可以担当栋梁的重任;细木取来可以任用为筷子。如果不过,可以称之为实,名需要符合实。
对于能够胜任筷子之任的木头,就当筷子;对于能够胜任栋梁的,就当栋梁。而不会不匹配,如此称之为位。位为尊卑的秩序,贵贱存乎位。
实以实其所实,而不旷焉,位也。我们把物安放在该放的地方,使得位置不空着,使得万物各得其所,如此就可以称之为位。
这个位,需要站在万物各自的位上来观察、考虑才可以理解。人也要换位思考,站在各自的角度去思考。要当栋梁,就要站在栋梁的位上去考虑,就必须要选择大的木材了;要当筷子,就要站在筷子的位上去考虑,就必须要选择细的木材,即使大的木头也要切分细了才可以用了。
如果我们要观测微观世界,我们需要站在微观世界的位置上去,如此观测就不会觉得不可思议了。量子理论是站在宏观世界的位上,观测微观世界,如此就是过了,就会有测不准原理,如此就不可思议了。相对论是站在宏观世界的位上,观测宇观世界,如此也是过了的,就会有空间弯曲、时间变慢等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爱因斯坦年轻时想象自己骑着光马旅行,如此就是站在了光的位上去考虑,就创造出了狭义相对论了。
4.出其所位【原文】出其所位,非位。
【解释】如果栋梁之材拿来做筷子;筷子之材拿来做栋梁,这个都是非位的,都不是各自该待的位。
如果用一个国家的地图来用在另外一个国家,也是非位的。
如果用量子理论来描述宏观世界、宇观世界,也是非位的。
如果用相对论来描述微观世界、宏观世界,也是非位的。
一物都有一位,需要站在物的角度去观察物。一物都有自己的时空参照系的。
5.位其所位【原文】位其所位焉,正也。
【解释】万物要站在各自对的位上,如此就可以称之为正了,也就是归于正位了。万物本身各自都在各自的位上,只是人心越位了而已,万物自然就是各得其所的。各物在各自的位上,看到的都不同,如何统一呢?如何建立大统一理论呢?
6.疑其所正【原文】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以其所不正,疑其所正。
【解释】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如果站在了正位上去,就可以纠正不正的了。如果我们站在量子的角度去看量子世界,就会纠正不正的了。我们缩小钻入原子内部,量子理论就不适用了。
以其所不正,疑其所正。如果自己不在正位,反而怀疑别人是不正的,自己是正的。一个色盲的人看白马,假如看成了黄马;如此色盲的人所在的位不正。然而假如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不是色盲,其它人都是色盲的,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形呢?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站在不正的位上去看量子世界,并没有站在微观世界的位上去观测,正的也就成了不正的了。请注意了,这里讲怀疑。要完全破解物理学难题,不仅仅是外在的实验,还需要我们内心去实证的。内心的实证,是站在自己的位上去考虑,去观察,这个是每个人的正位。但是各自所看到的,所观测到的又不同,如此即使把大统一理论放在面前,也会产生怀疑的。
7.正其名【原文】其『正』者,正其所实也;正其所实者,正其名也。
【解释】其『正』者,正其所实也。这里所说的正,是正确的物放在正确的位上,这个就是实了。也只有站在正确的位上看才认为是正确的。比如把能够做栋梁的木头放在栋梁的位上;能够做筷子的木头放在筷子的位上。站在筷子上看栋梁,就会觉得,这么大的木头,该可以做多少的筷子,真是不可思议的。
正其所实者,正其名也。把正确的物放在正确的位上,这个也是正其所实。栋梁、筷子这个是名。白马、白石、光子、电子、中微子、希格斯粒子这些都是名。名实要互相对应。白马这个名字对应于人眼中的幻象。马这个名字对应于马的实相。物有所指,所以才能称之为指。我们不能把脚趾改为脚指,因为脚不能拿来指,而手指就是指。万物需要正名,名正言才顺。
8.彼此之名【原文】其名正,则唯乎其彼此焉。
【解释】名正了以后,彼就是彼,此就是此了。起名字只是为了区分罢了。当然彼的名也可以应在此上,此的名也可以应在彼上。这个就是离名。这就打破了大脑的惯性,习惯性的把名字等同于实了。
名对应于指月的手指,这个手指不仅仅可以指向彼月亮,也可以指向此太阳。电子、中子的名字可以彼此互换,这也不影响使用。
9.彼谓不行【原文】彼而彼不唯乎彼,则彼谓不行;
【解释】名实要互相对应上。如果不对应上,呼彼而彼不站在彼的位相应,那么彼不行。
量子理论为彼,而相对论为此。量子理论的理论计算要和实验测量保持一致。实验测量离不开观测,所以量子理论也是离不开观测者的,也就是说离不开我们的心。呼彼,就是要用量子理论了,就要对应于量子世界,这就行的通了。如果用了相对论,这就行不通了的。
10.此谓不行【原文】谓此而此不唯乎此,则此谓不行。
【解释】这句话跟上面那一句是连贯的。在此施行命令,如果不适当,名不符实,此命也不得行。同样的,把相对论用在微观世界不行;把量子理论用在宇观世界也不行。
11.不当而当【原文】其以当,不当也;不当而当,乱也。
【解释】其以当,不当也。以为名实能够相当,能够相应,实则不当的,不能相应。我们会以为所看到的白马就是马的实相,实际上不相应的,不当的。我们会习惯性的以自我为中心,实则是不当的,不相应的。以前人们习惯性以地球为中心,虽然说不当,但是已经纠正过来了。以自我为中心这个对我的执着,这个不当,要纠正更加的艰难。
不当而当,乱也。如果不能名实不能相符,不能担任栋梁的木材放在了栋梁之位,就会乱了。我们的心为君主之官,该居于主宰的位置。如果心被外物牵着走,被五官牵着走,就是不在其位了。五官不能当君主,不能越主代庖,这样就乱了的。如果以粒子的测量方式去测量电子,电子就是粒子;如果以波动的测量方式去测量电子,电子就是物质波。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但是波粒二象性并不代表着电子的实相。用粒子、波动来描述电子还不足以描述清楚,有些人却妄想用超弦理论来描述清楚宇宙的实相,这个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只能是乱了。
