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小寒大寒节气介绍 大寒节气介绍视频

大寒节气介绍

农历的节气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太阳黄经达300°;于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大寒同小寒一样,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在中国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节气。

延伸阅读

2023年大寒具体开始和截止时间

  大寒时间:2023年1月20日,星期五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解释道:“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极言大寒之冷。这个气节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它是一个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

大寒天气有什么说法

寓意:天气严寒,最寒冷的时期到来。这个气节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期。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时节,在农业生产中要掌握好冷暖变化规律,根据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等,随时关注气象部门对各个时期的预测预报,合理种植农作物,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特别是较大规模进行引进经济作物时,更是不能忽视;小规模种植时也要注意周围的地形环境,如在大水库周围,由于水的调温作用,其冻害往往较轻或没有,可在寒冬之前将一些易受冻的经济作物和花草放置或种植在水库四周。大棚作物根据天气变化,做好温湿调控,在中午前后揭开大棚两端进行通风,但下午4时以前必须关好,以保持棚内温度。

大寒节气期间,天气寒冷、湿度低,植物已经停止生长,比较干枯,要特别注意在野外烧荒用火或在家取暖烤火等用火安全,提防发生火灾。

习俗: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年节恰在立春前后,大寒一到年味渐浓。大寒节气由于近年,这节气期间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这节气期间,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作为年尾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忙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

蒸煮糯米饭

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如今在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则有大寒炸春卷的习俗。

尾牙祭:我国南方一些地方的风俗,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等。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此乃人们亲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土地神的称号众多,其来历与我国古代农耕社会所祭“天、地、社、稷”中的社、稷之神有关。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人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所谓二月二(古时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年尾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做牙”,亦称“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民间有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现代企业流行的“年会”即是尾牙祭的遗俗。

大寒民俗

太阳到达黄经300度的时候便是大寒节气,大寒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那么,大寒节气有什么习俗呢? 按照我国风俗,每到大寒时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大寒期间的农历腊月廿三是也祭灶节,人们有祭灶的习俗。

  祭灶时,把关东糖用火化开涂抹在灶王爷嘴上。寓意“上天言好事,下届保平安”。大寒时节我国很多地区都会吃八宝饭,因为八宝饭的造型及甜味具有圆圆满满、甜甜蜜蜜的寓意。大寒这天南京人也会选择用老母鸡,加入须参、枸杞、黑木耳等合炖成鸡汤,作为大寒时节的一种特殊的生活享受。

大寒具体时间

大寒是冬季。大寒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是属于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大寒和小寒一样,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沿海少数地方,大寒仍然是最低气温出现的时候,我国民间就有“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说法,这也充分的说明此时的天气由多么寒冷了,因此每个人都要做好保暖工作,防止感冒等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要做好对庄稼农作物和牲畜的保暖工作,保证它们安全过冬。

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相应的风俗,大寒也不例外,民间有大寒节气吃糯米的说法,因为糯米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养胃、滋补的作用。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八宝饭和糯米饭了,除此之外,人们还有喝鸡汤吃“消寒糕”等习俗。有的人还会在大寒这一天去泡温泉驱寒,这也是一种十分受人欢迎的方式。

大寒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大寒是我国的传统节气,其由来可追溯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寒,十二月中。解见前。”

在描述小寒时,则是“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由此可见,大寒和小寒是相对的,十二月初寒气较弱,称为小寒,十二月中寒气较强,称为大寒。大寒的风俗习惯有除旧迎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喝腊八粥,吃糯米制作的食物等。大寒时节还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

大寒有什么说法吗

大寒是一年的最后一个节气。作为阳历的节气,大寒的十五天常常在阴历的十二月,民间有“过了大寒,又是一年”的说法,这一时段的民俗活动大多与过年有关。

腊祭:“腊”的古字为“臘”,汉朝应劭《风俗通义》说:“臘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祭祀其先祖也。” “臘”的本义就是打猎,用打来的野兽祭祀祖先和百神。还有一种说法,农历十二月最适合制作肉脯(腊肉),所以阴历十二月叫腊月。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在腊月举行“岁终大祭”,被称为“腊祭”。

大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常年大寒节气,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

大寒节气的习俗

  1、大寒迎年

  大寒作为“腊月”的最后一个节气,作为农业为主的国家,此刻老百姓都处于农闲时节,但每家每户都在忙着过年,即大寒迎年的风俗。大寒到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喝粥”、“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蒸供”、“赶婚”、“赶集”、“洗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