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周公诫子全文翻译(周公诫子全文意思)

周公诫子全文?

周公诫子原文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周公诫子翻译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 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洗一次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品行高尚仍常怀恭敬之心的人,必享荣耀;封地辽阔,物产丰富,仍能保持勤俭的人,他的生活必定安定;官职位高势盛,仍然保持谦卑的人,是真正高贵的人;众多、军队强大,仍能常怀敬畏之心,防备外患的人,必是胜利的人;自身聪慧、明智但仍觉得自己愚笨的人,是富有哲思的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但仍觉得自己见识浅陋的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奉行尊崇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慎重吗?”

周公诫子与诸葛亮诫子的中心内容?

《周公诫子》选自《韩诗外传》,作者是西汉韩婴,西汉文、景、武三帝时为官,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官至常山太傅,后人又称他韩太傅。文章是周公教育儿子伯禽的一段内容,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该文的中心思想是:以“握发吐哺”形容君王为国礼贤下士,殷切求才;以六种“谦才”强调谦虚谨慎是理天下、成大业的第一要素。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得出要重视人才的结论。

《诫子书》为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劝勉其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周公诫子与诫子书的区别?

这两篇的相同点: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

不同点:

1、中心内容不同。

《周公诫子书》中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要立德、修身。

2、论证方法不同

《周公诫子》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得出要重视人才的结论。

  诸葛亮《诫子书》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也不可慎欤?

因为不谦虚谨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的人,桀和纣就是这样。能不谦虚谨慎吗 ?

语出《韩诗外传?周公诫子》

选自《韩诗外传》,讲述的是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

《周公诫子》创作于约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30年,《周公诫子》是中国著名的古训,作者为韩婴。

全文以“握发吐哺”形容君王为国礼贤下士,殷切求才;以六种“谦才”强调谦虚谨慎是理天下、成大业的第一要素。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得出要重视人才的结论。

周公诫子的译文简短?

原文是”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意思是:尊贵的天子,之所以能拥有整个天下,是因为他具备这些美好的品德。

《周公诫子》:中国著名的古训。选自《韩诗外传》。说的是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周公诫子与诸葛亮诫子的中心内容?

《周公诫子》中心思想:以“握发吐哺”形容君王为国礼贤下士,殷切求才;以六种“谦才”强调谦虚谨慎是理天下、成大业的第一要素。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得出要重视人才的结论。

《诫子书》中心思想: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劝勉其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周公诫子》选自《韩诗外传》,作者是西汉韩婴,西汉文、景、武三帝时为官,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官至常山太傅,后人又称他韩太傅。文章是周公教育儿子伯禽的一段内容,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诫子书》为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2016年,本文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教材。

扩展资料

《周公诫子》文章先摆出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最后得逞结论。文中提到了六种“谦德”:一个人尊敬别人,宽以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国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俭节约,这样国家才会更发达,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一个人身居要职,就仍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不能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这才是真正的高贵。

一个国家,科技发达,兵强马壮,别国才不敢侵犯,自己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学识渊博,聪明睿智,但仍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可狂妄自满,骄傲自大,这才叫真正的聪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周公诫子文言文意思?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下劣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崇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

用撙节来保有广漠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著的官职这就是崇高: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蠢来保有聪惠睿智就是明智用浮浅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惠。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周公诫子文言文?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