12.以当而当【原文】故彼彼当乎彼,则唯乎彼,其谓行彼;此此当乎此,则唯乎此,其谓行此。其以当而当也,以当而当,正也。
【解释】前面说是彼此不当的时候,自然是不行,这里是说相当的时候,就行了。
故彼彼当乎彼,则唯乎彼,其谓行彼。所以说,彼的名实相当,就能够与彼对应了,在彼就可行了。量子理论与量子世界相当,而且是从宏观世界的位观测微观世界,如此就可行了。如果位不对也不行,从原子内部去观测微观世界,量子理论就不正确了的。
此此当乎此,则唯乎此,其谓行此。这一句跟上面那一句也是相应的,前面讲彼,这里讲此。彼此互为阴阳。
其以当而当也。能够担当栋梁之材的就放在栋梁的位上,就可以当了。白马的名字对应于白马的幻象。马的名字对应于马的实相。这些都是一一对应的。
以当而当,正也。如果能够把能够当的物放在恰当的位上,这就正了。一物一世界,也要站在各物自己的位上去才可以理解。否则也是不正的。相对论要像爱因斯坦那样骑在光马上才可以理解的。
13.彼止于彼【原文】故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可。
【解释】故彼彼止于彼。所以彼名止于彼实。量子理论就专门止步于量子世界,不要管那么多宏观的事,这样井水不犯河水就可以了。每个东西都有每个东西的适用范围。还要站在对的位上面去观测,如果是站在微观世界去观测,这样来使用量子理论,这样也不对了的。
此此止于此,可。此名止于此实。两者都做到井水不犯河水,这样就可以了的。用手去触摸石头,就可以得到坚;用眼睛去看石头,就可以得到白。两个感知的渠道,各自在各自的维度,互相不混淆,止步于各自的范畴,这样就可以了的。对于我们观测到的这个世界,也都是一个指世界来的,并不是实相。我们在这个现象界,就止于此就可以了。光子、电子、中微子等这些,研究得不亦乐乎,也是各得其乐来的。
14.彼名此实【原文】彼此而彼且此,此彼而此且彼,不可。
【解释】彼此而彼且此。如果把彼名滥于此实,而还说彼名就是此实,这就不可以了。彼名对应于彼实,还不能说彼名就是彼实,更何况交换了呢?张冠李戴倒是可以原谅了,如果把张的帽子就当成李这个活生生的人了,这样就错得远了。
此彼而此且彼,不可。如果把此名滥于彼实,而还说此名就是彼实,也是不可以的。
15.知此非此【原文】夫名实,谓也。知此之非此也,知此之不在此也,则不谓也。
【解释】夫名实,谓也。名实,往往被人们看作是等同的了。白马的名对应于白马的幻象。人眼睛看马的实相,而产生了白马的幻象的。这个幻象真的太真实了,人们都以为这个就是真的了。白马的幻象并不等于白马的实相的。白马的实相是没有任何颜色的。
知此之非此也。知此并非就是此的,并不是实在的。知白马并非就是白马的,只是幻象而已。知光子并不是实在的,只是由于人去观测光而有了光子。知指之非指,手指虽然指着月亮,但是不执著于手指,还要看到手指和月亮是两个东西来的。
知此之不在此也,则不谓也。知此并不在于此,知白马并不存在于此的,而是人眼睛去看白马,才有了白马的幻象在于此。这样名和实就分离了的,这就是离相了。公孙龙反反复复的说,就是为了说明白这个东西。但是这个东西太顽固了,不好讲明白。外离相即禅,如果能够打破这个东西,就进入禅境了。公孙龙这个也是直指人心呀!
16.知彼非彼【原文】知彼之非彼也,知彼之不在彼也,则不谓也。
【解释】前面讲知此,这里讲知彼。为什么公孙龙反复的讲彼此呢?孙子也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关键还是要站在此的位,才能知此;站在彼的位,才能知彼。地心说完全错了吗?近期科学家做实验,说明地心说并不完全错。一物一太极,一物都是一个小宇宙,一物都是一个参照系。地球这么大,也是一物,站在地球的角度来观测宇宙,以地球为中心,这个也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执着于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那就是错的了。同样的,我们可以站在月球的角度来观测宇宙,如此就是以月球为中心,月心说也是对的。
知彼之非彼也。知彼在于能够非彼。非彼是不能执着于有彼,也不能执着于绝对的没有彼。不能落于空,也不能落于有。知白马非马,也知白石非石,也知光子非子。白马只是幻象,白石也只是幻象。光子也只是人观测光子的产物,光的实相并非是粒子。
知彼之不在彼也,则不谓也。如果能够知彼不在于彼,就可以说离相了的。测不准原理讲,知量子的位置,就不能知量子的速度;知量子的速度,就不能知量子的位置。观测到了光的粒子性,就不能观测到光的波动性;观测到光的波动性,就不能观测到光的粒子性。
17.古之明王【原文】至矣哉!古之明王。审其名实,慎其所谓。至矣哉!古之明王。
【解释】至矣哉!古之明王。名实的论说,公孙龙可能更多的是讲如何治国安民的。这里只是借来阐释物理学的。最后这一句就离不开国事了。王道真是至大至广啊,至于至善了的。特别是古代的明王,古代如同尧舜这样的圣王。明王不是光有名,而还是要符合于实的。之所以称之为明王,首先这个明王需要发明自己本有的明德,需要已经修好了自己,恢复了大爱的本心。不仅仅如此,还要去发明百姓本有的明德,还要去恩泽百姓。如此就可以有了明王之实了。
审其名实,慎其所谓。圣人对于名实是很慎重的。请注意,这里的名不单单指名字,而是指外在的名相。名并非事物的实相,但是事物如果无名,就无以说明的。名如果离开了事物的实相,也没有什么意义的。所以说名是因为实而立的,白马的幻象也是因为有马的实相而立的。光子的幻象也是因为有光的实相而立的。
至矣哉!古之明王。古代的明王向来注重名实相符的。有一州之才,就委托一州,称之为知州;有一县之才,就委托一县,称之为知县。如此就相当了的,就不会乱了的。心为君主之官,此心也是自古以来的明王。此心光明,为君主之官。此心止于至善。如果能够恢复我们的本心,物理学不学而明了,物理学不统一而统一了。

第四章   通变论1.二物相合【原文】曰:“二有一乎?”曰:“二无一。”
【解释】问:“二物相合在一起,其中还有一物可分而看到吗?”
