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学小常识

盐官观潮时间(盐官观潮)

盐官观潮时间
盐官观潮

       10月22日,周六。我与湖南同乡、越秀外国语学院的李先国教授,从绍兴坐高铁,去海宁盐官看潮。
       不是看潮的最佳时节,也不是每月观潮的最佳时点,我们此时去,是受了浙江工商大学王国安教授的邀请,去参加他主持的梅山大讲坛友情小聚。同时赶去参加活动的,还有上海、杭州、义乌等地的梅山精英10多人。他们个个都是博士、教授、企业大佬,我忝列其后,寒羞得不行。
  这次活动的标语大得吓人——梅山大讲坛华东研讨会!但我的水平只能看看潮。为了不挨王国安教授的批,我写这个游记前,必须先为梅山大讲坛做个广告。

  梅山是古域名,范围指我的老家湖南新化及周边地区,这里自古以来就产蛮子,我们的祖上叫蚩尤,皇帝将他打败后,为了侮辱他,而为他取了这么个名字,意思是“愚蠢错误之人”。这个也很好理解,蚩尤太不受管教了,皇帝征服他使尽了洪荒之力,恨得牙痒痒,取个名字戏谑一番,算是客气了。
  梅山风景优美,人群崇文尚武,吃软不吃硬,最强的文化符号是霸蛮。王国安老师学贯中西,蛮子教授特征明显。经常去国外溜达的他,在年近六旬之时,突然不出境了,一头扎进梅山深处,天天与当地农民滚成一块,英语日语都不说了,讲新化土话,睡农家老屋,关注农村文明、生态、环保、产业、慈善、政风……他说这是智力扶贫,一扶就是三年,两百多天的调研,近百场讲座,他想凭一己之力,让家乡的农村也像浙江一样美。过去的报界精英、现在在杭州从事电商的彭洪松大哥笑言,这是个“堂吉诃德”教授。
  “堂吉诃德”教授的情怀很感染人,前面有一次,在绍兴的一家露天咖啡馆,他给我讲故事,讲得眼含泪花,我也听得流泪,赶快叫服务生添水,来平复情绪。关于他个人的故事,有空的时候我会再好好写给大家。
  梅山大讲坛是三年前,王国安老师首创的智力扶贫平台,他想把新化外出的各界人物在这个平台上集聚起来,身体力行,共同关爱家乡发展。他说,梅山大讲坛的行动纲领是:以国际视角洞察梅山,将美丽告诉外界,用丑陋警醒乡亲,把爱心奉献家乡,让家乡走向全国,令世界拥抱梅山。
  这纲领有如回文诗,一时读得有点绕,只有了解王国安老师的为人处事后,才能真正明白里间荡气回肠的家乡情感。

  王国安教授在新化农村做讲座

      当天晚上,我们在钱江君廷酒店用餐后,大家对梅山大讲坛的前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就将来走向进行了探讨。彭洪松、罗孝学、邹戈斌、杨武、黄甲寅、奉竹青、杨腾飞、刘红梅等等,这些可爱的人物,对家乡的赤子情怀,溢于言表。
  这次住的钱江君廷酒店与观潮圣地公园连为一体,推窗就可观潮,真是好地方。大家要去盐官观潮,请首选这里,具体联系找湖南梅山的奉佳妹子刘红梅,她的笑容杠杠滴,住宿和美食就不用摆了!

  广告之后,要写游记了—— 
   二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首《观潮》诗,是苏东坡临终之前,写给小儿子苏过的一道偈子,别有禅味。其特别之处,就是首尾两句相同,意味却不同,这种特别的抒写,给后人留下了玩味的空间。
  迷濛神秘的庐山烟雨,壮观澎湃的钱江潮汐,一生未睹,总是让人觉得遗憾,心中老要惦念,千般期待。当你真正看到了,也就突然淡泊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到浙江二十年了,我只在绍兴的曹娥江看过小潮,钱江潮一直未睹,这次如愿。
  古城盐官,因为汉高祖刘邦的侄儿刘濞,在此实施专业生产,煮海为盐,富国殷民而得名。到海宁观潮,盐官是最佳处,乾隆六下江南,四次驻跸这里,可见其影响。
  我们是冒着雨去的,一到观潮圣地公园门口,验票员就告诉我,潮水两分钟后就到,赶快去。仔细一听,轰隆隆的声音真的在响!我们快快跑向江边,刚站定,潮水就涌过来了,像草原上奔腾的马,飞驰而来,又呼啸而过。
  因为是小潮,而且是一线潮,没有回头潮那么壮观,刚拍两张照片,潮就过去了。慢了几步的王国安教授,懵懵地跑过来,瞪着不解的眼神问:潮呢?潮呢?这让我真实体验到,赶潮流,真是不易,转瞬间就落伍了。

