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渴望灵与肉的完美结合)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点击“蓝字”关注我吧,好书一起分享

最近社会新闻戾气很重,“绞肉机”的段子很不得体,“感谢不杀之恩”的笑话很悲哀。

两人相爱,灵与肉的完美结合是永恒的渴望,《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寄托了劳伦斯的爱情追求,被视为劳伦斯两性关系理论的一次完美实践。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最后一部小说,他于1928年“自费出版”,因作品中的性爱描写而受到猛烈抨击,被英国当局以“有伤风化”的罪名查封。

1960年企鹅出版社在劳伦斯逝世30周年之际推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全本,被认为出售“淫秽物”遭到起诉。35位证人为出版社辩护,有著名作家、出版家、评论家、神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

霍嘉特说:“该书被禁是对英国标榜自由民主的讽刺。如果这样的书我们都试图当成淫秽书来读,那就说明我们才叫肮脏。我们不是在玷污劳伦斯,而是在玷污我们自己。”

经过6天激烈辩论,法庭判决出版社无罪,庭上的辩护理由成了这本书最好的广告,一时万人争抢,当年在英国就卖出200万册。

无独有偶,《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美国也被列入“禁书”名单,格罗夫出版社提起申诉,理由是“集中而生动的性描写本身并不构成淫秽”,这一事件使美国司法体系放宽了对文学作品中性描写的容忍度。

▲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在中国,《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也有类似的命运。

1986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一个季度后被禁,当时总编辑把《不列颠百科全书》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抱去给经办这一“案件”的人看,指着上面关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词条说:“这是世界文学名著,有定评的。”这本小说的开禁还被视为中国性观念开放程度的某种指标。

▲ 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

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本人的爱情故事也是荡气回肠。

他生于诺丁汉一个矿工家庭,26岁拜访大学教授时认识教授夫人弗丽达,一见钟情,此后几周他们的感情急剧升温。弗丽达出身贵族,她抛弃了外人看来幸福美满的家庭和三个年幼孩子,和“矿工的儿子”私奔,事件足够浪漫传奇。他们携手走过23年的岁月,她见证了劳伦斯所有的重要作品,也和他一起迎接“卫道士”的查禁、贬斥、敌视。

劳伦斯说过:“一个人写作是因为他无法忍住不写作……如果你有才华而不与世界分享,那是绝对的错误。”

林语堂佩服劳伦斯:“裸体是不淫的,但是待要脱衣又不脱衣的姿态是淫的。我们可借助劳伦斯的勇气,一跃下水”。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从被查封的“淫秽禁书”,到被认定的“经典名著”,它到底写了什么?简单概括一下内容:上流社会的查泰莱夫人受困于无性无爱婚姻,意外恋上猎场守护人麦勒斯,她执意要离婚、生下孩子,和麦勒斯在一起。

以前被主流社会抵制的“下流小说”,如今被奉为“西方情爱经典”,这部小说有着不可低估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多次被改编成电影。2006年由帕斯卡尔·费兰执导的同名电影获得第32届法国凯撒奖中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奖在内的五个重要奖项。

01
上流社会的虚伪

“我们本来就处于一个悲剧时代,因此我们无须悲痛欲绝”,这是小说的开篇。

女主人公康斯坦斯(昵称:康妮)和克里福德?查泰莱门当户对:康妮属于富裕的知识分子,克里福德属于贵族阶层。

结婚蜜月后,克里福德参加一战,六个月后被送回来,下半身瘫痪,失去生育能力。这时康妮23岁,克里福德29岁。克里福德继承了爵位和家产,康妮成了查泰莱夫人。

克里福德邀请各类人物来拉格比大宅,企图快速为自己建立丰碑。他很依赖康妮,康妮竭尽全力料理家务、款待客人,几乎与外界隔绝。

渐渐地,康妮意识到巨大的虚无,她毫无生气,逐渐消瘦。她父亲来看望她,直接和克里福德说“我恐怕守活寡的生活不太适合康妮”,他劝女儿找个情人。

克里福德想要孩子,一来继承家产,二来成全“稳定家庭”,他希望康妮找个身份般配的人来完成这个计划。康妮很难接受,大受打击。

苦闷中康妮经常去周边的树林散心,猎场看护人麦勒斯重燃了康妮的生活热情。她经常来“林中小屋”与麦勒斯幽会,尽情享受激情。身体碰撞带来内心的安宁,驱除了康妮心头浓重的阴云,她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

无论是丈夫男爵,还是她的父亲爵士,都不反对康妮找个情人,但得知康妮的情人是“低下阶层”的猎场守护人,他们震惊、愤怒、厌恶。

康妮的姐姐说:“你很快就会厌倦他的,那时你就会因为跟他发生过关系而感到羞耻。我们不能跟那些工人阶级混在一块啊。”

康妮的父亲忠告她:“情感是变动的,你可以今年喜欢这个人,明年喜欢另一个人。但拉格比还在,只要拉格比忠于你,你就要忠于拉格比。除此之外,你可以尽情让自己享受。但是如果你要把关系撕破,你是得不到多大好处的。”

克里福德表示不会介意康妮怀了孩子,只要“体面和生活秩序可以延续”,康妮坚持要离婚,克里福德骂她:“女人下贱起来,还有没有止境!”

