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踢球不过是自毁前程罢了”——14岁少年被绑架的足球梦。

在中国,踢球有多难?

最近一段时间,一档名为《少年说》的节目中探讨了这一尖锐的话题。

节目里,出现了一位14岁贵州小男孩陈昱帛,他的梦想是能成够为一名足球运动员,能够得到专业的训练。但自从他升上初中,母亲就不让他继续参加足球俱乐部了。

当陈昱帛走上天台,大声说出埋藏在自己内心深处许久的心声时,我们看到了一位14岁少年对梦想的执着。

但镜头一转,移到了他的母亲和大伯,母亲泛红的双眼,似乎也向我们传达着什么。

随后,母亲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踢球强身健体没问题,但要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而且走专业路,绝对不支持。

陈昱帛非常难过,同时他的大伯也坚定地反对陈昱帛走专业化这条路。

在陈昱帛的脸上,仿佛能听到了梦想破碎的声音。

陈昱帛的母亲也道出了对于目前中国足球的看法。

或许,这也代表了目前大多数家长不支持孩子踢球的原因,大环境差,成材率低,作为一名家长,这样的选择似乎也无可厚非。

那么,矛盾点到底在哪里呢?

01

踢足球=自毁前程?

对于这件事情《中国新闻网》还专门撰文称,“中国足球的土壤,已经失去国内数以千万计家长的信任。”

血淋淋的事实是,在许多家庭的育儿理念里,踢足球=自毁前程。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孩子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而足球却并不是其中的选择。我们都知道,中国大多数孩子走的都是这样一条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教育之路,最后走上社会。这样的道路或许不是最好的,但在中国目前的环境来看,一定是最稳妥的,因为这是中国教育的主流选择。

但这并不意味着走体育、足球这条道路就是“自毁前程”,体育的本质不仅仅是“体”,还有“育”,他也是一种教育的模式。

但足球有其特殊性,如果不是从小培养,那么未来成材的几率微乎其微。这也就意外着培养一名足球运动员,需要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这势必会和学业产生一定的“冲突”。

02

“无解”的恶性循环

试想一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像陈昱帛的妈妈一样,阻止自己的孩子踢球,参加俱乐部。那么,中国足球的人才必定会越来越少,投身足球事业的人也会越来越少,以中国足球目前的水平来看,只能是越来越差。当选材金字塔的塔基失去了群众基础,青训系统缺乏人才,中国足球还能怎么发展?

中国足球发展不起来,势必也会让更多的人对足球这一事业失去信心,家长对足球的信任度大打折扣,更加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踢球。这样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看上去真的挺无解的。

当然,你也无法去苛责像陈昱帛妈妈这样的选择,作为一名家长,总是想要给孩子“最好”的保护、“最正确”的选择,毕竟中国足球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苦涩与难堪。

而再看看邻国日本,日本男孩最想从事的职业里,第一名是棒球运动员,而第二名就是足球运动员,前两位都是与体育相关,可见体育在大众的认可度和接受程度是有多高。

03

坚持梦想的心,太可贵了。

从中国足球目前的状况来看,想要取得更多的家长的信任,让他们放心地让孩子去踢球,甚至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还要走很长的路,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毕竟建立起信任,确实太难了。

中国足球目前的成绩一言难尽,诸多问题都存在,自己的问题都没解决好的情况下,又如何能取得家长们的信任呢?

陈昱帛的一番心声,确实令人感动,他让我们见到了曾经也在努力追求梦想的自己。

看到这个节目,贵州恒丰足球俱乐部也向陈昱帛敞开了大门。俱乐部的老总文筱婷发文,欢迎陈昱帛来到贵州恒丰俱乐部试训。

文筱婷

孩子们终究是有权利拥有梦想的,对足球的渴望,对梦想的追求,绝不是他们的错。这恰恰是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只不过,中国足球,能够承载起孩子们的足球梦吗?

(点击图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