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姚鼐文章“至境”论的内在意蕴与实现路径

桐城派研究
姚鼐文章“至境”论的内在意蕴与实现路径
郭青林
作者:郭青林,男,安徽庐江人,文学博士,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论。
摘要:文章“至境”论是姚鼐文论话语中的突出现象。它以“道与艺合,天与人一”为判断标准,以“力学古人”和“涵养胸趣”为实现路径。这一表述是姚鼐文章理论的高度凝练,是桐城派古文理论系统化的结果。借此,姚鼐从审美理想的高度,在理论导引、致思方式、基本立场等方面对桐城派文学活动作出新的要求,桐城派文章的学术个性由此得以逐渐形成。姚鼐的文章“至境”论虽有其先天不足,却对桐城派的确立和发展至关紧要。
y1.本文原刊于《北京社会科学》2021年01期。
2.本文经作者授权,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姚鼐像)
参考文献(向上滑动阅读)
[1](清)马其昶.桐城耆旧传[M].合肥:黄山书社,2013.
[2](清)姚鼐.惜抱轩诗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3](清)姚鼐.惜抱轩尺牍[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4.
[4]陈良运.文质彬彬[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5](清)梅曾亮.柏枧山房诗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6](清)姚鼐.古文辞类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7]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8](清)曾国藩.复刘霞仙中丞[C]//.曾文正公全集(第18册).书札(中),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刊行,1936.
[9](清)曾国藩.与刘霞仙书[C]//.曾文正公全集(第17册).书札(上),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刊行,1936.
[10](清)吴汝纶.吴汝纶全集(三)[M].合肥:黄山书社,2002.
[11](清)方苞.方苞集(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2](清)吴敏树.与筱岑论文派书[C]//.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20册).泮湖文集(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3]王达敏.姚鼐与乾嘉学派[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
[14](清)方东树.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15]王文濡.续古文辞类纂评注(一)[M].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70.

推荐阅读姚鼐的学术转向与拜师戴震始末
姚鼐辞京南下游记创作及文学史意义
学术走向与创作选择——姚鼐弃词不作与乾嘉年间的词学观念
姚鼐《古文辞类纂》的韩愈古文研究
从《桐城麻溪姚氏宗谱》看姚鼐与宋学
从《今体诗钞》看姚鼐的诗歌批评
姚鼐《今体诗钞》的编撰缘起及其经典化考察
乾嘉视域中的姚鼐诗学观及其创作实践论
神、理、声、色——姚鼐的诗歌体性论
桐城文章的“别样风景”
公告
桐城派研究公众号,坚持学术原创,立足清代学术,上探归唐、韩欧、左史,下接晚清民国,包括四大板块:一是学术论文刋登;二是学术著作推荐;三是学术会议分享;四是学术随笔发送。同时,还建有一个学者研究群,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术传播,分享学术信息(学术会议、博硕士论文答辩、电子文献)。衷心希望得到广大师友的支持,惠赐相关文章(信息)!大家一起,共同助力桐城派及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发展!(联系邮箱:1658592093@qq.com)(“桐城派研究群”,入群请加微信号:zhongshanxingz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