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等差数列的教学目标(等差数列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等差数列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 过程与方法:能逐步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等差数列的定义?

等差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常用A、P表示。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例如:1,3,5,7,9……2n-1。通项公式为:an=a1+(n-1)*d。首项a1=1,公差d=2。前n项和公式为:Sn=a1*n+[n*(n-1)*d]/2或Sn=[n*(a1+an)]/2。n为正整数。

小学几年级学等差等比数列

答:小学数学教材中没有等差等比数列内容。只有奥数或培优中介绍一些最简单,基本的等差等比特殊数列内。因为现行教材中,等差等比数列是高中一年级开始学的内容。

等差数列怎么做?

在近年来的河源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中,计算问题近年来备受出题人青睐,考察频率也在不断的上升,虽然这一类型的题目在题目特征上花样百出,但是考点却不外乎就那么几个,最常见的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解的等差数列。今天中公教育就带大家来学习一下。

一.定义和概念

等差数列: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均为一个定值。

比如,数列1,4,7,10,13,在这个数列当中,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为3,所以这是一个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三.典型例题

例1. 某学校组织活动进行队列训练,学生们组成一个25排的队列,后一排均比前一排多4个学生,最后一排有125个学生。则这个队列一共有( )个学生。

A.1925 B.1875 C.2010 D.1765

例2.某一天,小张发现办公桌上的台历已经有7天没有翻了,他就一次性翻了7页,恰好发现这7页的加和为77,请问这一天是几号?

A.13 B.14 C.15 D.17

四.题目巩固

例.某成衣厂对9名缝纫工进行技术评比,9名工人的得分恰好成等差数列,9人的平均得分是86分,前5名工人的得分之和是460分,那么前7名工人的得分之和是多少?

A.602 B.623 C.627 D.631

通过上述的讲解,相信同学们能够对于等差数列这一部分有了很好的掌握,对于题目也知道该如何应对了,那么,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即将要面对的考试中能够从容应对此类型的题目,并且将这一部分的分数拿到手。

河源中公教育:2020广东省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尚未发布。2020广东省考期间,河源中公教育为大家整理2020广东省考重要时间节点,以免考生错失了重要信息。请按【Ctrl+D】收藏本页面,省考开始后随时查看。更多广东公务员考试信息,请随时关注河源中公教育。

等差数列的性质与应用?

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

⑴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加一数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仍为d.

⑵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乘以常数k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

⑶若为等差数列,则与(k、b为非零常数)也是等差数列.

⑷对任何m、n ,在等差数列中有:,特别地,当m = 1时,便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一般性.

⑸、一般地,当()时,.

⑹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从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 k为取出项数之差).

(7)下表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m的项组成公差为md的等差数列。

⑻在等差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末项除外)都是它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

⑼当公差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增大而增大;当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减少而减小;时,等差数列中的数等于一个常数.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 的基本性质

⑴数列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数列的前n项和S 可以写成的形式(其中a、b为常数).

⑵在等差数列中,当项数为时,

高一下学期数学学哪几本书,哪些单元?

必修3和必修4

◇ 3.1 数列

◇ 3.1 数列 教案2

◇ 3.2 等差数列 教案

◇ 3.2 等差数列 教案2

◇ 3.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 3.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

◇ 3.4 等比数列 教案

◇ 3.4 等比数列 教案2

◇ 3.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 3.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 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

◇ 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

必修4

第四章 三角函数

◇ 4.1 角的概念的推广

◇ 4.1 角的概念的推广2

◇ 4.2 弧度制 教案

◇ 4.2 弧度制 教案2

◇ 4.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 4.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

◇ 4.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4.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

◇ 4.5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 4.5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2

◇ 4.5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3

◇ 4.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 4.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2

◇ 4.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3

◇ 4.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4

◇ 4.7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 4.7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2

◇ 4.7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3

◇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

◇ 4.9 函数的图象 教案

◇ 4.9 函数的图象 教案2

◇ 4.9 函数的图象 教案3

◇ 4.10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 4.10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 4.11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 4.11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