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腊梅迎春,重游城陵矶搬运社

早上八点下班,拖着疲惫的身躯顺路在菜市场买点菜,一手提着菜,一手拿着刚买的豆浆和油条,站在树下马路牙子边上,边吃边望着车如流水马路正对面外墙斑驳的搬运社社区发呆。

老城陵矶人都知道,城陵矶共有十二个码头,其中一码头为粮库专用码头,二码头是牲猪码头,三码头为公共码头,往来湖北对河的渡船(轮)便停靠于此,四至十二码头为港务局管辖。

搬运社起初是以码头人工装卸搬运货物为生,后来拥有自己的车队,随着时间推移,搬运社码头装卸业务慢慢缩减专职为粮库一家单位服务。其职工和家属在二码头对面城陵矶工矿贸易商场后面至港务局洋关铁路南侧形成一个居民自然村,后来直接并入粮库,因此该自然村也随之更名为城粮居民生活北区。

唆着温热的豆浆,每一颗味蕾享受着甘甜与醇厚的碰撞。在心里默默回首,还是少年时期去过搬运社,最近的一次去学弟连朝晖家也差不多有三十年历史了。尽管每天都在其附近来来往往,但是一次也没有进去过,脑海中的老印象似乎都有些短路模糊不清。反正买菜回家也是孤家寡人,不如两手空空旧地重游,重拾美好旧时光。

印象中的搬运社有两处出入口,一处在东侧,一处在南侧。桂花园路没垫高没拉直之前,港务局老办公楼西侧有一条宽马路下坡经过铁路直达老街东头东升旅社的丁字路口。

紧挨着铁路的南侧是搬运社的小学,不记得是二层还是三层楼,每当有火车经过,总有那么几位临窗的同学走神傻傻的发呆,如我吃着油条望着对面居民楼一样。学校操场前面是搬运社的车队,所有车辆的存放和维修保养全在这里。无遮无挡的通透大铁门内,映入眼帘的到处是一滩滩被废柴油污染过的地面和杂乱无序的待修车辆。车队的南侧是生活区的入口,靠路边是座隆起的小山包,房屋依势而建,有长长护栏台阶上下。几度夕阳红,山包西侧房屋依旧在。改制后,拆除东面临路一侧的学校、车队和部分家属房,在翻建的城陵矶商业大楼(即今天的喜乐购超市)后新建一排楼梯房。不知哪一年为了城市更整洁更美观,在外墙统一安装空调外机罩和贴马赛克装饰,劣质的工艺终究经不起考验,斑驳的装饰像癞子狗皮膏药一样粘在那里无人问津日晒夜露。

摄影:周湘
入口的安保在梦乡里畅游,而我在小区里徜徉。在一栋居民楼拐角处,一株瘦弱、无叶、满枝挂着半开的黄花的小树深深地吸引着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伫立仰望。我是第一次见,自然不知道它是什么花,询问年长的路人也摇头不知。知道梅开五瓣,但是不忍心掰开花骨朵细数。小树身上有块小小标识牌,似楷似隶隽秀的字体书写着"梅香屋"三个字。难道它真的是传说中的梅花?在媒体上见过白梅、见过红梅,就是没见过黄色的梅花。打开微信小程序搜索识图,原来它的名字叫腊梅,开黄色小花。寒冷的冬天,百花凋零,唯有梅越冷越绽放,难怪孙文先生要将它定为国花。马上微信见多识广的摄影爱好者周湘同学,让她从专业角度拍摄梅的美。

临街楼的尽头左侧是一长溜的老三层,中间有开敞式的门洞通南北。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公共走廊式的老房子,港务局还有一栋。而我居住的老小区,还有六栋。随城市棚户区改造,这样的建筑已经不多见了,虽然老旧沧桑,给人亲切感油然而生。学弟连朝晖原来住在二楼,他爸爸是中医,望闻问切悬壶济世。走廊式的设计,同层的邻里特别是中午,谁家美味飘香,端碗饭从东家蹭吃蹭喝到西家也只是一尿的功夫。

扶栏拾阶而上,这里曾经是主通道,是港务局去老街的捷径。港务局海员俱乐部附近的居民去老街买菜买肉寄信只有三条路可供选择,要么走俱乐部的长下坡经机一队大门直达码头的洋关左转去老菜场、老邮局;要么走俱乐部长下坡小卖部左转过铁路直行经东升旅社再右转;要么过铁路直穿搬运社到老街中段。

上图的这栋楼后的花栏下,清楚地记得当年有个葡萄架。骄阳似火的蝉鸣中午,眼馋于繁茂枝叶下串串青翠欲滴的大葡萄,总是想趁中午午休偷偷地打下葡萄尝尝鲜,可能是架下荫凉,主人总是有意无意躺睡椅上,不晓得是真睡还是假寐,驿动的心也只能想想葡萄还是酸的,根本不甜而作罢。

沿坡而下,不远处就是搬运社的南门出入口。喜欢跳舞的朋友知道,九十年代初联运大楼改成联运舞厅曾红火过一段时间,每每入夜振耳欲聋的舞曲,舞池里翩翩起舞的俊男靓女成双入对,踏着轻快的快三步伐随旋转的激光灯而旋转。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怀念联运大楼没修之前的老民居,青砖黑瓦白墙,狭窄的通道两旁临时的各种小摊小贩占地为王,半住人半做生意的批零南货店、日杂店,熙熙攘攘的人群皆为利往,喜欢人间烟火各种叫卖吆喝声此起彼伏。

沧桑巨变,关于冬天的记忆总是停留在少年时代,那时的街道总是灰蒙蒙,没有那么多的绿;那时人们的衣着也是灰蒙蒙的,没有那么多的彩;但那时的记忆总是泛着橘色的光,暖意融融??

搬运社老风景是人世间的千千万万,却是我眼中的独一无二。

? ? ? ? ? ? ? ? ? ? ? 2021年1月15日

图·周湘·腊梅迎春
图·自拍·搬运社区
文·顾湘辉
作者简介 ?顾湘辉,湖南湘阴人,七零后大叔,现供职于中国纸业。志以稚拙之笔记录生活,以敬畏之心雕刻思想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