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小常识

罄竹难书的意思(罄竹难书的加班)

罄竹难书的意思
李世民的工作节奏
孙子兵法里说:“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意思是急行军五十里去打仗,也就一半人能赶到,所以大概率会输。
孙武是先秦时期的人,当时中原各国还没怎么会玩骑兵,打仗靠两条腿走路——到了隋朝末年,条件就好多了,骑兵急行军,一昼夜可以跑200里,李世民打仗,经常让他的精锐玄甲骑兵长途奔袭数百里,然后蹶掉对方的上将军。
 
兵法似乎失效了。
 
但是注意,李世民的作战风格,是基本不乘锐气攻城的——
古代章回小说有个常见桥段:参谋对守城主将说,攻城方远来,锐气正盛,我们先固守不出,待他们攻城不利,锐气褪去,长途行军的疲态就会显露,这时候再出城决战可一战而定。
这种情况的确是古代攻防战的一般规律,攻方远来,往往精神是亢奋的,身体是疲劳的,最好是能乘锐气速战速决,否则拖入持久战,优势就没了,补给可能还会出问题。所以防守的最佳方案就是拼了命顶住你前期攻势,等你再而衰三而竭,然后找机会反击。
李世民偏不。
 
他反其道而行之,作为进攻方总是悠哉游哉——先把城三面围定,做试探性进攻,同时把孤城的粮道断了,援军方向盯紧,然后慢慢消磨城里守军的意志。直到他们变得绝望,选择铤而走险突围而出,李世民手下那些养精蓄锐的精兵这才奔袭追击。
换言之,玄甲骑只是偶尔加班,还经常调休。
 
得天下前是如此,做了皇帝后更是如此。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成了唐太宗,北面的突厥听说了唐帝国的权力变更,便发兵十几万,直抵长安城外渭河河畔列阵。这时天纵英才的李世民居然“怂”了,他在渭河河畔与突厥签下合约,还送了对方不少钱粮物资,借此换来唐帝国喘息和整理权力的时间。
 
唐太宗被迫签城下之盟?如此“丧权辱国”,还算得上千古一帝吗?
李二表示,不用着急,休息,休息一会——仅仅三年后,唐帝国就等来了突厥内部分裂的时机,李世民派大将李靖和李勣深入突厥境内,斩首万余级,俘获十多万突厥人。又直捣其王帐,生擒了突厥颉利可汗,唐帝国疆域扩大到贝加尔湖以北。从此西域平定,西域各少数民族变得能歌善舞了起来,并送给李世民一个“天可汗”的称号。
 
你不得不佩服李世民做事的节奏感。
历史研究者总说,唐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因为它在平定天下后立刻迎来了盛世(贞观之治),放在其他朝代是很难想象的——王朝更迭有其自身的规律,往往乱世后人口锐减,需要一两代人的休养生息,才会迎来巨大的人口红利,此时土地兼并还不严重,天下暂时呈现一个耕者有其田的状态,所以能出现所谓盛世场景。
 
历代学者因此拼命研究李世民的治国之道,但翻来覆去,也没发现什么大秘密——无非是那些开明皇帝都会做的授田、薄税、纳谏、节用之类。而且唐帝国也并没有彻底休息下来,而是隔三岔五打突厥,打西域,打吐蕃,李世民还亲征了高句丽。
 
唐帝国的老百姓,莫非特别能工作?
 
当然不是,李世民的治国方略总结起来只有一句话,就是和他姨表叔杨广反着来——
隋炀帝杨广志向远大,登基之初便立下誓言,要功迈秦皇汉武。于是他发数百万民夫修驰道,修宫殿——这是致敬秦始皇。劳师百万三征高句丽,亲征西域——这是效仿汉武帝。修大运河就更不用说了,总之大隋的百姓是天天加班,甚至过劳死了就被塞进工程里当地基。
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隋炀帝表示那都是小儿科,我一个工程就能死百万人。大运河知道吗?我开的,下面垫着250万累死的劳工尸骨。
杨广的伟业达成了。但他显然忘了一件事——大秦统一天下后二世而亡,一共只坚持了15年。汉武帝打匈奴打得汉朝户口减半,晚年需要下罪己诏安抚民怨。杨广把秦皇汉武两人干的活一叠加,结果是迅速把老爹“开皇之治”的根基消耗殆尽,最后搞得天下板荡,众叛亲离而死,倒也不冤枉。
能让天下百姓加班加到造反,隋炀帝这个炀字也算恰如其分了——“谥法:逆天虐民曰炀”。 
殷鉴不远,李世民吸取了姨表叔的经验教训,面子工程能不搞就不搞,隋朝的旧宫殿翻新一下照样能住。打仗时劳逸结合,使得统一天下的过程变得异常顺利,结果是大小战争对平民的侵扰做到了最小,百姓的生产恢复迅速,又不太需要给政府加班。盛世自然也就来得快了。
 
