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寻根 ‖ 刘建华 ▏“古楼”情思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霍州鼓楼,又称文昌阁,位于山西省霍州市内,历史悠久,遐迩闻名,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 楼” 情 思 文/刘建华霍州鼓楼,老百姓称之为“古楼”,是方圆百里,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建筑物之一,也一直是霍州人民心中的骄傲。小时候记忆中的鼓楼滿目沧桑、腐渍斑斑,但其高大挺拔的身躯,远看飞阁流丹、气势雄伟,近观玲珑靓丽、琉璃闪烁,引来无数名人慕名而来,留恋忘返。许多人家的影集里,也留有那难忘的瞬间,如果能登楼游览,眺望望四周的风光,更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愿望。
那些年鼓楼也不知是哪些单位管理,上下鼓楼的门外并没有楼梯,楼门高悬半空,即使是管理人员要上去,也得先搭上长长的梯子,楼门常年更是铁将军把门,所以,人们也只能是望楼兴叹。好奇的我见到人就想问问:“鼓楼是什么年代建的,距今已有多少年,它有多高,你们上去过吗……”,但总也得不到滿意的答案。直到近期查询霍州史志才清楚,霍州鼓楼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又称文昌阁,高度29米,清代多次重修,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鼓楼上层是木结构楼阁两层,面宽进深各五间,二层三滴水十字歇山式屋顶,四周围廊均刻有花卉、禽兽等精美木雕,一层四周屋面楣额上方各悬贴金匾额一块,楼上二层回廊外沿有观景台,木制围廊刻有各式图案,做工极为精细,均系明代雕刻之精品。瓦顶安有二十八宿琉璃造像和三彩琉璃脊兽。
登楼眺望霍州城景,远方的山色风光尽收眼底。民间相传,清代鼓楼重修时,领班的木匠张师傅技艺超群,设计巧妙,横竖檩柱的卯榫衔接精密严谨,鼓楼大厦合拢时,张师傅积劳成疾、卧床不起,徒弟们组装后难以契合,张师傅令徒弟用木锤在顶层东南角重击三锤,“哗啦啦”一声连响,大厦梁、栋、椽、柱所有卯榫全部合拢,一丝不差,神奇的传说流传至令!霍州鼓楼,不仅凝聚了劳动人民的勤奋与智慧,更是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雨沧桑、战火纷乱,能完美保存至今应是多么的不易啊!我也去过不少地方,像霍州鼓楼这么精致、漂亮的古代建筑,真不多见,古城西安著名的的大小钟楼,与之相比还是稍有逊色。它精美的构思造型,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全国应是独一无二,称之中华瑰宝。1993年,霍州市政府,筹巨资对鼓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缮和彩绘,鼓楼又一次青春焕发,面貌一新!
20世纪50年代,鼓楼上书的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是老年人激情燃烧岁月的记忆。60年代后期,鼓楼上悬起的是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书的是他的名言:“人民万岁”。人们每天从鼓楼下经过,总要虔诚地伫足仰望,不管你从哪个角度看主席慈祥的目光,总是微笑地看着你。偶尔翻出的当年在鼓楼前照的一张照片,就像回到那个令人难忘的岁月,穿个背心,推着自行车的样子很是不雅,却留住了真实的瞬间。鼓楼下刚好停了一辆解放牌卡车,大概是师傅回家吃饭,临时停在那里吧!这辆今天只能从电影里看到的汽车,无意中成了一段历史的缩影。记得那个年代,家里能有自行车,应是条件比较好的。家里有开汽车的师傅,特让人高看。有人能认识他,更让朋友们羡慕不己,路上遇到了搭个便车,便成了茶余饭后与人炫耀的资本。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一晃半个世纪成了历史,也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记忆。当年的霍县,已成了今天的霍州市。当年的霍县城,也已从一个围在城墙里的小城, 变成颇具现代风格的小都市。街道宽阔,高楼林立,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旧貌变新颜,很难寻觅到古城曾经的模样。记得小时候父亲曾说过:“霍县人看不到鼓楼尖就想哭”,以往我们每天生活在它的脚下,似乎也习以为常,看到我的一位战友临终前,最后的愿望就是求再多看鼓楼一眼!儿女们夜色中推着他在鼓楼下,绕了一圈又一圈……!使我从心窝子里感受到,“古楼”不仅见证了霍州老百姓几百年的喜怒哀乐,也承载着霍州老百姓对故乡的爱与情!
远方的游子,在鼓楼下久久地徘徊、深情地仰望,眼眶里晶莹的泪花,更使我感到了他们埋藏在心底里那份——对故乡的爱与思念!
END请扫码关注我们投稿邮箱:jinnanwenxue@126.com原创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本公众号文章所发布的文章,除标注“原创”外均属网络装载,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