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_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来历?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 中秋节的来历 来源:光明日报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不过,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也有着悠久的源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敬月习俗和秋祀活动。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明清以来,中秋节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全国各地,甚至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和东南亚等地逐渐传播开来。在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的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  中秋节习俗  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余下全文

中秋节 礼物

  • 中秋节送什么礼物
  •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有许多关于月饼由来的故事,但所有的故事中,月饼是用来庆祝胜利的食品。 相传,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在八月十五征讨匈奴得胜,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从此后,月饼的制作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月饼成为我国月饼中的五大种类。海南近年来兴起的水果月饼,更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闲秦再思《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他听到新科进士的曲江设开喜宴,便命御厨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 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业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 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这无疑是汉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 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 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一张纸的由来。 传统的中秋节为团圆节,所以古诗有“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诗句,也就是到了中秋节,大家更盼望团圆。如果家中有人在海外或外地能来家团聚,就增加思念之情,这是中国以家庭为社会组成单位所具有的特点,而中秋节也就是这一特点的集中表现。 中国历代以农立国,中秋节正当春华秋实,农业收成的季节,所以农村有以“芋魁”供奉之俗,即所谓中秋吃蕃薯、芋头,这两种根块作物,其形硕大而圆,象征丰收与完满之意。而亲友之间馈赠月饼,同样也是象征完满、团圆之意。 中秋之夜,合家围坐,皓月当空、或对月饮酒,或品茶吃月饼以助谈兴,亦人生之一乐事。所以无中秋可以吃月饼,而无月饼则不成中秋,因此中秋与月饼是紧密相连不可或缺的。而此俗之由来,也有多种说法。 有谓唐高祖武德年间,边寇犯境.李靖帅师出征,大获全胜,于中秋节凯旋,长安内外通宵欢庆,时有吐蕃人献饼祝捷,高祖取出圆饼手指明月笑曰:“应将胡饼邀蟾蜍。”嗣后分赐群臣共啖,于是遂形成中秋吃月饼之俗。二谓北宋时中秋节以爬山登楼先睹明月为快,然后举行拜月仪式,供品有圆饼,据《燕京岁时记·月饼》云:“至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蜍之形,有祭毕而食者”。这就是宋代中秋食月饼之俗。 或谓元代末年,统治者实行“三家养一元,五家一菜万”的残暴统治压迫,刘伯温组织农民起义,特制大圆饼,内中暗藏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起义,结果起义成功,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以后中秋食月饼之俗更为流行。 总之,中秋团圆,赏月及吃月饼之俗,由来已久,历代而后,不断……余下全文

中秋节的来历

  •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 中秋节的来历 来源:光明日报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不过,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也有着悠久的源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敬月习俗和秋祀活动。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明清以来,中秋节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全国各地,甚至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和东南亚等地逐渐传播开来。在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的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  中秋节习俗  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余下全文

中秋节的传说

  • 中秋节的传说是什么,中秋节适合求婚吗?
  • 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出现,照亮大地和给大地带来温暖,但有一天,十个太阳却一起出现,大地上的农作物都被烤焦了。这时,有一个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个太阳射了下来,替万民消除了灾难。人们于是把他拥立为王。后羿当上皇帝后,沉迷酒色,随意杀人,成了暴君。他希望长生不老,跑到昆仑山盗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药, 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长生不老,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药偷来吃了,于是她自己就轻飘飘地飞上了月宫。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这样可以么?