回答:“既然已经相合了,就不可在其中看到了的。”
黄河和长江互为阴阳,本来是两条江河,如果分开来看是二。但是假如我们回归到了源头来看,都是从一个地方流出来的水流。这样就很难分出彼此了的。
宇宙演化,而分出了四种力,而这四种力也只是人们为了描述方面而进行的人为的划分的。电磁力和弱相互作用力已经被科学家证明是等效的了,这里称之为阴力。万有引力和核力也应该是等效的,这里称之为阳力。阴力和阳力互为阴阳,正如长江黄河互为阴阳。阴力和阳力回归源头,宇宙诞生之初,分不出彼此,不统一而统一了。
阴阳为二,合在一起,就分不出那个是阴,哪个是阳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了。白和马为两个事物,如果合起来是白马,这个是有颜色的马了,这个只能是人眼中的幻象,要分出来单独的白,单独的马,这个是不可以了的。
这里也就呼应了此篇的名字了,通变论。二可以变为一,一可以分而为二。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统一而为一。这需要在更高的形而上的层次。在大道中,就分不出彼此了。量子理论也是认为创造的来描述量子运行的理论罢了。
2.无左无右【原文】曰:“二有右乎?”曰:“二无右。”曰:“二有左乎?”曰:“二无左。”
【解释】问:“二物相合之后,有右边吗?”回答:“没有右边。”
左右都是相对的,已经变成了一物了,就无左右了。我们在大海上航行,很难知道什么方向,右边到底是哪一边呢?这个是很难清楚的。假如在我们家周围的小区,某条路的右边是什么,这个是可以清楚的。
问:“二物相合,有无左边呢?”回答:“没有左边的。”同样的道理,也是没有左边的。虽然在微观粒子里面,我们给粒子起了各种名字。里面有用颜色来表明粒子,也有用上下左右来表明粒子,给粒子起名字,比如上夸克,下夸克等,这只是一种区分的方式罢了。如同镜子一样,如果我们把镜子里面当成正的,外面的就是反的。把镜子里面当成反的,外面的就是正的。
左右这是代表空间,如果说无左无右,这个是破除对空间的执着的。
3.无一无二【原文】曰:“右可谓二乎?”曰:“不可。”曰:“左可谓二乎?”曰:“不可。”
【解释】问:“既然合二物为一了,右边那个可以称之为二吗?”回答:“不可以。”如果仅仅是讲两个东西合在一起,来进行标号。把右边那个标识为二也可以,标识为一也是可以的。数字也只是指月之指罢了。
问:“左边那个是二了?这样总可以了吧?”回答:“也不可以。”
这里打破对数字,对数学的执着。数学的本质也只是描述宇宙的工具罢了。在《易经》当中,有象、数、术;其中象类似于我们这里说的名,也就是表象,相。白马这个也是我们眼中的相;光子、电子也是我们眼中的相。数是数理规律,八卦当中也有这些规律,可以八卦是宇宙的模型来的,不仅仅可以作为标准粒子模型。术为方术,如果通了阴阳推移变化之道,就可以用方术了,就可以趋吉避祸了的。
数学的进制也是相通的,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等都是可以使用的。也许人类有十个手指,所以最常用的就是十进制。如果人类有八个手指,最常用的就是八进制了的。数制也是可以变化的。
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中使用的数学工具,也仅仅是描述的工具罢了,也只是属于名,需要离名相的。
4.左右为二【原文】曰:“左与右可谓二乎?”曰:“可。”
【解释】问:“左和右可以称之为二了吗?”
回答:“可以的。”左右互为阴阳,阴阳加起来可以称之为二。左右是相对的,左可以异为右,右可以异为左。有些地方的汽车是靠左开,有些地方的汽车是靠右边开。
互相纠缠的一对电子,一个左旋,一个右旋。这个左右只是为了区分相互之间不同的状态而定义的。左旋电子可以改为右旋电子,左右只是相对的罢了。
5.变非不变【原文】曰:“谓变非不变,可乎?”曰:“可。”
【解释】问:“万物都有迁变之道,都是在变的,并非不变的,可以这么说吗?”
回答:“可以的。”
一不可以称之为二,二也不可称之为一。但是一可以变成二,二也可以变成一。
一变成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可以变成二,二就是阴阳,一就是太极。二是长短、大小、高矮、善恶等。长江黄河的源头为一,分化出了互为阴阳的长江和黄河。
6.右易为左【原文】曰:“右有与,可谓变乎?”曰:“可。”
【解释】问:“假如右移动到了左边,可以说是变了吗?”
回答:“可以的。”
这里只是举例来明阴阳推移的变化的。在古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在日常的事务当中,以左为尊,以右为卑,以左为上,君子尚左。但是在丧事、军事上,以右为尊,右将军就要比左将军大。
左右的推移,也是阴阳的推移,也是吉凶的推移。
如果为善,可以易祸为福;如果为恶,可以易福为祸。
7.一物变一物【原文】曰:“变只?”曰:“右。”
【解释】这一问一答,真是太简单了的,就这么一两个字,怎么去解释呢?这个公孙龙怎么不多说两个字,让我们猜得那么辛苦。
问:“只是变吗?有无变加多一个呢?也就是说可以说一变成二吗?”
