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言行相顾的意思(以人治人:《中庸》的核心用人观(第13章))

言行相顾的意思
原文: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 》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 ,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本章金句很多,我们来逐一解读下: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为道不远人,远人则失道。真正的修身者,是会把身边人的关系处理好的。
我去年写过一篇文章《切勿因自修而容不得人》。很多开始修身的人,学到一点东西,没有用在自己身上,却看出了身边人的种种毛病。修身的道理反而成了责备人的理由。甚至有的人觉得必须找个清净的地方,不理世事才能修行。这很有可能是伪修行。
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既是修行的手段,也是修行的目标,还可以作为检验修行成果的标准——修为好的人,和周边人的关系一定是比较融洽的。
儒家学说不提倡出家修行,而是强调君子要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做好为人夫/妻、兄/弟、父/子、君/臣应该尽到的责任,并把理顺人与人的关系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手段。所以《中庸》会强调道不远人,远人不为道。看不起身边的人、或者遁世都是远人离道的表现。

放在企业家经营企业的环境下,就是要处理好和员工的关系、处理好和用户的关系。企业家远离用户和基层员工,独自去构建战略,很容易堕入空想。
一个有修为的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一定是融洽的。
企业内一般会有三种人:第一种人是短期利益驱动的;第二种人是长期利益驱动的;第三种人是价值观驱动的。
如何在满足第一种人的短期利益的基础上,将其引导到长期利益上;如何在满足第二种人的长期利益的基础上,将其升华到价值观驱动;以及如何充分发挥第三种人的作用,保持企业价值观的稳定、保持企业价值观和员工价值观的一致性。是企业用人的关键问题。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 ,犹以为远。”
用斧子砍树,制作斧柄。树和斧柄的材质是一样的。而且,树能不能成为斧柄,完全取决于执斧之人。(这是“其则不远”的意思)
树干和斧柄,本来相近的两个东西,为什么执斧之人会觉得相差甚远呢?主要的原因是“睨而视之”——斜着眼睛看了,没有正视。
十年前,企业老板抱怨自己没有关系、没有资源的比较多。这几年进步了一点,老板们开始抱怨自己木有人才了。这是一个进步,但是大部分的老板还是没有认识到缺人才的根本原因是老板不能正确的看待和处理员工关系。
有一些老板认为工作谁干都一样,给你干是赏你口饭吃,恩赐式的员工关系。
也有一些老板把员工关系异化为人身依附。
还有老板把员工理解为简单的互相利用。
这样的环境下,不可能培养出好的人才;即使招到了好的人才,也呆不住。
“伐柯伐柯”的故事告诉我们:
1、可培养的人就在眼前,就在企业内;
2、人能不能变成人才,是老板决定的;
3、要正视人才,正确看待、正确对待。
老说自己没有人才,说自己的人能力不行的老板,其实是自己不行。
接下来就是方法的问题了,

“以人治人,改而止。”
企业用人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标,根据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以激发人的潜在能力(良知)为主要方法。
“改而止”,就是以员工的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不要掺杂老板的私心杂念。
下属犯了错,对于心念不纯的老板,可能会把下面几个因素掺杂进去:
1、表现自己高明的机会来了;
2、表现自己权威的机会来了;
3、抓人把柄的机会来了;
4、正好老子有气,来了个出气筒。
但是对于心念纯正的老板来说,他会这样想——帮助下属进步的机会来了。老板抱有这样的纯正心念,下属一定能感知,进步的速度一定快。
培养至纯至善之心,才是做大事的修行。
以人治人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激发对方潜在的良知。
第一不要站在真理的角度。
康德说孔子的《论语》只是道德说教、不成体系,那是他不懂孔子的境界。孔子是故意不成体系的,在他的心里最重要的事情帮助学生进一步,而不是借机宣扬自己的体系。这是一种克己为人的境界。

不考虑对方的修习程度,一味宣扬绝对真理,就容易犯揠苗助长的错误。
第二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接下来的“忠恕违道不远”主要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激发人的潜能是主要手段。王阳明说人人皆有良知,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光大别人身上潜在的良知,而非赋予他新的良知源头。这是儒家文化和宗教文化比较本质的区别之处。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自己的)心正为忠,容人为恕。要体谅别人,将心比心。前面我们讲到了心正(不要掺杂私心杂念),而做到恕的核心也是克己。
把自己不想干的事情推给别人,是人性。把别人不想干的事情,接过来,支持别人把想干的事情干好,这才是企业家。
首先要做到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不能强加给别人。这就是克己,所以孔子说忠恕虽然还不是道,但已违道不远。关于这个事情还有一个小典故,大家可以看我过去的一篇文章《三省吾身?子曰:错!》
延展开来:克制自我表现、私利私见,都是克己,克己最高的境界是无我。无我并不是自己不存在,而是所为皆合乎于道,自己不构成大道行的任何阻碍。所以说,忠恕之道,虽然还不是终极的大道,却已经是通往大道的路标。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要求别人做到,先问问自己做到了没有。
要求别人孝,自己先做到孝。想要自己的儿女孝顺,最好的办法不是对儿女百依百顺、而是对儿女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百依百顺。把给老人的东西克扣下来给子女,很容易养出白眼狼。
想要员工对企业忠诚,自己先对企业忠诚。一边贪污、一边要求下属奉献,是没有号召力的。
同样,想要朋友讲义气,就自己先付出。要克服小农心态。

一定要以身作则,孔子还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人说话的时候,最容易图个痛快把话说多;做事的时候,最容易图个省事把事做少。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少说多做。
很多人会衡量自己是不是钱给多了、事做多了,吃亏了就不开心、占了便宜就开心。心理算计的越多,就越纠结。这就是“小人长戚戚”。
换个角度,衡量自己是不是付出少了、事情做少了,不足则赶紧补上。长此以往,不仅自己可以享受一份坦荡(“君子坦荡荡”),愿意合作的伙伴也会越来越多。这是做大事的逻辑。

“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慥慥,第一个“慥”是紧迫的意思,君子内心随时要求自己做到言行相顾。第二个“慥”是外表忠厚的意思,长期做到言行相顾,就会呈现出深沉厚重的气质,让人有信赖感。

帮助这一代的企业家把《四书》读完,欢迎加入我们!

言行相顾的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