中秋节的习俗

  • 中秋节你的家乡有什么习俗
  • 中秋节的来历 来源:光明日报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不过,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也有着悠久的源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敬月习俗和秋祀活动。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明清以来,中秋节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全国各地,甚至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和东南亚等地逐渐传播开来。在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的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  中秋节习俗  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余下全文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 简短的来历于习俗
  • 中秋节的来历 来源:光明日报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不过,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也有着悠久的源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敬月习俗和秋祀活动。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明清以来,中秋节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全国各地,甚至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和东南亚等地逐渐传播开来。在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的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  中秋节习俗  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余下全文

幻想皎洁的月光的作文

  • 幻想皎洁的月光的作文
  • 借皎皎圆月寄思念,我抬头仰望星空,看到明月变圆,发现中秋节一个个深深的脚印向我走来,推开了我那记忆之门,随我而进。我仿佛看到了儿时的身影在月光的照射下倾听一曲“月光鸣奏曲”让我敞开心扉去聆听,细听去体会鸟儿,风儿,虫儿对亲人的思念。一阵晚风吹过,像是吹进了我的心灵,凉凉的,但也很温馨。我拿起月饼,咬了一口,甜甜的。我仰望星空,看到圆月也围着几颗小星星,我想,这也算是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聊天,吃月饼,讲故事,唱歌……有太多太多的幻想,也有太多太多的思念。“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天上的星星酣础丰飞莶读奉嫂斧讥也乐得不亦乐乎。就在这时,仿佛时间停止在了这一刻上,心花会随流星一起绽放,甜梦会因月华而飞翔,任风铃激荡思念的涟漪,任幽香洒满恬静的庭院,聆听风中虫子的絮语,世上也只剩下那不朽的传说。但有一天我却发现,月光下那儿时的身影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得变大。我走出了那扇儿时的大门,看大门渐渐地关上,眼泪也随着思念一起流了下来,但我知道,那也会是我“历史”上最精彩的一页!

作文中秋节的经历

  • 作文中秋节的经历
  • 中秋节的月亮总是那么圆那么亮,就像人们手中那甜甜的月饼,久看不厌,久吃不腻,还是那么地令人回味无穷。    关于中秋的传说有许多,其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为流传。嫦娥自吞下药后,飞上了月宫,一个人孤氦盯份故莓嘎逢霜抚睛伶伶地,身边只有一只玉兔陪伴。在八月十五那天,由于太思念后羿了,嫦娥把对后羿的思念做成了月饼后来,月饼成了中秋节人们的必备品,它象征着一家的团聚。为什么人们要把团圆的日子称做“中秋”呢?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团圆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中秋到了,人们无论再怎么忙,也一定要赶回家和家人吃团圆饭。让人奇怪的是:在中秋节,人们为什么都会做同样的事呢?就为一家团聚?对!亲人在一起的时间是珍贵的,中秋节的意义正是团团圆圆!     家人的团聚是重要的!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皓月当空,56个儿女欢聚一堂,祈祷着未来一年的平平安安。站在鼓浪屿向远处眺望,身在他乡的儿女是否思念着母亲?紫荆花笑了,她向杜鹃花问好:又一个中秋即将来临,希望你能回家团聚!杜鹃花哭了:总有一天,我会回去的!     中秋之夜是个不眠之夜。望着圆圆的月亮,即使远在他乡,也会感到节日的欢乐。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人们会注重传统的习俗。一般月饼是中秋节的必备品,每当到了八月十五那天,皎洁的月光像在地上铺了一层白霜,圆圆的月亮高高悬挂,身边不时还有几朵云彩,秋风瑟瑟,徐徐地吹着小风。在这样悠闲的环境下,能与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谈谈最近的生活,这可是一件令人非常愉快的事。     中秋是快乐的,中秋是温馨的,中秋是美好的,中秋是……