回答:“只是右变成左的,右移动到了左。”比如庄子里面有讲鲲鹏这两个动物,一个在海里游,一个在天上飞,都非常的巨大。鲲鹏看似两个动物,但是并非同时为两个,而是一物化为一物,一物变为一物罢了。
天地万物为一体,不管如何变,都是一个的。科学家为了研究方便,对科学进行分科研究,可是终究还是一个的。量子理论为从宏观世界观测微观世界的产物;相对论为从宏观世界观测宇观世界的产物。如果没有人为的切分和观测,物理学本来就是统一的,而不是切分为二的。对于微观粒子,也许有很多种状态,实则都是一个粒子。只是由于去观测粒子的时候,刚好看到某一状态罢了,并不是有多个不同的粒子。
大海变成波浪,波浪变成浪花,浪花变成水珠,水珠变成蒸气,蒸气变成云朵。虽然看似变化很多,但都是一个东西来的。
宇宙演化的过程创造了四种力,这四种力也只是为了研究方便进行人为的划分罢了。有四种力就可以把宇宙的规律描述清楚了,这太神奇了。丝毫不用觉得奇怪,数学中的四色问题,用四种不同的颜色就可以把地球上的地图全部描述清楚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颜色。
一缕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可以分出七色光,虽然这样变化,可是还是一个东西来的;一颗心遇见外境而分出七情六欲,虽然这样变化,可是本心自性未尝有任何变化的,也是一个东西来的。
8.变亦不变【原文】曰:“右苟变,安可谓右?”曰:“苟不变,安可谓变?”
【解释】问:“右假如变为左,右已经移去左边了,怎么还可以称之为右呢?”鲲已经变成鹏了,怎么还可以称之为鲲呢?
问:“前面是说变,这里说是不变。假如不变,怎么可以称之为变呢?”不是说,万变不离其宗吗?大海中水的变化,即使再怎么变化,还是水的。我们的心再怎么变化,本心都是不变的。所以说变中有不变,无常中有常。变和不变互为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在相对论当中,不同的参照系光速是不变的,这个是在观测者眼中不变。虽然有许多的变化,这个是不变的。随着速度逐渐接近光速,时间是变慢的,质量是变大的,长度是变短的。
9.羊合牛非马【原文】曰:“二苟无左,又无右,二者左与右奈何?”
曰:“羊合牛非马。牛合羊非鸡。”
【解释】问:“二物相合,既无左,也无右,二者当中左右怎么了呢?”这里公孙龙讲无左无右并非真正的绝对的无,而是要世人摆脱左右的束缚的。左右这个方向是人给起的,东南西北这个也是人给起的。假如我们在茫茫的大海上,没有指南针,我们如何知道是在左,还是在右。如何知道东南西北呢?
回答:“假如羊和牛合在一起,共成一物。假如羊在左边,牛在右边,不可以称之为羊,也不可以称之为牛,更不能称之为马。”科学家已经把电磁力和弱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了。既不能称之为电磁力、也不能称之为弱相互作用力。如果要建立一个理论,把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统一,既不能用量子理论把相对论给统一了,也不能用相对论把量子理论给统一了。
回答:“羊合牛在一起并不能称之为马,牛合羊在一起,并不能称之为鸡。”前免是羊在左,牛在右;这里是牛在左,羊在右。由左变成右,这一物非牛非羊,又非马非鸡。质子和中子合在一起,既不能称之为质子,也不能称之为中子。
这里讲分合的变化,左右互为阴阳,阴阳相合就不再是阴,不再是阳了。分分合合的变化,可以用八卦来表示。一物可以用一卦来表示,一卦当中蕴含着阴爻和阳爻。阴爻和阳爻的变化,这物就发生了变化的。阴爻和阳爻就好像是左和右。
10.牛无上齿【原文】曰:“何哉?”曰:“羊与牛唯异,羊有齿,牛无齿。而羊之非羊也,牛之非牛也,未可。是不俱有,而或类焉。羊有角、牛有角。牛之而羊也、羊之而牛也,未可。是俱有,而类之不同也。”
【解释】问:“为什么呢?”公孙龙讲完马,讲完石头,这下牛合羊也粉墨登场了。
回答:“前面讲羊和牛合在一起,羊和牛不同,正如左右不同那样,在于羊有上下牙齿,而牛只有下牙,没有下牙。这个是很大的差异。”如果不是听公孙龙这么一说,我长这么大,连牛有无上牙都不知道。恨不得面前有一头牛,让它张开嘴巴看看。
回答:“如果因为羊和牛有牙齿的不同,就说羊非羊,牛非牛,这个是不可以的。虽然有此不同,并不是都有牙齿,但是已经合而为一,还是比较相似的。”鲲变成鹏,虽然有很大的不同,可是并不能说鲲不是鹏变的,不是一个东西。蝴蝶的蛹变成了蝴蝶,虽然一个有翅膀,一个没有翅膀,我们不能说是一个东西。道生万物,虽然羊和牛在牙齿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并不能说是完全不同的,万物都是一体的。道生成了电子、光子、中微子等粒子,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并不能否定万物一体。庄子的《齐物论》中讲的就是统一万物这个事情。万物都归于一了,还愁物理学的大统一理论吗?我们的心被污染了,上面多了尘垢了,我们能说两个心有很大的不同吗?有牙齿就好像是有尘垢,无牙齿就好像是无尘垢,难道本心有很大的不同吗?本心被尘垢遮蔽了,我们就看不出来世人本心相同的了。牛羊牙齿不同,我们就看不出牛羊有类似甚至相同的地方了。
回答:“羊有角、牛也有角。如果认为大家都有角,就把牛当成了羊,而把羊当成了牛,这个也是不可以的。虽然都有角,但是还是不同类的。”电子、光子虽然都是粒子,但是不可以把电子当成光子,把光子当成电子。万物在变化的过程当中,不能认为某一个东西相同,就认为它们完全相同的。不能认为某一个东西不同,就认为它们是完全不同的。公孙龙是给我们火眼金睛,看清万物的变化的。
11.羊牛有角【原文】羊牛有角,马无角;马有尾,羊牛无尾。故曰:羊合牛非马也。
