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卢氏部落第83期【随笔】木桐印象

卢氏部落
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本土作家原创作品发布平台
《河洛风》文学期刊选稿基地
【编者推语】山水的木桐,传说的木桐,红色的木桐。走进木桐,你会感受到它原生态的,淳朴的美!奇山秀水,曾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有红色故事感人至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感受不一样的木桐。
4月5日,有幸参加卢氏县作家协会组织的木桐采风活动,对木桐这片沃土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卢氏的“西柏坡”
1946年7月下旬,李先念率领的中原突击部队15000余人到达豫西、陕南山区,就地进行武装斗争,开创了豫鄂陕革命根据地。八月初,中原军区豫南分区司令员黄林根据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的指示,在卢氏木桐沟创建了中共豫鄂陕边区四地委、四专署和四分区。并在木桐沟建立了中共卢(氏)灵(宝)洛(南)县委、和中共卢(氏)洛(南)县委、县民主政府。
1946年12月,中共卢灵洛县委、县民主政府升格为中共卢灵洛中心县委、县民主政府。解放战争时期,木桐是河南省军区四分区创始地,也是卢(氏)灵(宝)洛(南)县委创始地。这里不仅有军事指挥组织,也有党的核心组织和政权组织。
木桐就是卢氏乃至整个豫西地区的“西柏坡”。原河南省军区司令员黄林、中原军区第三旅旅长闵学圣等部队首长在这里历时一年零一个月,遵照中原局关于“清剿”和巩固鄂豫陕根据地的指示,在卢、灵、洛发展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进行了杜关战斗、沙河、横涧战斗,双槐树、五里川、朱阳关战斗,歼灭了嵩县保安团。9月10日,国民党军队1500余人向上戈的四分区主力部队进犯,经过数小时激战,被全部击溃。四分区部队连战捷捷后,军区领导李先念、任质斌、文建武等于9月12日电报中央,毛泽东亲拟电稿:“四分区反顽战斗连获胜利,甚好甚慰,望传令嘉奖。”以中央军委名义发电报嘉奖鼓励。11月14日,军分区又命令八团对驻沙河的保安团给予痛击。15日,八团率命渡过洛河,与七团会合,兵分两路抢占了横涧街两侧的高地,对驻在街上的西峡保安国给予致命打击。16日至17日,又在双槐树、五里川和朱阳关等地与国民觉军队和地方武装交战,击潰了内乡县“老虎团”。经过3个多月,20余次的激烈战斗,至1946年底,卢氏大半区获得解放。创造了辉煌战绩。其间不乏历经艰险、艰苦卓绝、出生入死、以身殉国的英雄人物。坚持敌后斗争熊松柏、罗梦刚传奇故事,明里与敌周旋、暗里为解放军做事的秦作亭、王国眞坚守民族大义,可歌可泣。渐渐淹埋于历史岁月深处的这些真实的故事,有待于作家们去寻访、去发掘、去传颂、去讴歌。这些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不惜流血牺牲的英雄事迹,永远是激励人们热爱祖国、实现中国梦的常新主题。
英烈的忠魂在这片青山绿水上飘荡,每到清明节都会有越来越多的后人前来祭奠、缅怀。

林木历历桦栎坡

木桐的山与别处大为不同。疏疏落落的桦栎树和青冈树林都长在比较徐缓向阳的山坡上,阳光透射下,疏林历历在目,呈扇形向上疏散阵列,都是正值旺长期笔直高扬的中幼林,生机勃发,整个山都因之显得格外精神,富有生命力。这里海拔高,气温低,春天的步履有些迟延,“疏林积凉风”,林中清风逸爽;山顶上飘忽不定的白色云朵和青色雾霭连成 一片,显得空灵而飘逸,正如古诗中描写的那样“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枝梢刚泛出青黄色晕,叶芽正在萌发。桦栎树林里没有杂灌木,纯纯净净,一色的树种。阳光下泄到林下的落叶上,泛着耀眼白光,显得一派明净。灌木丛则长在阴坡的陡崖上,零零星星的柏树间挟裹着大片的连翘花,也有少数棠梨花夹杂其间,昭示出早春的气息。“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踯躅木桐早春山水间,这两句诗一直在我心中浮泛。
溪流潺湲萍草间“木欣欣以向荣”的季节,“泉涓涓以始流”,木桐的林泉溪水融合到极致。溪流在山根前潺潺流淌,把水菠菜滋养得嫩绿肥实,得春水之浸润,领春色之先。溪流随山势婉转。沿溪村民有的在侍弄菜畦,有的在晾晒香菇,有的在晒太阳,享受着闲适恬淡而宁静的乡村生活,“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农民的劳动强度大为减轻,过着优裕的生活,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刘昚虚当年大约就是看到了山中人家柴门开向山路,山色清辉照在堂前读书人的衣裳上那种闲适生活,有所感触而写了这首诗吧。我和作协顾问汪清森先生在木桐后街还真的发现了这样一户人家的老宅院。从保存完好的厦房、过道、墙门洞、墙司头、照壁、照壁上的砖雕神龛,可以看出曾是一户书香之家。经打听原先主人姓白,是一大户人家,子孙后代早已搬往别处。
宁静的夜晚