中秋节作文600字里含有10句写中秋节的诗句

  • 中秋节作文600字里含有10句写中秋节的诗句
  •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有盛行;在北宋焚香拜月说心愿祈求月神保平安;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月圆之意;明清以来中秋的风俗更加盛行灯谜、吃月饼、燃灯、玩兔儿爷、祭月等等。如今又迎来一个中秋节夜幕还没拉下来我们已经坐在阳台上等着月亮的升起。这时大家都在谈天说地嬉笑声不时的传来。晚霞退尽夜幕降临了说话声渐渐小了玩耍声听不到了大家静静的望着月亮。带着泥土气息的晚风吹拂在脸上更好的衬托出小镇的宁静。月亮终于露出了山头羞答答的月姑娘仿佛不好意思了顺手撕了一块云遮挡自己。但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她终于鼓起勇气勇敢的迈进天空月亮继续上升穿过一缕一缕青纱似的薄云停留在山顶的最高处挥手向大家问好。我一边吸着手里的椰子汁一边听老人们讲那传说中的故事。嫦娥奔月中秋起源起义抗元吴刚伐桂……最熟悉的就是嫦娥奔月了:嫦娥偷吃丈夫的不老仙丹飞奔到了月宫从此开始了她寂寞的生活。奔月后嫦娥的月宫里除了一只玉兔一棵桂树别无它物。还有另外一个说法说月宫里还有个吴刚在不停的砍伐桂树。好奇妙啊乏紶催咳诎纠挫穴旦膜!我多么想到月宫里陪嫦娥聊聊天逗逗小玉兔安慰安慰伐桂的吴刚……神话毕竟是神话其实月亮就是一个大球体它是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宇航员阿波罗飞到过那里。月球正等待着人类去那里开发……那一夜我非常快乐。

农村的中秋节作文

  • 农村的中秋节作文
  • 说起中秋节,想必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小时候,我对中秋节的理解就是“糖果,灯笼,月饼”;长大了,中秋变成了“赏月,团圆”。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在外的游子也会在这时候回到家和家人团圆。今年的中秋特别让我难忘,每年在我身旁的那个人已不在了。以往那个会在中秋节晚上坐在凳子上,赏着明月,给我讲中秋节传说的那个人已不复在了。想着想着,一阵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就直冲云霄,在天空中爆开,把我吓了一大跳。我坐在窗前,看见一辆轿车驶入我家,啊,那是哥哥的车子!哥哥不是在国外吗?怎么会突然回家了?我立即跑出房间,到门外去迎接哥哥。原来,哥哥说他想我们了,才特地回来给我们一个惊喜的。我看着哥哥,高兴得手舞足蹈,我们已经有五年没共度中秋了。我们一家五人围绕在屋外的石桌旁吃月饼边聊天。爸爸在一旁兴匆匆地告诉妹妹中秋节的传说,忘我在美丽的传说里;我和哥哥则在一旁吃月饼聊天;妈妈在厨房准备夜宵给我们。今年的中秋节有哥哥的陪伴,特别的不同和温馨呢!总算应验了“月圆人团圆”这句话了。没错,人是团圆了,可我的心,还是缺了一角。看见旁边那个空着的凳子,又勾起了我无数的美好回忆,感到无限的惆怅。去年中秋,奶奶还坐在这张凳子上,享受着静谧的月光告诉着我中秋节的故事与传说呢。那时候,我听着奶奶说的嫦娥的传说,心里却惦记着月饼;现在,我手里捧着月饼,心里却想着奶奶及那个传说。我望向天空,原本是想看看皎洁的明月来平复一下心情。正想好好地赏一会儿月时,一片像纱布一样薄的小乌云飘过来,给月亮蒙上了一层若隐若现的面纱。虽然今年有哥哥的陪伴,可是却少了奶奶的身影,真是特别,一失一得。我想,这是我度过最难忘的中秋了吧。这时,妹妹大喊着:“已经是晚上九时半了,现在电视正播放着中秋晚会特辑哦!”然后,我们大家就进入屋内观赏电视节目了。电视节目的帮助再加上正吃着月饼的我们,整间屋子弥漫着缉发光菏叱孤癸酞含喀浓浓的中秋味。一缕轻柔的月光穿过窗子洒在窗台,我依稀记得,奶奶以前也很喜欢观赏这类的综艺节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难古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虽然我与奶奶阴阳两隔,但是我对她的爱不会减少。中秋节快乐。我对奶奶说,也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