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扶危“济”困

“济”是形声字,从水,齐声。济有两个读音(jǐ)和(jì),jǐ音,指水名,即济水。jì音,有渡过、帮助、补益的意思。
《说文》:“济,济水也。”
未发现甲骨文字形,从金文至楷书没有变化,现代简化字形根据草书字形而来。
《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济”(jǐ)是众多之义。
《诗经》:“鲁道有荡,齐子发夕。四骊济济,垂辔沵沵”。“济”(jǐ)是整齐美好之义。
唐代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济”(jì)是渡过之义。
欧阳修《朋党论》:“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济”(jì)是帮助之义。
《晋书·何攀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济”(jì)是救助之义。
《淮南子·览冥》:“杀黑龙以济冀州”。“济”(jì)是拯救之义。
刘邵《人物志》:“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济”(jì)是发挥之义。
《后汉书·荀彧传》:“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济”(jì)是成就之义。
《淮南子·时则》:“九月失政,三月春风不济”。“济”(jì)是停止之义。
《西游记》:“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济”(jì)是中用之义。
济公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浙江台州人。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圆寂于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原名李修缘,法名道济,才华横溢,乐善好施,体恤民间疾苦,惩处为富不仁之人,深受百姓爱戴。被尊称为济公。他的一生,被民间渲染的离奇古怪。事实上,济公是一位性格率真而颇有逸才的名僧。佛学造诣颇高,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但他与一般出家僧人也确有不同之处。济公破帽破扇破鞋破衲衣,貌似疯颠,实际上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更写得一手好诗文。他每写一篇疏状,临安满城争相传诵。他徜徉山水,自得其乐,游历所至,挥毫题墨,文词隽永。有许多诗词佳作传世,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济公一生怡然飘逸,喜好云游,出行四方,足迹遍及浙、皖、蜀等地。他常常衣衫不整,寝食不定,治病行医,解忧解难,常常灵验,广济民间疾苦。因此,其德行广为人们所传颂。《西域志》载:“天台山石梁桥古方广寺,五百罗汉之所住持,其灵异事迹往往称著。”济公诞生时正巧国清寺罗汉堂里的第十七尊罗汉(降龙罗汉)突然倾倒,于是人们便把济公说成是罗汉转世。
有关济公的故事,早在南宋时已开始流传。先是凡俗神童李修缘或是得道高僧道济的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片断故事在民间口口相传,后来通过说书人的说唱,内容逐渐丰富。在济公故乡天台流传的是他的出世、童年生活、戏弄奸佞、惩恶济贫的故事,其中如“济公出世”、“小济公芥菜叶泼水救净寺”、“利济桥”、“棒打寿联”、“赭溪救童”、“修缘出家”等广为流传。而在杭嘉湖一带流传的内容更为广泛,因为那里是济公出家后的主要生活和活动场所,其中以“飞来峰”、“古井运木”、“戏弄秦相府”等故事最为脍炙人口。明末清初,出现了一部描写济公传奇故事的《济公传》流传至今。
常用词语:人才济济、同舟共济、济世救人、阴阳相济、济困扶危、经纶济世、济水、经济、济南等等。
请欣赏书法作品《济公无题诗》:
作品释文:
几度西湖独上船,
篙师识我不论钱。
一声啼鸟破幽寂,
正是山横落照边。
撰文:曹善华
书法作品及范字书写图片提供:曹善华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