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散文 || 水墨青花:?又见秦腔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公众号
《西北●大秦文学》2020年81期▍总846期
又见秦腔
文:水墨青花
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开始了线上课堂。经过两周的学习,学校决定组织一次线上考试,这也是这学期的第一次月考。经过昨夜雨水的洗礼,天完全放晴了,太阳暖融融的,让人感到真的到了阳春三月。
第一场是语文考试,我习惯性地浏览了一下试题,有道题目是:“你还知道哪些秦腔曲目?”想着学生们茫然的目光,我心中也微微一愣:在各种现代娱乐元素的轮番轰炸下,戏曲文化已逐渐式微,学生对秦腔曲目的茫然也是一种必然。
想想自己,也是好多年没有听到秦腔了,有点陌生。我对秦腔的最初印象来自于母亲。母亲年轻时酷爱秦腔,做饭时,针黹时,她都会独自哼唱秦腔。这时我就会坐在门墩上,默默地看,默默地听。在母亲的哼唱中,秦腔立刻化成秦香莲如泣如诉的哀怨,窦娥气愤难平的呐喊,王宝钏孤独寂寞的低吟,白素贞无奈不舍的悲壮……这时,秦腔就是一个个孤苦无助的女子,经历了爱情的洗礼,时光的打磨,冷风的揉搓,从母亲的喉间倾泻而出,给人一种既柔弱又悲壮的哀婉之气。男人们的秦腔则不同,有时在打麦场,在大槐树下,村中的男人们聚集在一起,也会吼几嗓子,男人的秦腔是雄壮的,充满阳刚之气,“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人们齐吼秦腔”,秦腔是陕西男人的足球,吼一声秦腔,男人们就仿佛有了生命的底气。
秦腔是我儿时的摇篮曲,在昏暗的灯光下,母亲做着针线活,哼着秦腔,那凄婉悲壮的曲调,让我和弟妹们很快走进了瑰丽多彩的梦境;秦腔是我儿时的连环画,在夏天的晚上,躺在屋外的凉席上,母亲娓娓地讲述着一个个戏曲故事,给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秦腔是我人生的启蒙课本,那紧张激烈的情节,或忠义痴情,或轻歌曼舞,或慷慨激越,或悲壮凄婉,都让我朦胧地感悟到世事的凄凉,人生的无奈。
如今,远离了乡村,远离了母亲,我突然看到秦腔这两个字,有点突兀,有点疏离,有点陌生,就像以前的生活,尽管美丽清晰,却疏离陌生,不太会想起。
那么对于秦腔的疏离开始于何时呢?肯定不是大学时,上大学时,我依旧很喜欢秦腔。那时,我喜欢在心中低吟浅唱秦腔,秦腔那舞动的水袖,那微翘的兰花指,那隐约的浅笑让我变成了一个柔婉的少女。那时候,我最喜欢的是《梁秋燕》中的一段唱词:“阳春三月,秋燕到田间……”喜欢梁秋燕,她热情大方,执着勇敢,她敢于追求自由和幸福,是女性的楷模,是值得歌颂的女中豪杰。美丽的梁秋燕改变了女人的命运,我觉得女人再也不是母亲口中的那些薄命的女子,再也不是任人欺凌,被人抛弃,孤苦无助的牺牲品,女人的春天来了。我总会想:自己将会是一个当代的“秋燕”,自由地翱翔,搏击雷电风雨,那舞动的水袖就是七彩的祥云,是美丽的爱情之桥……
那时候,我喜欢独处,喜欢在图书馆前的小花园看书,享受独处的乐趣。花园旁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古朴典雅;泠泠的泉水从山顶倾泻而下,清脆悦耳;花园中,几棵古老的松树青翠挺拔又仿佛饱经风霜沧桑。几条青石小路交错期间,花园里有座小亭子,四周的柱子被紫藤围绕,紫藤开花时,总有淡淡的清香扑面而来,引来蜂蝶翩飞,有几处石桌石凳隐在花丛中,那是情侣们的最爱。周围总是极静,紫藤萝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在静谧的人群中,我享受独处的乐趣。
那时、那地、我看着紫藤间的情侣们,心头总会无端地泛起杜丽娘的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以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良辰美景奈何天,一往情深……其实,那些无端的担心,是对美丽纯情校园爱情的担心,总希望那些在最美青春年华的遇到的爱情,不管过程如何曲折,都有美好的结局。
