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学小常识

【朵朵随笔】拉祜族传统的爱情和婚姻习俗史诗《追蜂记》》和《结亲缘》(拉祜族爱情歌曲欣赏)

提示:点击上方”朵朵随笔”↑可关注我
图片提供 兰花花
写在前面的话
拉祜族的先民原来生活在青海湖一带,后因战乱等原因不断南迁,在拉祜族的历史上有过五次大规模的迁徙活动。从北方一直南迁到云南的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地和泰国、缅甸、老挝等国家,在美国也有部分拉祜族分布,所以,拉祜族是一个跨国而居的民族。拉祜族是一个古老的、有丰富历史文化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了许多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精神风貌。正因为有这些传统美德,才使拉祜族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繁荣发展,生生不息。
《追蜂记》和《结亲缘》是拉祜族的两部传统的爱情和婚姻习俗史诗,是依诗歌总纲《索逮噜逮》、创世史诗《牡帕密帕》、迁徙史诗《根古》中有关内容发展而来的。《追蜂记》主要是讲述拉祜族青年男女经过恋爱定终身之后,为了寻找制作婚礼时用于表达吉祥、幸福的“蜂蜡灯”的蜂蜡,两个人一起去追蜂子取蜂蜡的故事;《结亲缘》讲述了拉祜族传统的婚姻习俗。因为该两部史诗已经由出版社出版,在此,只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如有感兴趣的朋友,可查阅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版本。
(说明:如视频前面有广告是由微信平台自动添加,不受编辑控制,请大家谅解。)
泰国拉祜族情歌欣赏(视频提供 李德学)
缅甸拉祜族歌曲欣赏(视频提供 李德学)
拉祜族传统的爱情和婚姻习俗史诗《追蜂记》和《结亲缘》
《追蜂记》和《结亲缘》是拉祜族的两部传统的爱情和婚姻习俗的史诗,是依诗歌总纲《索逮噜逮》、创世史诗《牡帕密帕》、迁徙史诗《根古》中有关内容发展而来的。《追蜂记》主要是讲述拉祜族青年男女经过恋爱定终身之后,为了寻找制作婚礼时用于表达吉祥、幸福的“蜂蜡灯”的蜂蜡,两个人一起去追蜂子取蜂蜡的故事;《结亲缘》讲述了拉祜族传统的婚姻习俗。
拉祜族的传统爱情史诗《追蜂记》
《追蜂记》主要叙述拉祜族先民在“科妈拾科基,洛妈拾科基”(今四川省凉山州雅砻江以西)一带生活时期的男女婚恋生活。拉祜族青年男女经过恋爱定终身之后,为了寻找制作婚礼时用于表达吉祥、幸福的“蜂蜡灯”的原料岩蜂蜂蜡,两个人一起去追蜂子取蜂蜡。
追蜂子的过程很曲折,需从发现蜜蜂吃水处的小河边跟踪追起,沿途要经过很多大森林,攀越许多险峻的悬崖峭壁,趟过许多湍急的江河,一直追到“阿沃阿戈多坝头石岩第九台阶处,用藤索拴着身子悬空取来岩蜂蜜做成“蜂蜡灯”,恋爱的男女双方才举行婚礼。
《追蜂记》的内容生动感人,甚至是惊心动魄。展现了拉祜族自由婚姻是经过无数艰难险阻的考验,是坚贞不移的幸福婚姻。至今,在拉祜族的婚礼中要吟唱《追蜂记》及婚礼习俗中要点“蜂蜡灯”就是由此而来的。
摄 影 谭 春
图片提供 兰花花
拉祜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史诗《结亲缘》
《结亲缘》是拉祜族传统婚姻习俗史诗,是依诗歌总纲《索逮噜逮》、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中的“结亲缘”部分发展而来的。
《结亲缘》叙述的是天神厄萨造天造地有了人类之后,男的在一方,女的在一方,不懂爱情,不结婚,也不会生儿育女。厄萨神就不栽青藤、黄藤长在一起作启示,使人们知道了恋爱结婚。
拉祜族男女双方定情之后要告知双方父母,男方父母要请人带上酒茶,一对香火、一对蜂蜡去女方家提亲。双方的意思全部用唱词表达,如女方家长同意这门亲事,双方同吃“火塘酒”后即算定亲了,而后就可择日完婚。拉祜族的婚礼一般男女双方家中同样举行,新娘新郎要跪拜父母和寨子里的老人,老人要唱祝词,向新婚夫妻传授做人的哲理。如夫妻要互敬互爱,尊老爱幼,如发生不幸,双方一个不能丢一个,要白头偕老。图片提供 兰花花
图片提供 兰花花
寨子里的老人还要为新人举行“拴线”仪式,双方交换饭盒吃饭,喝交杯酒。《结亲缘》把拉祜族传统的婚姻习俗完整地表现出来,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浪漫色彩。 后记:拉祜族的先民原来生活在青海湖一带,后因战乱等原因不断南迁,在拉祜族的历史上有过五次大规模的迁徙活动。从北方一直南迁到云南的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地和泰国、缅甸、老挝等国家,在美国也有部分拉祜族分布,所以,拉祜族是一个跨国而居的民族。
拉祜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一般很稳定,很少有离婚的现象。拉祜人认为婚姻是上天注定的,不管对方碰到什么样的灾难,都要永远在一起,不离不弃。所以,拉祜族的家庭是和睦的,拉祜族的社会是和谐的。
《追蜂记》和《结亲缘》是拉祜族的两部传统的爱情和婚姻习俗史诗,《追蜂记》主要是讲述拉祜族青年男女经过恋爱定终身之后,为了寻找制作婚礼时用于表达吉祥、幸福的“蜂蜡灯”的蜂蜡,两个人一起去追蜂子取蜂蜡的故事;《结亲缘》讲述了拉祜族传统的婚姻习俗。
拉祜族是一个淳朴善良的民族,不论是爱情还是婚姻,拉祜人都是忠诚的,这两部传统的爱情和婚姻史诗,是拉祜族良好道德风尚的重要组成部分。拉祜族的婚俗把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婚姻的美满,家庭的幸福,是拉祜族得以繁荣发展的基石,家和万事兴。一个民族要发展壮大,必须有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良好社会风尚的民族才会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图片提供 兰花花
图片提供 兰花花
图片提供 兰花花本文素材来源于《拉祜族史》送审稿
拉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苦难和忧伤都能用歌声来表达),音乐和舞蹈贯穿了整个民族发展的历史。为了让朋友们分享丰富多彩的拉祜族传统文化,“朵朵随笔”将在一些微信中(拉祜族民俗文化·文字版)配发拉祜族的民族音乐作品和民间舞蹈(来自中国、缅甸、泰国等国的拉祜族歌曲和舞蹈欣赏)。