【解释】回答:“羊和牛有角,而马无角。马有长长的大尾巴,而羊和牛就没有大尾巴,只有小尾巴。”大道生出万物,为什么这些生灵有这么多的不同?为什么我们的手指有五个,五个都不一样长呢?为什么每一个手指的指纹都不同呢?而且是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一个手指纹。如此我们如何去用大统一理论去统一这么多样化的一个世界呢?如果我们能够从变中去看不变,就可以统一物理学了。宇宙也在演变中创造出了四种力的,实则都源于一。
回答:“所以说:牛合羊非马。”羊和牛都是有角的,跟马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虽然两者合在一起,也不能称之为马的。假如羊和牛百年之后归于尘土,而这些尘土又生成了有血有肉的马。马中有羊,马中有牛,然而马不能称之为羊,不能称之为牛了。万物都在变当中。
这里说到角,想到一句经典中的话。离世觅菩提,恰是寻兔角。如果离开世上来寻求大道,就好像是在兔子头上去找角一样。
12.牛羊非马【原文】非马者,无马也。无马者,羊不二,牛不二,而羊牛二。是而羊而牛,非马可也。
【解释】非马者,无马也。牛羊合而为一,这样已经是非牛,非羊,也非马。之所以说非马,是由于其中无马的。
无马者,羊不二,牛不二,而羊牛二。之所以说是无马,是由于并非左右两边都是羊,也就是两个羊;也不是左右两边都是牛,也就是两个牛,而是一边为羊,一边为牛,总共为二。如此也是无马的。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结合,不能说是两个中子,也不能说是两个质子,结合在一起就成为一个原子核了。实验中,检测到希格斯玻色子衰变成两个光子,也许希格斯粒子由两个光子构成。两个光子构成希格斯粒子,可是不能称之为两个光子了,而要称之为希格斯粒子了。
是而羊而牛,非马可也。实在是羊和牛二物合成的,仍然是羊牛而并不是马。这个公孙龙前面花了那么多口舌来讲白马非马,这里又讲牛羊非马来了。万物的变化,有合成有分解,有的变化使得我们都不认识了。我们可以用八卦的卦来表示万物,比如用卦来表示羊,里面由阴爻和阳爻来构成,然而这个是方便的表示罢了。我们不能称之为阴爻,也不能称之为阳爻,而是要称之为羊。
13.左右之分【原文】若举而以是,犹类之不同。若左右,犹是举。
【解释】若举而以是,犹类之不同。所以就举牛羊的这个例子,来说明万物的合成和分化而变化的。牛羊要说相同,也不相同,在牙齿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牛羊不同呢,也不完全对,牛羊的尾巴都比较短小,比较类似,而马就有大尾巴。万物演化出来,有些相同,有些不同。
若左右,犹是举。虽然合在一起,可是却无左右之分。左右本来也是相对观察者而言的。如果离开了观察者也就无左无右,无上无下了的。
14.鸡有三足【原文】牛羊有毛,鸡有羽。谓鸡足,一。数足,二。二而一,故三。谓牛羊足,一。数足,四。四而一,故五。牛、羊足五,鸡足三。故曰:牛合羊非鸡。非有以非鸡也。
【解释】牛羊有毛,而鸡有羽。公孙龙讲完牛羊,这里又讲鸡了。公孙龙和庄子之间还发生过关于鸡有三只脚的辩论。公孙龙在平原君府上的时候,曾经与孔子的后人进行辩论,辩题是臧三耳,也就是说奴婢有三只耳朵。这次辩论公孙龙胜出,由此可见公孙龙的诡辩不是浪得虚名的。但是难道仅仅是诡辩吗?其中必定蕴含着一些真理的。
谓鸡足,一。我们在说鸡脚的时候,这个是一。这个鸡脚是物自体,没有颜色、大小、形状。如果不去观测鸡脚的时候,鸡脚是归于寂静的,没有任何颜色。这在西方哲学里面叫物自体,也就是自在之物。这个概念首先是由康德提出来的。我们去观测白马,只能看到马的影像,可是马的实相是什么,我们无从知晓。这个马的实相也就是物自体。
数足,二。二而一,故三。当我们去数鸡脚的时候,也就是去观测的时候有两只,所以二加一就等于三了。也许公孙龙当年跟庄子辩论的时候,是这么辩论的吧?鸡脚这个在宏观世界,我们数得清楚,但是在微观世界我们就很难了的。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我们去观测光的时候,赋予光粒子性,如果不去观测光,光的物字体是如何,爱因斯坦思索了几十年也找不到答案。只有我们去观测光的时候,就有了一个一个的光子。不去观测光,光的实相是无粒子性的。只有我们去观测鸡脚的时候,鸡脚才有一个一个的鸡脚,也就是我们去数的时候,才有一个一个的鸡脚。如果没有去数,就只有一个物自体,没有颜色、大小、边界,这个物自体连鸡脚的名字都没有,这个名字也是人给起的。关于单电子双缝干涉的秘密,也可以用类似的道理来破解的。虽然说是单电子,但是经过双缝之后,有了两个电子云的。这两个电子云是观测的产物,也就是统计概率。两只鸡脚也是观测的产物。两只鸡脚会互相打架,从来不会看到一只鸡脚自己打自己的,只有周伯通有左右手互相搏斗的功夫了。两个电子云也会互相干涉。电子云发生干涉并非互相影响,而是表示出现的概率,在干涉条纹上,电子出现的概率会比较大。关于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后面的章节会有详细的解释。
谓牛羊足,一。数足,四。四而一,故五。同样的道理,对于牛羊而言,牛羊的足是一。这个一是牛羊足的物自体,也就是牛羊足的实相。这个实相是没有任何颜色、没有数字概念的。数字说白了也仅仅是存在于人脑当中罢了。当我们去观测牛羊脚的时候,一下子就鲜明起来了,出现了四只脚,这四只脚是有颜色、有大小粗细的了。四加一总共为五。
牛、羊足五,鸡足三。故曰:牛合羊非鸡。牛羊的脚前面已经计算过了共有五只,而鸡脚共有三只。所以牛合羊为一物,就并非鸡了。数字都不相同,如何能够相同呢?牛合羊是一个类别,而鸡是另外一个类别。正如马、牛和羊是一个类别,是君子的类别;而鸡为小人的类别。古人讲鸡鸣狗盗之徒,这是形容小人的。后面也说鸡非正材的。公孙龙这么说鸡,感觉挺可怜的,世人还经常吃人家的。
