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学小常识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投资记054】投资反面案例:可口可乐179亿收购汇源果汁)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可口可乐179亿收购汇源果汁.mp3 来自红杉股权 00:00 13:33 作为投资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信息做出投资判断,没有人能真的帮助你,决策的依据只有科学的经济逻辑,冰冷的理性推断胜过千言万语,投资注定是孤独的。伟大的投资之路,必定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社会性死亡是必经之路。
要学习一则陈年往事:
中国商务部2009年3月18日宣布,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未通过反垄断调查,决定禁止此项经营者集中。商务部代表国家认为,收购会影响或限制竞争,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是中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第一个未获通过的案例。
当年可口可乐非常看好中国果汁生意,而吃瓜群众天天喊着:什么汇源果汁是民族品牌,不能让给外国人这种价值观。那商务部与吃瓜群众到底是断了可口可乐发大财,还是其实救了它?
我们要学习的是:从果蔬消费的经济逻辑和订单农业的视角出发,来分析可口可乐的收购行为,与苹果柑橘水果消费在国内的发展逻辑,一探生意的经济逻辑。
一、招股说明书上的“巨大市场需求”
汇源果汁2007年上市,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国人均果汁的年消费量不足1升,与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量20升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果蔬汁消费市场。”
这话是真的吗?市场的需求量将如此强劲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2007年果汁及果汁饮料产量为1079万吨,11年之后的2018年果汁及果汁饮料产量为1589万吨。不是需求巨大吗?那为什么增长得这么缓慢?
问题产生了:为什么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果汁消费量差距如此之大呢?经济规律说:局限变,决定就要变。我们来探究中美两国果蔬汁生意的不同局限。
二、果蔬消费的经济逻辑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水果、蔬菜生产国。
2017年,中国水果产量2.65亿吨,是美国的10倍;蔬菜年产量5.57亿吨,是美国的17倍,我国人均果蔬消费量是远超美国的。问题来了,美国不是比中国富裕得多吗?难不成是美国老百姓太穷了,吃不起新鲜水果,蔬菜吗?
(一)中国果蔬的生意局限:
果蔬是一种商品,保质期很短,意味着可销售时间短;果蔬含水量高,意味着有运费的约束,在空间上覆盖市场范围有限。如果我们把果蔬产品想象成一瓶保质期很短的含水果汁,上面保质期与运费两大局限,在空间和时间上约束着单位地区的果蔬产销规模,那就意味着规模越小,生产成本越高。

供给创造需求,但如果供给成本过高,消费群体就会减少,反之亦然。而中国人口密度与人口总量的空前优势,造就了无以伦比的中国果蔬市场规模。足够低的生产成本,使绝大部分果蔬为鲜食。
(二)美国果蔬的生意局限是:
美国地广人稀,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时间和空间成本高昴,即供给成本高,导致美国老百姓吃不起新鲜果蔬,但人体需要摄入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所以选择加工后保质期长的果蔬产品,最终呈现的市场现象就是美国人均消费果汁量高,吃维生素片也是普遍现象。

再延伸一下,美国动物蛋白质生产成本低,就导致美国人吃肉多,吃果蔬少。因为肉便宜果蔬贵。
(三)小结
以上就是果蔬消费的经济逻辑,就是这么简单。可是可口可乐当年并没有判断明白。再好的一杯NFC非浓缩还原果汁或100%果汁,也无法胜过一个新鲜的红富士或褚橙的营养物质。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就是只看到美国与中国果汁饮料的消费差距,却不知背后原因,因此违背经济规律。先不说今天的汇源,就是看看汇源2007年上市后的经营业绩也是一路一塌糊涂。可口可乐违背经济规律的收购行为,被中国的反垄断法阻止,他要感谢当年中国网民对它的舆情抨击,说什么可口可乐抢走中国好品牌是不道德之举,推动商务部不批准收购,实为救了可口可乐。事后诸葛亮地说,可口可乐要感谢当年否定收购之举。
三、说说大市场:水果品种的市场选择
从2003年起, 中国水果的增量主要来自苹果,柑橘,原因是保质期长。水果有“季产年销”的特点,保质期长是保证全年供应的关键因素。在北方的冬天,一箱苹果放在凉爽的阳台可以保存半年,苹果在耐贮性上完胜,成为水果市场上西瓜之外的第一大水果。
苹果树不耐热,柑橘树不耐寒,苹果柑橘的产地就以长江为界,北苹果,南柑橘。由于保质期长,规模空前的鲜食水果市场选择了苹果,柑橘。需求的巨大,向供应链传导,也为生产端提质增量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林业年鉴的数据表明,中国苹果,柑橘的种植生产效率这三十年始终处于提升状态。
再深入的看:
1、苹果品种的演变:1980年农业部批量引进红富士品种,在国内试验8年后推广至全国。红富士具有结果期早,产量高,果实个大,品质优良,耐贮运,常温贮存可至次年5、6月。红富士一经推出,迅速替代了国光,青红香蕉,金帅等本地品种。
2、当年褚时健褚老选择冰糖橙生意,具有晚熟从而有竞争品种少的优势,高糖低酸,保质期长,橙子单价高从而能很好解决运费难题,其生意直觉令人叹服啊。
四、说说果汁生意的生产端
(一)苹果汁:原料减量降质
苹果汁就是苹果榨汁,2017年中国苹果产量接近全球50%,按理说中国最不缺苹果了,可是中国苹果果汁行业的局限是:原料不足。
中国栽种苹果以鲜食为主,即同样土地种植鲜食苹果的产出最高,种植榨汁品种就不划算,导致果汁加工原料大部分以鲜食苹果的残次果,落地果为主。