还记得李世民时常念叨的那句话吗?“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其实出自《荀子》,是先秦时期的著作。别说隋炀帝,就连秦皇汉武都有机会读到。
只可惜,大道理人人都听过,做得到的却不多。

猝死的经过是怎样的
从隋朝到唐朝,老百姓就像是从一个天天加班没有休息的公司,跳槽到了一个偶尔加班,还算是尊重劳动法的公司。
且不说精神层面上焕然一新,工作的积极性上得到大幅提高。单是一个劳动致死率,就能让两家公司形成天壤之别。
上文提过,杨广每个大工程做下来,劳动致死率是非常惊人的。比如开掘大运河他发劳工360万,最终死了250多万,死亡率达到惊人的70%。
我们可以轻易想象那样的场景——你没日没夜地干活,累到手都抬不动了,那边皇帝派来的监工还在不断用鞭子催促你起来干活。你扛着沙袋,步履维艰,最终被沙袋压倒在地,再也没爬起来……
这样的场景令人生畏,但是好像离我们也挺远的。毕竟现代社会,不太会有人拿鞭子逼你干活。
但我想说,真正的累死、过劳死,并不是这样。
它并没有明显的先兆,你可能前一秒还活蹦乱跳的,突然就直挺挺地倒地,人开始无意识抽搐,然后迅速失去呼吸和脉搏。
这时候除非身边有人迅速替你做急救——比如胸外心脏按压,你可能还有机会还阳,否则120赶来的速度是远远不及你脑死亡的速度的。
正如这两天欧洲杯丹麦对芬兰的小组赛中,丹麦中场球星埃里克森在中场休息时间即将到来时突然倒地,队医进场后发现他已失去意识,呼吸和脉搏正逐渐消失,于是立刻在球场中实施抢救,电除颤和胸外按压轮番进行。抢救进行了十几分钟后,在全场的祈祷声中,埃里克森终于恢复了意识,被使用平车推出场外,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埃里克森无疑算是幸运的,他身处世界顶级赛事的赛场上,急救措施来得专业又及时。但普通人遇到这种状况,大概率没有这样的条件。
我亲身目睹过的一次猝死,是在篮球场上。不到三十岁的小伙子,刚上场打了二十分钟,也是无人接触,毫无预兆地突然趴倒在地,抽搐,失去意识。在场的人几乎是立刻打了120,球友中也有退休的医生,发现他脉搏不对后一直进行按压。医院就在球场附近一公里处,急救医生在二十分钟内就赶到了现场,做了两次电除颤,平车推出球场。
他倒地的那个半场,过了半个小时才有人站上去投篮。
后来知道,人还是没了。常来打球的人聊起此事,都唏嘘不已,纷纷表示以后打球还是悠着点,别太激烈。
经历过此事的人,都自觉地补了课,才知道这叫心源性猝死,它的病因要么是心脏病或药物中毒,要么就是过度劳累。
而过度劳累引发的猝死,并不见得是出现在身体最疲劳的时刻——君不见新闻报道的各类过劳死事件,大多是累日加班后,终于得以回家休息,不想睡着后再没能醒来。
可惜的是,这些报道再多,也未必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就像史书里写的那些累死的百姓,到头来不过是一个数字,很难让后人有所警觉。
人嘛,往往只有亲眼所见,才知道怕。