非有以非鸡也。这里说非鸡,只是说类别的不同罢了。讲牛羊马和鸡的类别不同。
15.马鸡宁马【原文】与马以鸡,宁马。材不材,其无以类,审矣。举是乱名,是谓狂举。
【解释】与马以鸡,宁马。这里用马来比喻正,而以鸡来比喻乱。鸡,经常和狗扯在一起,鸡鸣狗盗之徒。假如把马跟鸡放在一起,宁可选择马,而不是去选择鸡。公孙龙也许暗喻自己为千里马,而国君却不选择千里马,而选择了鸡。
材不材,其无以类,审矣。马有国用之材,可以用于战事;而鸡为不材,这两者并不是同一类,这是很明显的事情了。
举是乱名,是谓狂举。人君举不材,用的都是鸡鸣狗盗之徒,都是小人,不用君子。这样位就乱了,不能把该用的人用在适当的位置上面去。这可以说是狂乱的举用人才的。
16.白青非碧【原文】曰:“他辩。”曰:“青以白非黄,白以青非碧。”
【解释】又说:“请以其他的事物再来进一步辩论说明一下的。”
回答:“青和白分开在两处并非黄。青是青,白是白,这个就是青白了。青天是青天,白云是白云,分得很清楚的。”人如果不去看青天的时候,青天也非青;人如果不去看白云,白云也非白。
回答:“白和青分开,也并非碧绿,虽然白和青合在一起就是碧了。但是分开来,并不是碧的。”公孙龙这里讲颜色的变化的。中子和质子构成原子核,中子和质子分开,就不等于原子核了。我们每个人都是由各种物质构成的,其中大部分是水,可是我们并不能说水是人。光子构成许多基本粒子,但是我们并不能说希格斯粒子、中微子等就是光子。
17.纠缠相邻【原文】曰:“何哉?”曰:“青白不相与而相与,反而对也。不相邻而相邻,不害其方也。
【解释】问:“为什么这么说呢?”
回答:“青和白不混合在一起,青为青,白为白,称之为不相与。青和白如果相与就为碧。青对应于五行中的木,对应于东方;白对应于五行中的金,对应于西方。东西方互相相反的,所以说相对。”东西方互为阴阳。
回答:“东西方各在天边,所以说不相邻。虽然不相邻,可是无东就无西,无西就无东。正如无大就无小,无黑就无白。所以说又是相邻的。”虽然互相纠缠的两个光子分开,各在一方,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其实天涯若比邻的,还是互相纠缠在一起的。互相纠缠的电子也是如此。如果检测到东方的电子为左旋,检测到西方的电子必定为右旋。
18.东方西方【原文】不害其方者,反而对,各当其所,若左右不骊。故一于青不可,一于白不可。恶乎其有黄矣哉?黄其正矣,是正举也。其有君臣之于国焉,故强寿矣。
【解释】不害其方者,反而对,各当其所,若左右不骊。东方为东方,西方为西方,互不侵害。虽然是互为阴阳,相反的,相对着的。但是各得其所。把青的放在一边,把白的放在一边,这样是不难的。小葱拌豆腐,青的是青的,白的是白的,要把小葱变豆腐,把豆腐变小葱就难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东西方风水轮流转的。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虽然不相邻,可是却交融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是相邻的。东方西方应该各得其所,不能把东方强行变成西方,把西方强行变成东方。
故一于青不可,一于白不可。所以说,不可以青白合一而称之为青,不可以青白合一称之为白。中子跟质子结合成原子核,不能称之为中子,也不能称之为质子。
恶乎其有黄矣哉?白变成青不可以,青变成白也不可以,怎么能够变成黄呢?君不可以随便变成臣,臣不能随便变成君,如此就乱了。
黄其正矣,是正举也。黄为正色,并非青白二色合成。
其有君臣之于国焉,故强寿矣。假如用白来比喻君,用青来比喻臣,黄来比喻国。君臣各得其正,各得其所。则国强而君万寿无疆。
不管是黄、白、青,都是人去观察外界的一瞬间而产生的,外物的实相是无颜色的。虽然我们用红绿蓝来表示夸克的颜色,然而夸克并非真的有颜色,而是为了表示方便罢了。
说到颜色,绘画也是如此的。懂得绘画的人,也许只要在纸上勾勒出寥寥几笔,就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轮廓了。我们的大脑有个神奇的功能,对于缺失的部分线条信息,会自动的补足。所以说,绘画与其说是本身就很美,不如说是人观察而美。同样的,微观的粒子,也离不开人的观测。
19.木贼金【原文】而且青骊乎白,而白不胜也。白足之胜矣,而不胜,是木贼金也。木贼金者碧,碧则非正举矣。
【解释】而且青骊乎白,而白不胜也。前面有讲到,白为君道,而青为臣道。如果青骊于白,就是说权臣弄权,这就杂了君道了。君道如果杂了,就不胜了,也就是白不胜了。
白足之胜矣,而不胜,是木贼金也。白为金而青为木。在五行当中,相生相克,金克木,也就是说君克臣的。白本来足以胜青的,而不能胜,这是由于,木贼金,臣贼借君威的。火生于木,就可以克金了。本来火藏于木的,如果君德足够的话,可是却发出来了。火生于木,而奸臣生于国,臣就会挡住君道了的。公孙龙这里讲变化,其中是相生相克的。一心发出来就有了七情六欲,而七情六欲也是相生相克的。不同的学派也是相生相克的。
木贼金者碧,碧则非正举矣。木贼金,也就是说青遮住白了,也无法完全遮住,而成了碧色。碧色并非正色。如此君道就乱了。
20.争而明【原文】青白不相与而相与,不相胜,则两明也。争而明,其色碧也。
【解释】青白不相与而相与。青白本来是不相与之物,并不能放在一起的,可是却放在一起了。君有君道,臣有臣道,臣道不能阻挡君道,君道不要有碍于臣道。
不相胜,则两明也。可是现在却放在一起了,杂了,就不能相胜了。青把白给污染了,而白并不全部都灭掉,这是青不能胜于白。同样的道理,白也不能胜于青。两种颜色互相章明。
争而明,其色碧也。互相章明,所以颜色就成为碧了。
21.中正之色【原文】与其碧,宁黄。黄其马也。其与类乎?