  钱江观潮,始于唐宋,千百年来,各人观感不一。“气象苍茫涵日月,波涛吞吐自春秋”,这是乾隆的帝王之观;“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是孙中山的革命之观;“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人容杀敌回”,这是毛主席的豪情之观……斜风大雨,容不得我们细赏钱江边的观潮文化,就匆匆钻进车里,回了酒店。
  晚上,我与黄甲寅夫妇聊天过十二点,他们俩是我的好朋友。好朋友是什么?有困难的时候帮一把,没困难的时候说说开心话,如此相守相望。
  王教授凌晨五点,就在微信圈发布消息,去钱江边散步,精力真足。他说,一夜听潮声,是同屋彭老总发出来的。
  再补充一点观潮攻略。
  潮是很守时的,“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我小时在深山,不知潮为何物,这句诗就是读不懂,长大后才明白其道理。钱江潮,每年阴历八月十八最为壮观,古时民间此时祭潮神,如今演绎为观潮节,人如潮涌。海宁潮每天两次,白天一次,半夜一次;全年有150多个大潮日,每月初一至初六,十五至二十,都是观潮好日子。


  周日,早餐过后,我们各自星散。
  李先国教授来过盐官游学,他做导游,我们一起用脚丈量海盐古城。
  首站是海神庙。
  海神庙,百姓称之为“江南紫禁城”,清宫疑案雍正篡位与此有关。传说中,雍正以篡改遗诏,谋夺了皇位,杀害了与他争位的十四皇子。之后,夜夜恶梦,不得安寝,遂向十四弟许愿:朕在京城一天上一朝,浙江海宁一天有两朝(潮),朕在那儿给你造一座银銮殿,你到那里去吧。于是海神庙便因愿而建。
  庙里御碑亭,是雍乾父子碑,高大精美。碑阳为雍正的《浙江海神庙碑文》,阴面为乾隆的《阅海塘记》。庙中有御碑,极少见,这让民间传说更神秘:此庙不是庙是宫殿,此神不是神是皇,雍正不正心中有鬼。

 无意间,我们来到了金庸书院。书院颇大,设计参考了海宁史上有名的安澜书院格局,江南园林味十足,门额为国学大师饶宗颐手迹。金庸祖上是江西婺源人,元末避战乱,迁海宁,成为江南望族。

 书院内布置了金庸生平事迹,丰富而精彩,像他的小说世界一样,但我看过就全忘了,游记也不知从何写起。只记住了下棋场所一对联: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有剧组在拍电视,一个情节不断地重拍,殊为不易。
 从金庸书院出来,已是中午,我们看到路边有小店,就先吃饭了……


  下午,我们继续在古城踱步。
  王国维故居在钱塘江边,偏居一隅,野草包围,一条小径引向一座简洁古朴小民居,木结构,粉墙黛瓦,比我想象的要荒凉。与金庸书院相比,这里显得曲高和寡,门庭冷落。这恰如这位国学大师最后的人生,有点因脱离时代而落寞的味道。

  王国维先生育有十一个子女,在清华教学时,学问大得吓人,哲学、戏曲、文学、美学、金文、历史,无所不通。五十岁时,突然有一天走进颐和园,自沉昆明湖,留下遗言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他的遗书,引起了争议,身后喧嚣不已。说他自杀的原因,有殉清的、有殉文学的、有因友变的、有因多病的,众说纷纭。
  其中最靠谱的还是殉清之说。1923年,王国维先生应召任溥仪的“南书房行走”,由一个秀才荣升为帝师,他认为溥仪对他有知遇之恩。中国士大夫自古重名节,每到改朝换代,总有前朝老臣眷念旧朝,不肯革故鼎新,甚至以死相抗。当溥仪的时代不可挽回地远去,王国维认为这是人生耻辱,于是以死殉清,以求名节。
  王国维先生少年时不喜八股,好读《汉书》,是海宁有名的才子。他在《人间词话》里,提到的学问研究三境界,非常有名。第一个境界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境界用柳永的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境界用辛弃疾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回首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个境界指出了做学问的道路,意思是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目标;没有迫切的愿望追求,难以承受长期的艰辛探索;没有千百度的寻找,不会瞬间的顿悟。