晚上,街道上静静的,没有汽车喇叭音、广场舞噪声,只有几家商店悄无声息开着门。忠实陪伴昏黄路灯的只有相间的梧桐树。年节悬挂的球形红灯笼依然透射着朦胧的亮光,让人顿生一丝幽幽边远古镇纵深感。走到街上头的大桥上,灯光稀疏。正值农历三月初二,天上的月芽尚未生出来,只有星星密密匝匝布满夜空。不远处的山峦黑黢黢的,阴森可怖。偶尔有小时候听惯的杜鹃鸟的啼叫声沉沉地传来,有些凄厉,但又熟悉而亲切。总算逃避一回习以为常的光污染,享受到希缺的黑漆夜色。城市的拓展,乡村日渐城市化,“华灯灿如昼”并不稀奇,甚至让人厌倦,倒是黑古隆洞的夜色让人渴望,想观赏“星汉灿烂”、牛郎织女星隔河相望、斗柄南指的夜空。九点多一点,路上几无行人,街头尚且如此,乡下会更宁静。
此起彼伏的雄鸡报晓声,将我从酣睡中叫醒。突然觉得这叫声高亢悠长而动听,竟敛神屏息地细听起来。年少时就是依着雄鸡叫几遍的习惯,确定起床上学和下地干活时间的。
童话村庄

第二天去参观三关村和河口村,一路上公路沿溪绕山,路旁杨柳依依。蜿蜒崎岖而陡窄的山间小路不见了,“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也不见啦;“一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少则两三户,多则四五家”的旧时散居自然小村落也难得一见啦。记忆中的传统村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早已被新型美丽新村所取代。零星人家都搬迁到了移民新村里,住上了新楼房。三关村边用油石片垒成艺术花墙,房屋山墙上装饰了花花绿绿的儿童风情画,地面干干净净,像是一个童话世界。深山沟里建设这样漂亮的村庄在过去真是不可想象的。
河口村的舞台上正在唱大戏,场子里摆着不少杂货摊,三三两两的人群正往会场汇集。听当地人说这里过“三月三”火神爷庙会,每年都要唱三天大戏,多少年来不曾间断,古老的庙会演绎成了一年一度的春季物交会。“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春社”在乡村已无习俗留存,而“三月三”庙会卢氏乡下尚有多处。今年三月三碰撞清明节 ,村民衣着虽不古朴,但新村里的遗风犹映照出悠悠古韵啊。
接待我们吃住的是马成军老师,虽不苟言笑,但却把本地乡土人的热诚、厚憨、质朴基于一身。一家人忙前忙后给我们做吃做喝,邻里们也前来帮忙。知道我们要来,她们事先就做了充分准备,蒸了馍,做了豆腐,下了锅,备足了各种吃食。端出来的菜有大盘土豆炖土鸡、油炸豆腐丝炖粉条;野韭菜炒土鸡蛋;香菇炒腊肉、木耳拌洋葱、清蒸草鱼;蘸汁豆腐,还有自家腌制的青辣子,每一道菜都散发着浓浓的乡土味道;红豆糁子汤,青菜甜面、糊涂面,吃起来都特别地道爽口,老家的口味被唤醒、被勾起。菜尽情地吃,吃完又给添上,酒尽情地喝,喝完又给满上。这一种真情厚意只让人感动感激。乡情、民情、人情的体验至深,才是我们最为满意的收获。
本期责编:方晓荷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韩成章,1957年生,退休公务员,曾有过中学语文教师的经历。爱好摄影,太极运动,三门峡市太极协会会员,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偶尔写点小文章,喜欢古典文学作品。

主办:卢氏县作家协会
总编:董彦礼
主编:韦玉红 方晓荷
责任编辑
小说:马成军 丁海涛 米 玊
散文:方晓荷 李桂田
诗歌:赵建军 张彩虹
投稿邮箱:lszjxh@126.com 首次投稿时请附百字个人简介、联系电话及近期照片一张。温馨提示: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卢氏部落。投稿时请在标题后括弧注明来稿体裁,以便编辑准确选稿。本平台推出的稿件均受原创保护,在推出后如得到更大平台推送,请及时通过文后留言联系小编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