【解释】与其碧,宁黄。如果要在黄和碧中去选,宁可取黄。因为黄为中正之色。
黄其马也。其与类乎?黄为中正之色,马为国用之材,这两者是比较类似的。公孙龙为国之栋梁,为何不选呢?对于黄色色盲的人来讲,看着黄马,变成了别的颜色了。对于患了色盲的君主而言,未必就使得真正的人才。
22.碧其鸡【原文】碧其鸡也,其与暴乎!
【解释】碧为不正之色,鸡为不材之禽,如此是比较类似的。
古人经常讲:鸡鸣狗盗之徒。这样的小人为臣下,会挡住君道的。如此就会发生暴乱了的。
青跟白合在一起,变成了碧,不知道如何去区分了的。小人和君子混在一起,也不容易区分开来的。
23.君臣争明【原文】暴则君臣争而两明也。两明者,昏不明,非正举也。
【解释】暴则君臣争而两明也。政治之所以暴乱的原因,是由于君臣争明的。君臣争明,臣就阻碍了君道,而君又阻碍了臣道了。如同青杂于白,如此就只能是变成碧了。君臣争明,上下就混乱了,政令不能明,不能畅通。
两明者,昏不明,非正举也。君臣两个都争明,政令昏暗不明,这并非是正道的。月亮围绕着地球转,地球为君,月亮为臣;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地球为臣,太阳为君。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转,原子核为君,而电子为臣。
在我们一身之中,心为君,而五官为臣,如果五官跟心争明,心就失去其正了。如果五官追求物欲,五官类似于青色,心类似于白色。心被青色所遮蔽,就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东西,白马也就非马了。
24.两明道丧【原文】非正举者,名实无当,骊色章焉,故曰:两明也。两明而道丧,其无有以正焉。
【解释】非正举者,名实无当,骊色章焉。如果非正举,君非君,臣非臣。名实不能相当。实际已经是碧色,名为青、名为白也都不可以。难以做到正色发明的,难以发扬圣王的王道。
故曰:两明也。所以说,君臣两相争明,如青白争明,而互相都不明,而为碧。
两明而道丧。如果两相争明,而就失去了王道,失去了臣道了。不符合大道了的。
其无有以正焉。如此一来,名和实不能相当,就不能使得万物各归于正位的。

第五章迹府1.名实散乱【原文】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疾名实之散乱,因资材之所长,为“守白”之论。假物取譬,以“守白”辩。
【解释】本篇是讲之所以写这不部书的缘故,来由和行迹,将这些事情都聚集在一起。有好些经典也是如此的,比如《六祖坛经》第一品也是讲的六祖大师得法的缘由和经过。
公孙龙为战国时著名的辩士。不仅仅是辩士了,他是孔子的弟子来的。是诸子百家中名家的代表人物。
疾名实之散乱。公孙龙由于看到当时名实的散乱,赏罚不由天子,诸侯比周天子大,而权臣又比诸侯大,已经失去圣王的王道。公孙龙哀伤明王不兴,百姓承受疾苦。名和器物反而侵占了实的正位,这几篇文章主要是假借白马、白石等来指物,实则是期望当世明君,对其言论引起重视,从中悟出圣王之道。名是名相,外在的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理论和公式等这些都是名相。实,可以说是康德所说的物自体。白马的实是无颜色、大小、高矮的。只有人去看白马的时候,马的颜色才一下鲜明起来。君王看都不看白马的话,如何知晓马的白呢?君王不看君子贤臣,如何知晓呢?这里也是借公孙龙的文章来阐明物理学之道。
因资材之所长。万物各有材,圣人可以把不同的材放在不同的位。良木可以做栋梁之材;而细木可以做筷子等。看宇宙中,各有各的位,月亮围绕着地球转,有条不紊的,各有各的轨道。君有君道,臣有臣道。
为“守白”之论。公孙龙这里讲了白马、白石,这也是讲白;以白来比喻君道,以青来比喻臣道。以白马来论齐物,类似于庄子的《齐物论》。眼睛去看白马的一瞬间,白马的颜色一下子鲜明起来;我们去观测光的实相的一瞬间,光就变成粒子了。白并非什么都没有。太阳光是白光,然而经过三棱镜就可以分出七色来了。君主为白,然而并非什么都没有,而是无为而治,兴圣王之道罢了。
假物取譬,以“守白”辩。公孙龙只是借白马、白石来比喻,进行守白的辩论罢了。守白,也是守圣王之道。
2.亡白马【原文】谓白马为非马也。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
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
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
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
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
【解释】谓白马为非马也。守白的辩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白马非马了。
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之所以说白马非马,是什么意思呢?白是说颜色,为名;而马是说实相。
色非形,形非色也。颜色并非实相;名并非实相。这个是两个事情来的。
夫言色则形不当与。如果说颜色,则实相就不相当了。
言形则色不宜从。如果说实相,则颜色就不相宜了。
今合以为物,非也。现在把白和马的实相合在一起来相提并论,实则白马非马的。人去看白马,白马的颜色一下鲜明起来,就有了白马。然而白马的实相是无颜色的,为物自体。所以说白马非马。
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如果在马厩中求白马,实则没有的,白马只是存在于人的心中罢了。在马厩中的白马,只是马的实相罢了,无有任何颜色的。我们要找到实实在在的光子,这个也是没有的。只是由于人去观测,与光的实相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找光子就像是找白马,是徒劳的。
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而有无色的马,马的实相是无色的,正如光的实相并非粒子,也非波动。所以说不可以实有白马的。
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如果没有白马,那么我们要求的马不是白马吗,却丢失了,去哪里去找白马呢?关键是要去看白马,才有白马的。君主如果不去看白马,如何能够有白马呢?君主如果不去亲近去看贤才,如何有贤臣呢?如果都是带着奸臣的那种青色眼光,已经被蒙蔽了,是看不出白马的。青色加白色是碧色了,看不出白马了,而是碧马了。并不是白马不在明君身边,并不是贤臣不在明君身边,而是无有真明君识别罢了,而是奸臣阻碍君道罢了。失去白马了,白马也就不是马了。如果千里马不遇到伯乐,如何能够成为千里马呢?