  从王国维故居出来,我们又步行至盐官风情老街,这里最有名的景点就是陈阁老宅。陈阁老宅建于明代后期,距今已有400年,主人叫陈元龙,清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后官拜文渊阁大学士,俗称阁老。这座大宅门,因为“乾隆皇帝是陈阁老儿子”的民间传说,而名震天下。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次驻跸盐官,把行宫都安排在陈阁老家里,这使得传言更是神乎其神。

     传说故事是这样的:
  康熙皇帝儿子甚多,唯四子雍正野心最大,他为当上皇帝,不择手段,揽权夺位。甚至还想到了传位的千秋大计,可是他的妃嫔偏偏不争气,生不出男丁。这天,雍正最宠爱的熹妃钮钴禄氏又做产了。“哇”的一声落地,又是个女的。雍正很郁闷,找陈阁老聊天。
  非常巧,陈阁老花甲得子,和雍正的小孩同年同月同日生。这个雍亲王回去后,把此事告诉了钮钴禄氏。钮禄氏一听,喜出望外,计从心来。
  于是,雍亲王就约陈阁老带刚出生的小儿来做客。雍亲王接过孩子,抱到内房,让爱妃看,陈阁老一旁坐下等候。一会儿,雍亲王抱着孩子走出来,连声“恭喜,恭喜”后,就打发陈阁老走了。
  回到府上,陈阁老才发现,自己的公子变成了千金。一切都明白了,陈阁老不敢与雍正作对,长叹一声,吩咐夫人不许声张,严守秘密。后来康熙一死,雍正接任皇位,那孩子也就成了名正言顺的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这个“偷龙转凤”的传说,一直流传到今。
  神秘的陈阁老宅里,现在有三件值得一看的宝贝。我们看到的第一件是,戏楼上陈列的九龙匾。这块匾是1723年雍正皇帝登基时,赐给诰命一品夫人查氏的,她是陈元龙的堂嫂,也是武侠小说家金庸的先祖。雍正皇帝赐匾给她,是褒奖夫人教子有方,三个儿子都很有出息。匾额正中的四个大字“躬劳著训”,为雍正所题。
  九龙匾长3米,宽1米,用香樟木雕刻而成,九条龙雕刻细腻,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陈阁老宅皇帝赐匾很多,都被毁了,此匾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是因为在文革的时候,被放在房管所做走路的跳板,因而没有被破坏。

  我们看到的陈家第二件宝贝,是满屋子的石刻。陈元龙的伯祖父陈献酷好临帖和收藏,常与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切磋,收集了历代100多位著名大书法家的真迹,如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文天祥、米芾等,为了长期保存好,请来石匠,把这些真迹都刻在太湖石上,共集刻400多块,现存留一半。

  因为时间紧,陈家还有一件宝贝——600年的罗汉松,我们开头没找到。准备离开时,李先国教授不死心,再返回去寻找。我有记者证,看景点不要钱,所以不知珍惜,多是匆匆一瞥。李教授每到一处,都看得很认真,我想,一是他的阅读习惯严谨,二是要自己掏钱买票,不看仔细点心疼。
  我们终于在一个小庭院里找到了那棵罗汉松,罕见的大,相当珍贵。这棵树600年了,陈宅只有400多年,也就是说,陈元龙建房时,对这棵树进行了很好的保护。


  风情街还有一处很特别的景点,叫“花居雅舍”,男游客到了这里都显得兴奋,基本上都要笑着留个影。
  花居雅舍是明清建筑,整幢建筑保存得很完整,这里展示了中国古代的青楼文化。相传宋代名妓李师师在宋氏南迁后,曾避居在盐官,在此开设青花醉月楼,教习歌舞,所以现在把这里辟为江南地区唯一介绍青楼文化的陈列展示馆。(此处省略五百字)

  青楼里还有祭祀的房间,里面供奉着白眉神,此神说是专门保佑青楼女子的,让我长姿势了。
  风情街上,还有一处老房子,叫国棋圣院,最初它是乾嘉年间,棋圣范西屏、施襄夏下棋的活动场所。在棋圣院的楼上,我和李先国教授空坐着休憩,摆弄着棋盘。
  虽然我们都不会下围棋,但坐在那儿,清静得很,我也觉得别有一番风味……
 

盐官观潮时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