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什么?叙事详备)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和《资治通鉴》在资料上都提到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请问

  • 《左传》和《资治通鉴》在资料上都提到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请问到底是资料有误?还是有所差异?
  •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对《春秋》的注释,是第一部叙事详尽完备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所以我国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资治通鉴》国内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关于编年体通史和编年体史书的区别顾名思义,通史记录的是几个朝代或历史阶段,比如:《资治尝窢佰喝脂估拌台饱郡通鉴》记述的是上起公元前403年(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公元959年(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共记载了十二代,贯穿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治乱兴衰的历史.而《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就几百年而已

左传是第一部叙事详尽体系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语文

  • 如果删掉叙事详尽体系完整则不正确因为还有孔子编的《春秋》那如果删掉编年体呢?
  •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国语》  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左传》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西汉·司马-迁)  第一部断代史–东汉著名的历史学家班固编著的《汉书》

中国历史开始于什么时候?谁先记载第一部史书?

  • 我想要前几部最早的史书,就是史记前面的史书,谁给说说几本
  • 我国第一部史书是尚书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史记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有三个选项错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B.魏徽是唐代著名政治家,《谏太宗十思疏》是他在贞观年间写给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奏疏。C.鲁迅先生曾用“其文则汪洋阖,仪态大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文字给予《墨子》一书以高度评价。D.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E.林语堂在《中国书法》中认为中国艺术的气韵崇拜肇始于中国书法艺术,中国艺术的基本审美观念,源自于中国书法,世界艺术史上足以与中国书法匹敌者。F.《石钟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的由来的探究,赞成李渤的说法,否定了郦道元的说法,说明要认识事物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G.贾平凹的《秦腔》通过描写秦腔的历史,秦腔的表演程式,秦腔与西北农民的血肉联系,折射出八百里秦川的社会生活、民间生活、文化心态与审美情趣,构成了一幅关中文化风景画。H.萧伯纳的音乐评论《贝多芬百年祭》,发表了作者对贝多芬音乐真正内涵的见解,揭示了贝多芬音乐之谜——惊人的活力与激情。I.《谏太宗十思疏》一文骈散结合,作者开篇就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引出“十思”的具体内容,接着又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言浅意深,辞职恳切。J.《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中"光明从东方而来,法则从西方来”,用诗意的语言比喻科学的基础(种子)、黄金规则、道德热忱等是来自东方的“光明“,而实验精神、科学方法等则是来自西方的”法则“。 K.《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向郑伯推荐烛之武,使郑伯看到了希望,读者也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挽狂澜于既倒。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推辞,引发了郑伯的道歉,这样一个小波折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L.《鸿门宴》中运用对照手法使人物形象两相映衬各显特色,项羽与刘邦,张良与范增,樊哙与项庄,都形成鲜明对比,形象栩栩如生。
  • 那一天送你送到最后

脚踏实地的近义词成语

  • 脚踏实地的近义词成语
  • 脚踏实地jiǎo tà shí dì[释义] 脚踏在实在的地上。比喻做事认真、踏实、不虚浮;一步一个脚印。[语出] 宋·邵雍《邵雍闻见前录》:“君实(司马光字)脚踏实地人也。”[正音] 踏;不能读作“tā”。[近义] 足履实地[反义] 好高骛远[用法] 含褒义。较多用在工作、治学上;也用于为人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结构] 主谓式。[辨析] ~和“兢兢业业”;都包含“做事很踏实”的意思。但~为“实事求是”;用于治学和做事方面;“兢兢业业”为“小心;谨慎”;仅用在做事上。[例句] 四个现代化需要的是真心实意、~的实干家。[英译] do solid work[成语故事]  司马光,字君实,夏县涑水乡人,人称涑水先生。他是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就是他主编的。这部巨著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司马光青年时代就喜好研究历史,读过不少史书。宋英宗时,他受命主编《通鉴》,前后十九年中,无时无刻不在努力钻研,专心写作。他的工作态度十分严谨,对许多章节都做了反复修改。全书编成时,共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包括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宋神宗将这部书定名为《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三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京师,住在洛阳独乐园。这段时间里,他常与邵雍一起聚谈闲游。有一次,司马光问邵雍:“你看我这个人怎么样?”邵雍回答说:“君实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啊!”按部就班àn bù jiù bān[释义] 按:按照;部:类别;班:次序。原意是指按照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层次;选择、组织好词句。后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条理、步骤做事。[语出]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十四回:“只好是按部就班慢慢叙下去;自然有个归结。”[正音] 班;不能读作“bǎn”。[辨形] 部;不能写作“步”;班;不能写作“斑”。[近义] 循序渐进 墨守成规[反义] 勇往直前 闻风而动[用法] 多用来形容按照老规矩办事。一般作谓语、状语;有时作定语。[结构] 联合式。[辨析] ~与“循序渐进”有别:~突出条理;多用于工作、计划;“循序渐进”强调逐渐;多用于学习、训练。[例句]     ①学习应当~;循序渐进。    ②他做事一向循规蹈矩;~。[英译] keep to conventional ways of doing things