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公孙龙想以这个辩论,来正天下的名实,使得万物各归其正位,而天下大化。自古有亡羊补牢的故事,如果亡白马了,君主就要去推行王道,白马就出现了的。
3.孔子后人【原文】龙与孔穿会赵平原君家。穿曰:“素闻先生高谊,愿为弟子久,但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此术,则穿请为弟子”。
【解释】公孙龙和孔子的后人孔穿在赵国平原君府内见面。孔穿就说道:“早就久仰先生的大名了,愿意拜在先生门下当弟子,这个心愿已经很久了。”
孔穿又说道:“但是唯独不赞同先生关于白马非马的言论。假如先生能够去掉这个术的话,则孔穿我马上就拜先生为师。”
4.仲尼所取【原文】龙曰:“先生之言悖。龙之所以为名者,乃以白马之论尔!今使龙去之,则无以教焉。且欲师之者,以智与学不如也。今使龙去之,此先教而后师之也;先教而后师之者,悖。且白马非马,乃仲尼之所取。
【解释】公孙龙听了就说道:“先生你说这个话有点有悖常理了。我公孙龙之所以出名,在世上最著名的学问,就是白马之论了。”
公孙龙又说道:“假如我把这个学说去掉了,则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你的了。”
公孙龙又说道:“且如果想要拜一个人为师,当然是智慧和学问不如老师,所以才拜他为师的。现在你却让我把我的学问去掉,这是你先当老师教我,然后再让我当你的老师的。先当老师教我,而后又拜我为师,这个是有悖常理的。”
公孙龙又说道:“况且白马非马,这个论旨是你的先人孔子最先提出来的。”公孙龙把自己的学问脉络讲出来了,他是传承了孔门心法的,并不是自己乱来的。
5.楚人非人【原文】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于云梦之圃,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仲尼闻之曰:“楚王仁义而未遂也。亦曰人亡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若此,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
【解释】公孙龙我曾经听说过楚王张开名字为“繁弱”之弓,搭上了“忘归”之箭,在云梦你这个地方射猎蛟龙、野牛等巨兽,可是不小心把弓给弄丢了。随从们请求去把弓给找回来。
楚王说道:“不要去找了吧。楚王遗失了弓,楚人得到了,又有何不可呢?不必要去找了的。”
孔子听了之后说道:“楚王似乎很仁义了,可是还是做得不到家的。其实应该这样讲,人丢失了弓,而人会得到它,何必一定要是楚国人得到呢?”
如此看来,孔子是把楚人跟人是看成不同的,也就是说楚人非人,白马非马。如果讲楚人非人,似乎是骂人一样。但是孔子讲得很有道理的。如果楚王仅仅是心怀楚人而不是心怀天下,则非楚国人才不能为楚国所用。假使如燕昭王那样,广纳贤才就可以了。如果限定是白马,只有白马来应;如果不限定白马,则天下的千里马都过来了。
6.孔门心法【原文】“夫是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而非龙异白马于所谓马,悖。先生修儒术而非仲尼之所取,欲学而使龙去所教,则虽百龙固不能当前矣。”孔穿无以应焉。
【解释】孔穿你肯定孔子说的楚人非人,却偏偏否定我所说的白马非马,这不是有悖于常理吗?
先生你所修的儒术并非取自于孔子,还想我先去掉我的学问,然后再来跟我学,即使是百倍贤能于我也不能当你的老师呀。孔穿听了以后,不知道如何回答。
如果一定要限定白马来求,所失去的千里马可就多了的。白马仅仅是在人眼中的幻象罢了。人去看白马的实相,白色才一下子鲜明起来了。人去观测光的实相,就有了光子。
公孙龙之学传承了孔门心法。孔子的孙子子思担忧孔子心法失传,而作了《中庸》;孔子的弟子曾子也是传承孔子心法,而作了《大学》。阳明先生传承孔子心法,而一开始受了许多的排挤。孔穿尚且对孔门心法有所误解,更何况是当今的世人呢?
7.孔子之叶【原文】公孙龙,赵平原君之客也。孔穿,孔子之叶也。穿与龙会,穿谓龙曰:“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业之日久矣,乃今得见。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白马非马之学,穿请为弟子。”
【解释】公孙龙是赵国平原君的门客;孔穿是孔子的后人。
孔穿拜会公孙龙,孔穿说道:“为臣在鲁国的时候,在下久仰先生的名声了,钦佩先生的智慧,欣赏先生的德行,期望拜先生为师已经很久了。直到今日才得以相见。”
孔穿又说道:“然而我唯一不敢苟同的是先生白马非马的学说。请去除白马非马这样的学说,孔穿就恳请当您的弟子了。”
这一段前面已经讲过,只是有细微的不同,也许是记录的不同版本吧。
8.先教后师【原文】公孙龙曰:“先生之言悖。龙之学,以白马为非马者也。使龙去之,则龙无以教。无以教而乃学于龙也者,悖。且夫欲学于龙者,以智与学焉为不逮也。今教龙去白马非马,是先教而后师之也。先教而后师之,不可。”
【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