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皇城根遗址公园(【景观与风景园林】| 张 妍 李宇宏 | 皇城根遗址公园空间环境行为组织探析)

皇城根遗址公园
摘要 传统的城市公园设计实践和环境行为学理论通常更注重空间分析而忽略时间要素,造成设计结果缺乏前瞻性。文章从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辨证理论出发,讨论“空间实践”、“空间再现”、“再现空间”与环境行为学拓展理论之内在联系,强调时间维度的参与,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意义。以皇城根遗址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法收集不同空间和时间条件下游人的活动数据并进行统计处理,探讨公园的环境和游人行为特征,以及时间维度如何贯穿空间系统与空间功能变迁始终,并影响行为组织方式。最后提出城市公园空间行为组织与时间维度相结合的可行性方法,建议在设计实践中应强调空间序列的时序性、空间要素的时效性、空间视效和功能的可持续发展性。
关键词 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辩证;环境行为学;时间维度;皇城根遗址公园
作者简介 1硕士;2教授,通讯作者,电子邮箱:ruc-liyuhong@163.com;1&2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城市公共环境行为研究,项目编号:15BG087。

  城市公园是指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城市公园与城市一样,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优秀规划、完美设计和良好管理的公园,是宜居城市的无价之宝[1]。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园拆除围墙、完善功能、增加设施,成为改善城市居住环境、丰富居民休闲生活的开放式服务空间;遗址公园、历史文化公园的涌现反映了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诉求。近年来,环境行为学应用从建筑学领域逐渐进入园林景观领域,成为指导城市公园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但在具体实践中往往囿于环境与行为的直接关系,忽略了时间参与下的过程与结果。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居民休闲生活的首选空间,不仅要从当下需求出发,营造优质环境以适应并组织游人行为;还应考虑远期效应、纳入时间因素,提升空间意义和价值以满足游人精神需求。

1国内外相关研究
1.1“空间三元”辩证法
  人类文明史上的空间概念可概括为客观论的空间观、主观论的空间观、辩证唯物论的空间观、现代自然科学的空间观、主客观融合的空间观[2]。主观论与客观论空间观将社会空间看作单纯的精神现象或物质存在。列斐伏尔认为根本不存在纯主观或纯客观的空间,社会空间是主观与客观、抽象与具体的融合,是一种社会历史性的产品[3];他对主客观融合空间理论的创造性贡献是空间三元辩证:空间实践、空间的再现、再现的空间1),在封闭的二元对立空间观中引入了第三种视野,消弭了非此即彼的对立。Soja进一步发展了列斐伏尔“第三化”的思想:“第三项不是先前的二元项的简单叠加,而是对它们所假定的完整性的拆解和临时重构,从而产生一种开放的选择项,它既相似又迥然有别”[4]。
  潘可礼从符号学角度阐释“空间三元”理论,其三元项分别与能指、所指、意指叠合相似[3]。空间实践是人们以某种空间生产方式对具体空间的生产和再生产,产物是物质的、可感知的空间形态,具有视觉特征和能指意义。空间的再现即构想的空间,理论家、规划师等使用生产关系所控制的空间符号构想出概念化空间,是符号的所指。再现的空间是人们居住和使用的日常生活空间,即社会空间这个符号的意指,是解释者对符号的解释引发的思想,人们在时间中赋予其美学意指、神秘性意指和实践意义。
1.2环境行为学理论
  环境行为学是研究人与物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其基础理论大致有3种观点[5]:环境决定论认为环境决定人的行为,忽视人的意愿和能力;相互作用论认为行为由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导致,人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利用和改变环境;相互渗透论认为人对环境不仅有物质性的能动作用,还有赋予价值、进行意义再解释的作用。环境决定论表现出一元论的特征;相互作用论和相互渗透论强调人以主观能动性能够达成某种物质性或精神性结果,发展了二元论的观点,却忽略了能动作用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性。
  Moore首先在环境行为学理论中导入时间维度和人类生活、文化因素,建立了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框架2),在此基础上,李斌拓展了环境行为学基础理论,提出人、环境和文化三者相互关系的理论模型[5]:人与环境的相互渗透产生形式、关系和意义,在时间的流逝过程中不断的修正和补充,其共同属性继承下来并形成了文化;文化传达到人与环境的整体系统并形成某个时期和时代间的循环;在横向上形成文化多样性和地区差异性。这种理论拓展源于相互作用论和相互渗透论,但超越了二元论的界限,其关键在于引入了时间维度,强调环境行为关系的过程性和可变性。
1.3“空间三元”辩证法视角下的环境行为学理论
  “空间三元”辩证法与环境行为学基础理论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对物质空间生产和精神价值赋予进行了阐释。前者从哲学角度阐释社会空间,空间实践说将人的能动性表述为生产物质空间的过程,空间再现说阐释了精神范畴的价值赋予机制;后者则对环境行为现象进行理论归纳,肯定了人对物质环境的能动作用、强调了人在精神范畴的价值赋予能力。
  “空间三元”辩证法继承和发展了辩证唯物论历史的空间观:“时间和空间是客观存在的实在形式、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时间和空间内才能运动”[6]。Moore指出环境行为学研究框架中空间、使用者、社会行为随时间而相互作用和持续发展,拓展理论进一步推演了随着时间发展,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文化的产生、传达和循环过程。二者不约而同地引入了时间维度,在二元论之外开拓了第三化的视野。
  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辩证理论主张历史的空间观,其社会空间哲学思辨启发了多学科的第三化转向;环境行为学本身就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涵盖了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研究领域,寻求环境与行为的辩证统一。以“空间三元”辩证理论为启发重观环境行为学理论,可见环境生成、行为组织、空间意义和价值乃至空间文化的产生均循时间线索而动;在城市公园等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凸显时间维度的环境行为组织方式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的意义。