对于秦腔的疏离陌生源于毕业漂泊,源于工作忙碌,源于家庭琐事,源于现代信息轰炸……
理由很多,似乎又不成理由。
当电视普及的时候,我们观看的是各种或精良或不精良的电影、电视剧;当MP3大放异彩的时候,精彩彩纷呈的各域音乐,充斥了我的U盘,我也特别喜欢“四大天王”的歌,闲暇时总在自由哼唱;当当QQ凌空而出时,我曾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当博客和微博注册好后,我也浏览过大量“心灵鸡汤”;现在微信和抖音又占据我们的生活……而秦腔,被遗忘在了幽暗的角落,如同迟暮老人,苍老龙钟,年轻的孩子们甚至不屑去瞥一眼,我也忘记了那些和秦腔有关的岁月。
尽管疏离秦腔许久,回忆却很玄,往往如影随形,难以控制。一个词语,一曲旋律,就能唤醒那一段沉睡的记忆。
令人振奋的是,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确实,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乐园,更是强国富民的动力源泉,现在国家出台了许多重振传统文化的举措,很多地方,传统文化已走进了课堂,孩子们也逐渐认识,了解并加入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我相信,重振秦腔也指日可待。
窗外阳光融融,线上孩子们奋笔疾书,我收回遐思,注目远方……希望有一天,当我老了,白发苍苍,我依然能优雅地舞动水袖,唱一曲荡气回肠的秦腔;而我的孩子们,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素养,和我一起重温那些与秦腔有关的人和事。

【作者简介】水墨青花,70后,教育工作者。喜欢写作和朗读,是学校“春雨文学社”的主持人,“文文朗读社”的指导老师,擅以笔墨之灵韵,抒人生之况味,多篇文章见诸报端和网络。
编辑:张希艳
END
《西北 大秦文学》投稿须知
投稿作品:1、散文、诗歌、小说、书画、摄影,文责自负。20日内未接到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2、投稿作品必须为原创首发,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赞赏金:赞赏金十元以下,作为本平台维护费用;十元以上,60%的赞赏金作为稿费,15日以内以微信红包形式返还给作者;投稿者需加微信FJH15909278889,以便联系。赞赏金以发稿之日起,七日内为限,七日后的赞赏金不再返还作者。
投稿邮箱:771030120@qq.com
3、凡本刊发表的作品,将择优编辑成《西北 大秦文学》期刊,不定期印刷出版。投稿作品请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
《西北 大秦文学》编辑室
//西北大秦编委会名单//
【顾问】:莫言 阎纲 臧永清 李星 张立 亓宏刚 董鹏生王曙光 马可非张红利 周洁 刘小峰 屈永锋 鲁建超 吴树民 郑学武
【主编】:程 海
【常务副主编】:傅建华
【副 主 编】:郭淑萍 马建党 董蛟 曾威 许海涛 杜晓旺 李筱 周海峰 卢敏 南生桥 金永辉 李瑞辉 徐文强
【责任主编】:张翠贤 张希艳 杨朝阳
【散文评论】:杨辉峰 董军娥 董平张亚兰 倪涛 郭讲用
【诗 歌】:李俊凯 槐自强 刘科 孙斌 梁雪
【小 说】:王高产 秦 悦 马从容
【古 诗 词】:董世群
【书画摄影】:亓宏涛 李瑞辉
【朗 诵】:莫 非 许莉莉
【宣传推广】:白如冰 付国强 杨 沁 陈刚伟
【法律顾问】:梁 源 杨军汉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本刊声明】:
1、本刊所用图片未注明出处的均来自网络,感谢原创作者。
2、本刊所刊发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