重要信息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阅读“朵朵随笔”的文章,此篇微信使用了“超链接”功能。以后,在每一篇新发布的微信后面都会同时滚动推荐几篇“朵朵随笔”的热门文章与朋友们分享,请多关注。
特别说明 :“朵朵随笔”公众号是义务宣传拉祜族的民族文化,如有其他公众号要转载“朵朵随笔”的文章,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朵朵随笔”公众号和出处。
温馨提示:“朵朵随笔”以宣传拉祜族的民族文化为宗旨,拉祜族有丰富的民间文学,是拉祜族民族文化的宝库,宣传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是每一位拉祜族同胞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微信是朵玫瑰花,多谢关注多谢转发。
作者简介:娜朵,拉祜族,在中缅边境一个叫孟连的小县城长大,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了拉祜族的第一位作家。16岁开始发表作品,出版了11部书、2部个人艺术作品集(上卷·水墨作品,下卷·手机摄影作品)和4张个人原创民族音乐专辑(由娜朵作词、作曲),用六种语言(拉祜语、傣语、哈尼语、佤语、云南方言、普通话)演唱,发表文学作品300多万字。多部中短篇小说被收录于中国作家协会选编的《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第三批卷本(国家卷),作品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政府最高奖“骏马奖”,多部作品被云南民族大学作为本科教学内容;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绿梦》填补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没有拉祜族作家文学的空白并被载入了文学史;个人小传被作为词条收入《中国少数民族大词典·拉祜族卷》《中国作家词典》,并被国家民委主办的《民族团结》杂志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英才”进行介绍。后来,因为命运的使然,作为“特殊人才”引进,从遥远的边疆调入广州工作;尽管经历非常简单,却不乏传奇色彩,曾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应邀出国访问;连续三年(2015年、2016年、2017年)获广东省音乐家协会颁发的“广东省优秀音乐家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娜朵主要著作:(1)报告文学集《民族·热土》(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2)中短篇小说集《绿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此书填补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没有拉祜族作家文学的空白并被载入了文学史,收录的短篇小说《蕨蕨草》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政府最高奖“骏马奖”(新人新作奖);(3)民间文学集《拉祜族民间文学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4)中篇小说集《疯兰》(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5)纪实文学集《边地民族花》(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6)纪实文学集《绿满拉祜山》(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7)中国第一部拉祜族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母枪》(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此书作为中国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经典作品推出;(8)长篇小说《麻石街的女人》(花城出版社2006年版);(9)个人演唱专辑《拉祜情声——心灵的歌谣》(广东音像出版社2009年版);(10)长篇小说《骑楼里的女人》(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11)原创民族音乐专辑《妈妈背上的歌——拉祜山歌谣》民族语版,由娜朵作词、作曲、用五种语言(拉祜语、傣语、佤语、哈尼语、云南方言)演唱。(广东音像出版社2014年版);(12)原创民族音乐专辑《麻栗花——遥远的歌谣》普通话版,由娜朵作词、作曲、演唱。(广东音像出版社2014年版);(13)原创民族音乐专辑《拉祜山的传说——古老的歌谣》器乐演奏版,由娜朵作曲、配诗,著名国乐演奏家谭炎健教授倾情演绎。(广东音像出版社2014年版);(14)散文集《秋过乌蒙山——娜朵手记》(云南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15)长篇童话《边地丛林密码》(云南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16)娜朵艺术作品集(上卷·水墨作品《朵朵画语》·云南民族出版社2017年版)(17)娜朵艺术作品集(下卷·手机摄影作品《角落的倩影》·云南民族出版社2017年版)(18)原创民族音乐专辑(情歌专辑器乐版)《边寨恋歌——悠悠的歌谣》(广东音像出版社2017年版)。
微信是朵玫瑰花,多谢关注多谢转发。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朵朵随笔”
推荐【朵朵随笔】的热门文章
【朵朵随笔】我的民族——拉祜族(新编视频版· 拉祜族歌舞欣赏)【朵朵随笔】拉祜族传统的爱情和婚姻习俗史诗《追蜂记》》和《结亲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