2皇城根遗址公园空间环境行为调查
2.1 皇城根遗址公园概况
  皇城根遗址公园于2001年建成开放,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明清“东皇城根”遗址之上,是一座以“绿色、人文”为主题、以展示城垣遗址为特色的开放式线性公园。建成15年来,皇城根遗址公园服务社区居民、展示北京历史文化风貌的功能并没有随时间流逝而消减,这里至今仍是周边居民休闲活动的主要区域、游客慕名而来的地标性场所,丰富的空间构成承载着多样的游客行为方式。皇城根遗址公园具有历史与现代结合的空间视觉感受,由于线性空间的时空特征、空间利用的时效性,以及在较长的使用期里产生了某些空间功能和行为特点的变化或固化,以该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行动观察法探讨时间维度参与下的城市公园空间与环境行为组织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2.2 调查研究设计
(1)调查区域
  根据空间类型与使用人数变化较为明显两方面因素,在调查皇城根遗址公园完整实体空间的基础上,选取红墙新韵、五四丰碑、庭院情趣三个节点进行重点调查分析。
(2)观察对象与观察日期
  观察对象为在公园中进行游览、休憩、锻炼、穿行等活动的游人。观察日期为2015年9月28日、10月1日、10月9日、10月12日、10月14日,覆盖工作日、周末、节假日;观察时间确定为早上7:00到晚上8:00。
(3)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皇城根遗址公园环境行为观察框架设定如下:
  空间节点:自由行动→野外→定点观察→时间轴→定量数据;
  线性空间:自由行动→野外→移动观察→空间轴→行动模式。
  在空间节点中,使用定点观察法记录公园使用人员的活动情况;在线性空间中,使用移动观察法记录穿行者、跑步、快走锻炼者等公园使用人员的活动情况。在直接观察的基础上,使用人数统计等间接观察法作为辅助手段,与前者的数据结果进行相互校验。借助Excel2007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以图表形式进行分析。

3皇城根遗址公园时空与环境行为组织分析
  城市公园是人造实体空间的形式之一,这种地理学意义上的空间可以被人具体感知、测量和描绘。皇城根遗址公园作为开放性的线性公园,其实体空间具有特定的空间序列、空间要素、空间尺度和空间视觉特征,影响着游人的时空分布和行为组织方式。
3.1空间序列与行为组织
  皇城根遗址公园纵跨南北3个街区,被东西向街道划分为10个地块,设置15个景观节点。根据历史遗存分布和功能,这15个景观节点可进一步划分为一级节点4个(红墙新韵、五四丰碑、东安门遗址、金石漱玉广场),二级节点7个(民国老宅,文苑清幽,休闲广场,古树,庭院情趣,古今对话,树荫广场),季节景观节点4个(松竹冬翠,银枫秋色,御泉夏爽,梅兰春雨)[7],串联为节奏丰富的纵向空间序列(图1)。

图1  皇城根遗址公园空间节点序列图(测绘)

  多级别空间序列使游人产生细腻多样的感受,这与公园所在区域居住密度较大、邻里尺度较小、肌理丰富的特征是一致的,使游人因亲切感而产生轻松愉悦的活动;其次,级别不同的空间串联起来形成有节奏的序列,使游人因秩序感和期待感而产生主动行进的内在动力;最后,地块间以双向出入口配合交通信号灯,减少了步行交通与机动车交通之间的矛盾,令游人感知到强烈、流畅的空间连续性,既鼓励了纵向游览和锻炼活动,又对行人和机动车交通起到了积极的梳理作用。
  根据图2a和图2b,公园各节点游人实测数量分布与空间序列设置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游人数量最多的节点分别为1(红墙新韵)、7(五四丰碑)、10(庭院情趣),合计占全园实测总人数的45%左右。实测游人数量较小的节点分别是3(民国老宅)、9(古树)、14(梅兰春雨),合计只占全园实测总人数的7%左右。阴雨天和节假日对公园整体游人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不大。

图2a  各节点工作日及日均游人空间分布对比

图2b  阴雨天、晴好天气节假日及工作日游人空间量分布对比

如需阅读全文,请关注《南方建筑》2017年第3期(本期责编:钟肖健)

欢迎关注《南方建筑》微信公众号
  
  《南方建筑》1981年创刊,2008年起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全新改版,2012-2016年连续5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6年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2017年入选RCCSE核心学术期刊。
  本刊秉承”重研究、重理论、重创新”的办刊精神,定位为具有较高的学术性、研究型期刊。倡导地域建筑设计及理论的研究,促进不同地域建筑文化交流;倡导学术领域的主流思想,引导学科健康地发展;关注当今建筑界的新理论,为建筑学术的研究和文化交流提供展示成果的平台。

微信公众号:southarchi
官方网站:www.nfjzbjb.com
邮箱:nfjz@vip.163.com

皇城根遗址公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