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苏伊士运河战争(简述苏伊士运河危机)

苏伊士运河战争

   苏伊士运河危机即第二次中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英法为控制苏伊士运河,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对埃及发动的军事行动。美苏两大国介入战争,结果是英法军事胜利,但埃及政治胜利,获得苏伊士运河主权。以色列达成自身目标。战争标志美苏成为中东和世界的主导力量,影响深远。
背景
1、英法控制苏伊士运河有历史传承。1869年法国建成苏伊士运河,1875年英国控制运河,1882年埃及沦为英国殖民地,1922年埃及独立后,英国仍然占有苏伊士运河及运河军事基地,1936年《英埃同盟条约》保障英国权利。
2、战后非西方民族主义发展,纳赛尔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1952年纳赛尔发动政变建立亲苏共和国,英国同意撤军,但仍与法国控制运河。第一次中东战争战败和美援及贷款计划中断促使埃及在1956年强硬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以筹建阿斯旺大坝。
3、英法竭力维持运河控制权。英法美发表公报宣称运河为国际水道,主张国际管制,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安理会,但提案遭到否决。
4、美苏冷战扩展至中东地区。冷战格局下,美苏两国均企图将中东纳入自己的战略轨道。美国提出中东司令部和中东防御组织计划,鼓动建立巴格达条约组织。1955年苏联对埃军售,正式涉足中东,美国中断与埃贸易,暂停第四点计划,取消阿斯旺水坝贷款。美国还想通过运河国际共管排斥英法势力,独占运河。

二、过程
1、埃及与以色列交战。1956年10月,以色列入侵西奈半岛,沙龙上校指挥以军在米特拉山口与埃及交战,以军遭遇伏击进退两难。以军采取中间突破战术,在阿布奥格拉战争中大胜埃及。
2、埃及与英法交战。英法要求埃以停火并撤离运河区,由英法进驻,否则派兵干涉,以色列接受,埃及拒绝,英法空军轰炸埃及,联军海军袭击港口掌握制海权,埃军撤出西奈半岛,保存有生力量。
3、埃军保卫运河。埃军与英法交战于塞得港,英法遭到埃军顽强抵抗,英法未能占领塞得港。
4、英法对埃及的侵略遭到国际社会强烈谴责,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英法停火撤军,美苏对英法施加压力,英法最终接受停火撤回军队,以军也撤出新占领土。
三、评价
1、苏伊士运河战争是冷战下的一场局部热战,本质上是殖民势力与非西方民族主义的一次冲突,并伴有美苏争霸和中东地区复杂局势的背景。英法虽获得军事胜利但政治失败,反映了战后非西方民族主义发展所引发的殖民主义不可避免的衰落,对世界体系有深远的影响。
2、战争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沉重打击了英法在中东的殖民势力。埃及获得了苏伊士运河主权。50年代末,英法中东殖民体系已然崩溃,中东各国脱离老牌殖民大国影响。埃及的政治胜利还鼓舞了域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4、战争使美苏获益,冷战范围扩大。英法势力撤出中东后,欧洲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分量进一步减弱,推动了国际体系中心进一步向两极转移,美苏冷战扩张到本地区,两国都增加了在本地区的势力,美苏争夺使得中东局势更加错综复杂。
5、战争没有彻底解决中东地区的复杂问题。以色列摆脱孤立,获得西方友谊和军火购买通道,埃以矛盾酝酿第三次中东战争。英法绕开美国发动战争也显露出西方阵营内部的潜在矛盾。

苏伊士运河战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