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赵勇|《大众文化理论新编》(第2版)简介

大众文化理论新编(第2版),赵勇主编,杨玲副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目 录
导 论
一、大众文化的概念之旅
二、大众文化的演变轨迹
三、大众文化理论的几种学说
四、大众文化研究的基本走向
五、本教材的基本理念与框架结构
第一章 批判理论与大众文化
第一节 经典文本
文化工业述要(T. W. 阿多诺)
第二节 相关问题
一、法兰克福学派与批判理论
二、法兰克福学派的美学思想
三、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致思方式与研究模式
第三节 个案分析:大众偶像的胜利
第二章 符号学与大众文化
第一节 经典文本
今日神话(罗兰·巴特)
第二节 相关问题该说
一、符号学的基本术语及原理
二、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大众文化分析
三、后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大众文化分析
第三节 个案分析:家乐福的空间语法与娱乐经济
第三章 文化研究与大众文化
第一节 经典文本
解构“大众”笔记(斯图亚特·霍尔)
第二节 相关问题
一、伯明翰学派与文化研究
二、伯明翰学派大众文化研究的基本视角
三、伯明翰学派大众文化研究的操作方法
第三节 个案分析:《龙王之墓》和《功夫之王》的两次编码
第四章 大众文化的起源
第一节 经典文本
报刊和大众文化:历史的透视(雷蒙·威廉斯)
第二节 相关问题
一、民间文化、通俗文化与精英文化
二、文化形式与文化生产的历史变迁
三、通俗文化的扩张与大众文化的兴起
第三节 个案分析:摩登女的神话
第五章 大众文化与大众媒介
第一节 经典文本
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瓦尔特·本雅明)
第二节、相关问题
一、大众媒介演变小史
二、大众文化在不同媒介形式中的演化
第三节 个案分析:电影中的性与暴力
第六章 大众文化与媚俗艺术
第一节 经典文本
先锋派与媚俗(克莱门特·格林伯格)
第二节 相关问题
一、媚俗艺术的起源
二、媚俗艺术的美学特征
三、媚俗在大众文化中的演变
四、媚俗与先锋艺术
第三节 个案分析:媚俗的几种面孔
第七章 大众文化与中产趣味
第一节 经典文本
中产趣味、大众消费与享乐主义(丹尼尔·贝尔)
第二节 相关问题
一、中产阶级的前世今生
二、中产趣味的形成
三、中产趣味与大众文化
四、消费社会与中产趣味
第三节 个案分析:中产阶级面面观
第八章 大众文化与青年亚文化
第一节 经典文本
亚文化与收编(迪克·赫伯迪格)
第二节 相关问题
一、亚文化的起源
二、亚文化的特征
三、亚文化与大众文化
第三节 个案分析:恶搞的仪式抵抗
第九章 大众文化与粉丝文化
第一节 经典文本
粉都的文化经济(约翰·费斯克)
第二节 相关问题
一、粉都愉悦的源泉
二、粉丝社群与粉丝类型
三、粉丝、文化工业与新媒介
第三节 个案分析:“玉米”社群的崛起
第十章 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
第一节 经典文本
我们有读者,但无读者群(让-保罗·萨特)
第二节 相关问题
一、知识分子与大众
二、知识分子面对大众文化的基本姿态
第三节 个案分析:《心灵史》与知识分子形象的重塑
后记
修订版后记
后记
2004年5月,我随童庆炳老师开始编写一本名为《文学理论新编》的教材。为了让教材出新,童老师提出了如下编写思路: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经典文本”并辅之于解读文字,同时由“点”及“面”,对“经典文本”引发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让学生学有所依,理论不再变得空泛、教条,又能让编者论从典出,以往那种“六经注我”的编写模式将被打破。此教材编写了一年左右,最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而对于我来说,那一回的教材编写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同时我也意识到,若想编写出一本有想法、有新意的好教材,殊非易事。
文学理论新编(第4版),童庆炳主编,赵勇副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文学理论新编》出版之后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同行的肯定,于是北师大出版社希望继续与我们合作。受童老师委托,我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研究所的名义,于2007年10月写出《文艺学专业系列教材编写论证报告》,设计了以《文学理论新编》的编写思路为模板、以文艺学研究所诸教授任主编、在2-3年内完成一套(10本)文艺学专业系列“新编”教材的编写方案。而我则承担这本《大众文化理论新编》的编写任务。
但接受任务后,我却一直在忙乱中拖延着。直到2009年4月,我才招集起一哨人马,召开了教材编写的启动会。而从启动到教材全部成稿,又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今天这个全面提速的时代,我所负责的这部教材却编得如此之慢,实在是感到惭愧。个中原因,除了我无法全心全意全部投入外,我也低估了这部教材的编写难度。因现在国内的一些翻译文字不大可靠,我希望进入教材的“经典文本”尽可能重新翻译,此为难度之一;编写这样的大众文化理论教材,国内外似无先例可循,可资借鉴的东西不多,此为难度之二(如国内有大众文化方面的教材,却并无大众文化理论方面的教材;国外虽有斯道雷的《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和斯特里纳蒂的《通俗文化理论导论》等著作,但往往是以“主义”设计框架结构);一些章节没有充分落实我的编写意图,不得不让其编写者反复修改,此为难度之三。凡此种种,都让我放慢了编写的速度和进度。
本教材的编写思路、内容和框架由我设计,进入博士后流动站的杨玲博士(现已出站)负责教材中几篇“经典文本”的翻译和校译工作,全书最后由我负责修改、统稿。各章编撰分工如下:
赵勇(导论、第一章、第五章、第十章)
常培杰(第二章)
马琼(第三章)
魏英(第四章)
赵薇、王媛媛、乔思(第六章)
王沁(第七章)
胡疆锋(第八章)
杨玲(第九章)
感谢编写组全体成员!正是他们的通力合作,才让这部教材有了目前的这个样子。
远在美国的曹雅学女士为我校译了阿多诺的一篇文章;硕士研究生李莎同学帮我翻译了本雅明的一篇文章;一些德语方面的疑难问题,我曾向我的同事方维规教授请教;西安外国语大学的苏仲乐教授也为本教材的部分翻译文字出过力。在这部教材付梓之际,我谨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责任编辑赵月华女士非常关心这部教材的进展情况,并一再忍受了我的拖与慢。我也向她表示由衷的谢意!
虽然我与编写组成员已尽了最大努力,但这部教材肯定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同行专家、读者朋友不吝指正,以便我们以后修订时进一步完善提高。
赵勇
2011年8月1日
修订版后记
这本教材出版后反响不错,2013年也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在出版社的建议下,我们决定对教材做一次全面修订。这次修订除一篇个案分析整体更换外,其余都未大改大动,而是适当补充一些新内容,完善表述,打磨文字,消灭已经发现的少数翻译错误和知识错误。
除第三章由赵勇修订、第六章由赵薇一人修订之外,其余全部章节由原编写者本人修订。教材中我们自己翻译的文本由原译者修订,第二、三、四、七章的译文则由杨玲一人重新校订。全书由赵勇统稿。
尽管已做过修订,但或许依然存在着疏漏和不足。希望同行专家和读者朋友继续指正,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
主编
2015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