另外鲜食苹果酸度低,导致果汁出口价格低,为什么呢?因为出口苹果汁主要用于混配其他果汁,所以对酸度要求很高,高酸高价,含酸量每增加0.5%,苹果汁每吨价格上涨1000元左右。
中国是鲜食苹果大国,在消费升级的引导下,果农一直致力于苹果提质增量,种植苹果品质升级意味着单位种植面积的残次果产出减少,酸度降低,果汁行业原料获取与苹果鲜果种植业发展逻辑相悖。即鲜果种植发展的越好,榨汁反而越难获取原材料。
那果汁企业为维持产销规模,企业必须采购更多的残次果,就需要扩大采购范围,而更远的距离意味着更高的运费,在种植苹果提质的经济逻辑下,果汁原料成本不断上升,进而恶性循环。吃新鲜苹果便宜,喝果汁贵,鲜食苹果营养不流失,果汁为残次果的加工产品,这种消费大势,你说市场会何去何从?
从2008年以来,中国苹果产量连年攀升,苹果汁出口量却止步不前,甚至呈现下降趋势,中国果汁全行业呈现出开工率不足的情况。
(二)订单农业能救果汁生产吗?

苹果汁生产企业当然心知肚明其原料困境,但总要自救一下。以中国其他果汁上市企业为例:国投中鲁(2004年上市),上市当年披露其率先在国内进行高酸苹果基地建设,已经在乳山建成0.5万亩,IPO募集资金1.9亿将用于在山西建设5.2万亩高酸苹果基地。加上原有的高酸苹果来源,公司产品总量的50%以上可以达到高酸要求。
听了这一段描述是不是感觉有点熟悉?自建原料基地与东阿阿胶自建养驴基地,南宁糖业自建甘蔗基地,是不是同出一辙?但若违背经济规律,做得越多,死得越快。为什么呢?因为同样的土地,可以种高酸苹果,自然也可以种红富士。如果企业拿不出足够高的收购价,使农户收入超过种植鲜食红富士,那农户就不可能有积极性,企业的一切投入最终会徒劳。
偏个楼说说东阿阿胶的驴:随着汽车,农用机械的普及,驴作为畜力工具逐渐被替代。东阿阿胶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原料困境,但驴任何部位产出均受猪,牛,羊等其他肉类的竞争,驴皮以外的部分都难以卖上适合价或高价,就会导致养殖综合收益低,驴的存栏量就会持续下降。
(三)更加悲剧的柑橘汁生意局限
与苹果汁一样,我国柑橘也以鲜食为主,主要品种是宽皮柑橘,因为果皮宽松易剥,适合果汁加工的柑橘品种比例很低,榨汁也只能以残次果为原料。
鲜食柑橘品种在榨汁后会出现“延迟苦味”,是指柑橘果实鲜食时并无苦味,然而经过榨汁,杀菌等加工处理后就会出现苦味,这主要是柠碱酸等苦味物质造成的。
而由于对鲜食无影响,市场就没有动力去改良柑橘品种,以减少其内含的苦味物质,那额外增加成本去去除苦味又得不偿失,因此国内橙汁产量很小,绝大部分橙汁需要进口。
五、因此,面对果汁生意,你要投资吗?再回想一下汇源果汁招股说明书中的那段话:“中国果汁消费量人均1升,美国20升,因此市场空间巨大。”在很多企业的融资方案里,类似的话是不是常听到?这背后的想法是:只要数据有差异,就是市场空间,可是将逻辑推到极致,有哪两个数据会一模一样呢?有差异,不代表有结论,同样的生意现象,可以因为完全不同的局限造成的。
可口可乐要感谢当年中国阻止之恩!

(常规声明:为防人作乱,本公众号为学习笔记,无商业用途,资讯图片全部来自互联网,在此一并致谢!)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相关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