过劳的背后
聊完沉重的猝死过程,说说过劳死背后的事情。
埃里克森事件发生后,他的俱乐部队医感到非常惊讶:国际米兰俱乐部对于球员的体检非常严格,而埃里克森从来没有检查出心脏方面的问题。
更不用说他拥有职业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体壮如牛,年方29。
就像许多过劳死的新闻里,过劳死者的同事接受采访时也会惊讶——这位平时身体一直挺好,听说还积极运动,怎么会就轮到他了?
这才是过劳死的可怕之处,从当事人身上你甚至找不到他发生的规律,只有从统计学大样本上才能发现一些端倪——比如随着足球运动的发展,运动员的场均跑动距离是在不断增加的;再比如随着企业的恶行竞争越来越激烈,打工人的加班时长也在不断增加。
然后过劳死也开始增加。
这就像买彩票一样。过劳死就像死神开的奖池,大奖是地府单程游,每一次超负荷的工作,就无形中下了一单。有些人可能连续买十年都不中奖,有些人可能买五次就中了头奖——这似乎没处说理。但你不买就不会中奖,买得越多中的可能性越高,这个规律是不变的。
有些加班无法避免,就像李世民的玄甲骑兵发起奔袭的时候,他们一昼夜跑200里,除了必须的吃喝拉撒外,一直在赶路。
但李老板懂加班的危害,所以哪怕是奔袭,他也给每个骑兵配了三匹战马轮流骑,这样每匹马的高强度工作时间甚至小于8小时。又配置了马队向导,用于夜间引导马队行动,晚上骑兵们甚至可以在马背上打盹。
虽然让你加班,但还是尽量降低风险。
相较而言,有些加班是无意义的。就像杨广修筑洛阳城时,本来应该花费数年的大工程,他偏要一年内修完——以此彰显帝国的实力。结果是洛阳城十个月修筑完毕,200多万劳工死了一半。
杨老板只喜欢享受他人加班。至于累死人?Who fxxking cares?
今天的996企业主,心态和杨广是类似的。他们喜欢看到员工深夜还在办公室里奋战的样子,喜欢把极限工作负载当作常态,以此让每个人“发挥潜力”。你告诉他骑兵一昼夜奔袭极限是200里,他就会让骑兵每天都跑200里,否则就是不够努力。
当然了,今天的老板们,具体做法上肯定比隋炀帝高明,至少会有一些激励措施,把加班打造成“你情我愿”的事情。
比如给待遇,给期权,画大饼,换来员工“自愿”996。一旦形成了氛围,不自愿的少数人将会被视为偷懒者,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最终只好也跟着大流一起熬。
这就是所谓的“加班文化”。
也不用担心没活干,互联网大厂可以不断地立新项目,确保每个项目组的工作饱和度,实在不行还可以把几个组放一起养蛊……啊不是,内部竞争,做同一个课题,最终优中选优嘛;小公司和初创可以多接单子,反正市面上不缺那种油水又少客户又刁的鸡肋单子,美其名曰“锻炼队伍”。
总之是乌龟斗王八,各有各的法。
有趣的是,小公司和初创其实是没有资本学互联网大厂的。大厂们人力资源雄厚,又已经过了创业期,正是有意识地要把“尸位素餐”的功臣们累走,好补充新鲜又便宜的劳动力。这个事儿虽然不道德,但恶果不会立即显现——就像隋炀帝非得把他那些大工程做完了,全天下的百姓因为加班死了一千多万,忍受不了的人才越来越多,终于天下大乱。
而小公司和初创这么玩,由于人力资源薄弱,一旦人员流失,并不能快速补上合格的继任者,于是剩下的员工工作负荷变得更大,可能导致更多的人选择离开。如此恶性循环一旦形成,企业成为忒修斯之船的日子就不远了——
忒修斯之船——如果一条船,所有的零件都替换过了,它还是原来那条船吗?
更遑论零件换得太快,一个不小心船可能就沉了……
总而言之,我们选老板的时候,尽量选李世民。千万别选杨广。
当然了,李世民几千年就出了一个,可遇不可求。而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其实也不至于蠢到杨广那种程度,一般都是介于两者之间。作为打工人,我们看老板的时候,重要的是看他的倾向性。
如果他认为工作应该注意劳逸结合,非到必要不用加班,公司的长远发展大于短期项目交付,员工的健康比客户的不合理需求重要。企业的成功因素不在于逼迫员工超负荷工作,而在于正确的发展策略和有节奏地执行。
那他就是在向李世民靠近。
相反,那些总是把努力奋斗挂在嘴边,把996当作的常态,把员工超负荷工作当作理所当然的老板,他再怎么擅长画大饼、灌鸡汤,把公司宏伟蓝图说得天花乱坠,也改变不了他越来越像杨广的现实。
他长得像杨广,听起来像杨广,干的事也像杨广,那他就是杨广。
我们要做的事情,自然是停止冒着过劳死的风险继续给杨广卖命。不但要炒了他的鱿鱼,还要挖尽南山的竹子,刻下他的恶行,避免后人重蹈覆辙。
今天的竹子就刻到这里,改天继续。

罄竹难书的意思相关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