高中语文 判断

  •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朱自清是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其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查尔斯·狄更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所著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
  • 《故都的秋》,是错的,作者是郁达夫

求各个朝代的文学家 中国

  • 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每个要两个
  • 文 学 家 生 卒 年 代 表 作 品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鲁国陬邑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为孔门弟子编写,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相传《国语》《左传》为其所撰。《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战国时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骚体诗”(积极浪漫主义)创始人。著有《离骚》《九歌》《九章》等二十五篇,收在西汉刘向编的《楚辞》里。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列子,战国前期郑人,名寇,又名御寇。《列子》相传是列子所作,原书已亡佚,现在流传的本子是东晋张湛辑注的,内容驳杂,其中保存了一些先秦优秀的寓言和神话传说。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墨子》为墨家经典之作。 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战国楚. 屈 原 约前340—前278 诗《离骚》、《九章》西 汉. 贾 谊 前200—前168 鹏鸟赋》、《过秦论》西 汉. 司马相如 前179—前177 《子虚赋》、《上林赋》西 汉. 司马迁 约前145—前86 《史记》 东 汉. 王 粲 177—217 《七哀诗》、《登楼赋》东 汉. 蔡 琰 不 详 《悲愤诗》、《胡茄十八拍》三国魏. 曹 丕 157—226 诗《燕歌行》、《典论。论文》三国魏. 曹 植 192—232 诗《赠白马王彪》《洛神赋》三国魏. 阮 藉 210—263 《咏怀诗》、散文《大人先生传》三国魏. 嵇 康 223—263 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幽愤诗》西 晋. 左 思约250—约305 《三都赋》、诗《咏史》 西 晋. 陆 机261—303《文赋》东 晋. 陶 潜约365—427诗《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辞》 南朝宋. 鲍 照约414—466诗《拟行路难》《芜城赋》散文《登大雷岸与妹书》 南朝梁. 钟 嵘?—约518《诗品》南朝梁. 刘 勰约465—约532 《文心雕龙》唐 朝. 王 勃650—676诗《送杜少府任蜀州》、骈文《滕王阁序》唐 朝. 陈子昂661—702诗《感遇》、《登幽州台歌》唐 朝. 王 维701—761诗《终南山》《鸟鸣涧》《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相思》唐 朝. 李 白701—762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梁甫吟》唐 朝. 杜 甫712—770组诗《三吏》《三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北征》唐 朝. 岑 参715—770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 朝. 韩 愈768—824散文《原道》《原毁》《诗说》唐 朝. 白居易772—846诗《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唐 朝. 柳宗元773—819诗《江雪》散文《三戒》《永州八记》《捕蛇者说》唐 朝. 李 贺790—816 ……余下全文

孔子资料

  • 要孔子资料,精炼一些
  • (前551年~前479年),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3]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葬于鲁国东部的防山,孔母未将墓的所在告诉孔子。颜氏移居曲阜阙里,将其抚养成人。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5] 19岁时孔子为鲁国贵族季孙氏做文书、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仓储和畜牧。娶宋人亓官氏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6]。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该子便名为孔鲤,字伯鱼。孔鲤先孔子而死[7],有遗腹子孔伋,字子思。23岁时孔子开始在乡间收徒讲学,学生有颜由(颜回之父)、曾点、冉耕等。[8]孔子的母亲在他17岁时去世[9],孔子希望将父母合葬。为了打听父亲葬处,他将母亲棺殡停于路口(五父之衢),向路人打听。后孔母的邻居曼父之母,告诉孔子叔梁纥的墓处,孔子这才将父母合葬于防。第二年,孔子在为母亲守丧时,季孙氏宴请士一级的人(飨士)。孔子前往,不想却被季孙氏家臣阳虎训斥并拒绝。但后世学者多怀疑此事有伪。[10]在艰难困苦中,孔子发愤好学,他遍访名师,虚心求教。鲁昭公十七年,郯国国君郯子访鲁[11]。郯子博学多才,27岁的孔子慕名拜见。韩愈《师说》有语:“孔子师郯子。”孔子先后「问礼於老聃,学鼓琴於师襄子,访乐於苌弘。立于德国柏林的孔子像。碑上所刻的德文为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约三十岁左右,最初的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此后,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关资讯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