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安全小常识

干法读后感结合工作(《干法》读后感:把工作当作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之一)

干法读后感结合工作

前言:我也是醉了,公司培训居然让先读一本书然后写读后感,这分明就是“洗脑”的既视感啊——我记得以前看心理学的书里说,让人集体学习,然后强迫大家按照要求写心里感受,并且搞评比奖励,从而有效地通过认知失调来改变被迫者的心理是洗脑的典型手法。幸亏我读书多,一眼就识破了,所以说知识就是力量!不过,迫于淫威,我还是用80分钟的时间浏览了一下整本书,并写了一篇读后感,如下:?以前上学的时候哲学老师曾经讲过这么一个道理,大概意思是说,一种动物的自由程度取决于他花在觅食上的时间占生命时长的比例。在经济学里也有一个恩格尔系数,通过一个家庭在基本生活保障上的消费占家庭总消费的比例来衡量人民的生活状况。其实也是差不多的意思。在我理解来看,这两个说法背后的共同的含义就是,生存对于人来说,应该是一个基本要求,而要让人生更有意义,则要努力脱离这个层次,追求更高的东西。?这一点,又与马斯洛的分层需求理论不谋而合,在马斯洛的理论里,人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和基本生存相关的处在最底层,随后,人才有对安全感,尊严,爱和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干法》读下来,给我的感觉,也是如此。一个人,不应该仅仅追求有吃有穿,只要跳出这个局限,工作就不仅仅是一个养家糊口的饭碗,就具备了更丰富更深刻的含义——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真本书读下来,说老实话,我并不觉得作者稻盛和夫是一个非常有野心,报复或者用时下流行的说法——有使命感的人,他在书中自己也说,自己没有很高的学历,没有过人的天赋,只是因为对工作的热爱,才得到了日本陶瓷研发先驱者的荣誉。这一特征,让我想起了中国最后一位儒家的圣贤——曾国藩,曾国藩早年也没有高中状元的傲人经历,入朝之后也是不温不火,带军打仗也不是军事世家,但他凭着“结硬寨打呆仗”的原则,愣是在大清末年力挽狂澜,做出了国人的成绩。曾国藩的事迹,文章早已广为流传,稻盛和夫的《干法》则从另一个角度再次阐述了同样的道理,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干法》一书并不是一本空洞的喊口号讲道理灌鸡汤的书,书中给出了各种可行性很高的各种建议。首先(这里不是书里的顺序),就是要有远大的目标,没有远大的目标就很难坚持,就容易迷失,而对于稻盛和夫来说,我的感觉是,一个比较现实的远大目标就是将一个产品做到完美的程度。这不仅是对一个企业来说很重要,对一个人来说也意义深远。对一个企业来说,把产品做到完美的程度,不仅是对客户承诺的一种庄严地兑现,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而对一个工作者来说,把产品做到极致,才能摆脱用产品还钱的最低层次的要求,而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对自己的提升,从品格,知识,技能等各方面获得收获。但是,追求完美的过程并不容易,因此,在确定了这样的目标之后,就要坚定地坚持这个想法,不顾一切地强调这一点,目标确定了,剩下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实现它。在这里,稻盛和夫展现了一个企业家最为宝贵的品质和鲜明的思维方式——不是去做那些容易的看起来更为可行的事情,而是只做正确的事情,至于可行性,那是要通过分析困难和问题,寻找和组织资源一定要完成的。因为只有做正确的事情,才是有意义的,做能够做成的事情,仅仅是让自己看起来很充实而已。在确立了大目标之后,坚持跑完马拉松是最重要的,而能够这样做的诀窍在于,把一个大目标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在每一个阶段都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蒙眼狂奔”,并且在每一次完成了自己的小目标之后都进行的释放自己的喜悦——因为只要每天都比前一天更好,就是里目标更近了一步。只有能够在工作中充满激情的人,才能坚持和热爱工作,而不是像稻盛和夫书里提到的助手一样摆出一副高冷的姿态来靠“真正的男子汉一生只应该有三四次真正兴奋的时刻”这样的话来展示自己的高深。这样的态度,让稻盛和夫能够在落败的松风工业坚持下来,潜心进行技术攻关,也让稻盛和夫在京瓷时能够敢于应承各种客户提出的高标准要求,甚至能让稻盛和夫在面对松下的各种苛刻要求是变压力为动力,最终带领京瓷在十年的时间就成功上市。当然,上市并不能改变作者努力工作的态度,因为,当情况变得更好时,人容易变得迷失,而这时,只有坚持像往常一样努力地工作,才能是自己冷静下来,看清形势。因此,工作不仅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想刻刀一样雕琢着我们的品格和人生,在整个人生历程中,工作都在时刻改变着我们的内心。我想,这大概就是作者在一开始就说到的,“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智,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的原因吧。后语:记得以前一个朋友说他给书作序,基本就是翻一番然后一两个小时就能写出来,而且写的很好,我边弯腰在桌子下面找惊掉的下巴边问他如何做到的,他笑而不语:唯手熟尔。好吧,现在我也做到了——就是不知道文字质量如何:)既然写出来了,也收录在这里吧,反正次条一般也没几个人看,哈哈!

干法读后感结合工作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