在那个年代,上流社会对同一阶层的婚外恋宽容,像康妮这种跨阶层相爱是堕落的、不可接受的,冒犯了掌握话语权的上流社会,挑战了社会秩序。

在劳伦斯看来,上流社会宣扬的“自由、解放、人性”多么虚伪可笑,试想想,如果故事反过来,一个庄园主与漂亮女仆有染,这样的小说还会被禁吗?劳伦斯用康妮的爱情揭露上流社会的虚伪,打破阶级偏见,反叛当时的“主流价值观”。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多次被改编成电影。

02
“杀人的真理”
克里福德原本想做小说家,后来对煤矿产生兴趣,成为煤矿主。在康妮看来,克里福德缺乏真正的温情,有的只是以良好教养的冷漠方式体现出来的关切和周全,他对不是他阶级的任何人都是傲慢而轻蔑的。

一次克里福德和康妮聊起工人罢工,他认为是他给予工人一切,康妮反驳他“一切东西都是现买现卖”。

克里福德认为阶级是固化的,贵族是使命,“我相信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是有巨大鸿沟的,绝对存在这样的鸿沟。这两种职能是相反的,职能决定了个人。”康妮认为克里福德的话里有种“杀人的真理”,她意识到自己恨他。

小说的时代背景是一战后的那几年,社会对工业革命顶礼膜拜,劳伦斯却是持批判态度。他看到满目苍夷,他毫不掩饰对资本的厌恶、对机器的厌恶、对工业侵占生活的厌恶。

“错就错在那邪恶的电灯和恶魔般的机器喧嚣。在那个有着贪婪的机械,又有着机械的贪婪世界里,灯火闪烁、金属喷涌、汽笛轰鸣、藏污纳垢,时刻准备着毁灭一切不能跟它们同流合污的事物。”

克里福德从“小说家”转为“实干家”,本质还是剥削。“他现在明白了,成功的荣华富贵要的是两样东西:一样是作家和艺术家给予的吹捧、奉承、抚慰、挑逗;另一样更为凶残,就是敲骨吸髓,由在工业上赚钱的人来完成的。” 

工业文明和教化让人们学会怎样花钱,没有学会怎样生活,人们失去感觉,失去活力。无情的钢铁世界和贪婪的拜金主义毁灭了生活,压迫了性爱。

“年轻人一有机会就带着女孩坐摩托车兜风、跳爵士舞,但是他们的活力死得更彻底,那都是花钱的事。钱这东西,有的时候,它就来毒害你;没有的时候,它就让你挨饿。” 

麦勒斯和康妮属于“异类”,他们都不喜欢工业时代。康妮觉得工业时代的人像个“半人”,“一种完全没有美、没有直觉、始终活在地狱的生命”。

在康妮眼中,麦勒斯“健全而充满激情”;在麦勒斯眼中,康妮不是查泰莱夫人,而是一个女人。他们的相爱是偶然,也是必然。他们都追求精神满足,追求自然纯朴,有着相似的自我觉醒和自我肯定。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多次被改编成电影。

03
灵肉结合才是完美爱情

工业革命促进社会进步,但劳伦斯看到了另一面:英国传统文化的失落、乡村的凋零、人们被变成没有血肉感情的机械。他一直在反思工业化、城镇化对人的异化、对人性的蚕食。

克里福德位于社会上层。在事业上,他表现强悍和冷酷,工人只是他赚钱的工具;在家庭上,他吝于付出,傲慢自私。战争使他失去性能力,他不在乎康妮与谁生育,只在乎阶层,以便有个孩子继承他的地位和财产,妻子只是他传宗接代的工具。克里福德无法获得妻子的真爱,也无法获得工人与家仆的尊重,“贵族阶层”外强中干、懦弱可笑。

麦勒斯位于社会下层,是矿工的儿子,有一段不幸的婚姻。他去参战,原本是军官,离开军队回到英国后丧失所有“进取”的雄心,干脆离群索居,守着自己的孤独和体面,没想到康妮闯进他的生活。

麦勒斯和克里福德形成鲜明对比。麦勒斯寄托了劳伦斯的个人色彩和隐秘情感,他试图创造文明与自然的平衡点:麦勒斯受过教育,他有“健康”的灵魂和肉体,他象征着超脱的精神、蓬勃的生命活力。

“林中小屋”像个乌托邦,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诗意、和谐,性爱充满原始诱人的美感、强烈的浪漫气息。

当麦勒斯和康妮走出林中小屋,如何在现实生活安身立命?小说没有交代他们最终是否摆脱各自婚姻的桎梏,是否能收获幸福美满,但指出了希望。

康妮说:“我们不会生活困窘的。我一年有六百磅的收入,我已经写信去问过了,虽然并不是很多,但也足够了,是不是?”

麦勒斯回到乡下,在农场工作。“这样,以后他和康妮就可以有一个他们自己的小农场,那么他的精力就可以大派用场了。因为他得工作,哪怕是劳苦的工作。他得自己谋生,即使康妮有资本帮他开始。”

小说结尾是麦勒斯写给康妮的长信:“矿业萧条了……这些工业大众的将来,除了死亡与毁灭便是一无所有……虽然我很恐惧,但是我相信我们会走到一起的……人没法保证未来,除非他信仰自己最美好的部分,信仰那种超越它的力量。是的,我信仰的就是我们之间那小小的情欲之火。”

康妮自小家境优渥,艺术熏陶更让她追求精神满足;麦勒斯阅历丰富,内心强大。他们的性爱发乎自然,不断升华,彼此拥有默契和温情,完全交付自己,实现了灵与肉的完美结合。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电影剧照

作家的创作总是与时代背景和个人背景相关,是主观与环境互动影响的结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废墟上的性爱童话”,也是一首歌颂生命的抒情诗。

当年审查官批判的性爱描写,恰恰是小说的重要主题:真心相爱引发的亲密关系是美好的,值得追求的。

当年的审查官害怕书中的“下流思想”侵蚀读者,恰恰是小说的价值所在:对观念的颠覆,对阶级的反抗,对工业社会的警惕,对人性回归的倡导,对两性完美关系的向往。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