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大荒十大凶兽(上古十大凶兽饕餮图片)

大荒十大凶兽
啦      

 上古十大凶兽饕餮图片  君友会王爱君文集《饕餮》篇释义:吕氏春秋载:”周鼎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历代相传,就把在青铜器上这种睁着眼睛,张着嘴的纹饰,名为饕餮。至若在殷商时,是否把这种纹饰,也名为饕餮,则无从稽考。有史以后的商周文化,已大有进展,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更不是随意点缀的,当有其深意存在;且多于礼仪器上着饕餮纹,虽是为祭祀鬼神,或也有求佑福与祓徐不祥的双重愿望。饕餮纹,是以正视兽类的颜面为主要构图,左右相对称;为的对称,在带身躯时左右也各有一个。颜面为天然对称的图形,任何民族,对于动物和人类的颜面,都具有深刻的印象。因为颜面为无声的语言,不仅喜,怒、哀、乐的表情是在颜面上显露,而庄严、威武、仁慈、凶恶、阴险、神秘等态度,也莫不显露在颜面上。饕餮纹,即使用“山川奇异之物”为题材,但这些奇异之物,是渺茫得不易捉摸的。古代技艺家,不像文明盛世的画工们,有“好图鬼魅而恶犬马”的偷巧手段,最初所采取的稿本,都是忠于写实,渐次才由写实而简化;所以饕餮纹所取的物象,多是由来有自,取诸常见的鸟兽等物,或近取诸人类的。饕餮纹是以颜面为主纹,足、身、尾为副纹,雷纹为地纹。完备的主纹是由冠饰、鼻、目、眉、角、耳、口、齿等官能所组成。
  饕餮多指负面形象,但在余光中先生的《当我死时》的“饕餮地图”中,“饕餮”用在此却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诗人对祖国的至爱。
  上古十大凶兽饕餮传说怪物  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彊者夺老弱者,畏羣而击单,名曰饕餮。”
  《山海经》中“狍鸮”指的就是饕餮。
  鼎与饕餮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六:“绍圣初,先人官长安府,於西城汉高祖庙前卖汤饼民家,得一白玉奁,高尺馀,遍刻云气龙凤,盖为海中神山,足为饕餮,实三代宝器。”
  随着时代的变迁,商、周鼎上寓有治身治国寓意的饕餮纹逐渐被人们淡忘。
  贪残者《魏书·桓玄传》:“取妾之僭,殆同六体,乃使尚书仆射为媒人,长史为迎客,嬖媵饕餮,贺同长秋。”
  饕餮贪食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而且他最讲究吃,他是个有名的饕餮,精于品味食物的美恶。”饕餮性好食,故立于鼎盖。又说,贪食曰饕,故美食家俗称“老饕”;贪财曰餮,在世上代表人性中的贪欲。
  “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凶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是因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体吃掉,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最后把自己都给吃掉了。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后人对饕餮形象中贪吃的部分加以夸张,苏东坡就曾写过一篇《老饕赋》说:“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为饕餮增添了可爱。至今,喜好美食的朋友被称做“饕餮族”。
  唐杜甫《麂》诗:“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清李渔《奈何天·伙醋》:“终不然闯席的任情饕餮,先来客反忍空枵。”聂绀弩《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而人类的恶鬼则高踞在这些活的尸骨,死的生命上饕餮着人肉的筵席。”

大荒十大凶兽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