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不丹游记(途经印度、孟加拉)(2014-06)– 第四天

今天要去看的就是这一次冒着酷暑来到印度的主要目标“泰姬陵”了,我们的安排是坐早上六点的火车从德里出发,大约八点就能到阿格拉,然后直接去看泰姬陵和阿格拉堡。  从我第一次去印度之前就对于印度火车经常晚点早有耳闻,然而加上这回行程里的三次火车,至今一共在印度坐了至少有六趟火车了,却是回回准点发车。
  提起印度火车,可能大多数人心里的印象都是没有车门的车厢,没有车窗玻璃也没有空调,很多乘客吊在车厢外面甚至在车顶上。实际上印度的大部分火车上的服务是相当好的,每人一瓶免费的矿泉水,早班车还提供免费的早饭和茶点。也不要说什么这是给外国游客坐的火车,自从德里和阿格拉之间通了高速公路,实际上已经很少有像我们这样的外国人还非要坐火车的,大部分外国游客都是走公路去阿格拉了。
  在这趟火车上,我的最大收获是对于哈拉帕文明、印度文明、印度的宗教和四大种姓制度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更多的了解。这些了解来源于阿比在火车上的耐心讲解,而阿比的知识并不是来源于他的导游工作,原来他在大学时候学的专业是历史。  我第一次来印度的时候,以为印度文明是发源于恒河的,在德里的国家博物馆才知道印度文明是发源于现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那个时候我以为印度文明是发源于印度河,然后逐渐迁徙到了恒河流域。等我到了巴基斯坦,到了印度河,却发现无论是哈拉帕还是摩亨佐达罗,其文明和宗教的形式与现在恒河流域的文明和宗教似乎没有一丝一毫相像之处,于是,我开始追问,印度河流域的这个古文明和恒河流域的文明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我在巴基斯坦的时候有幸接触过不止一位考古学家,科学家们毕竟是严谨的,对于我的疑问他们都没有给出任何答案。这一次在火车上,我又向阿比提出了相同的问题,他也没给我答案,只是给了我两个日期。  第一个日期是印度河流域古文明所在的时期,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750年,阿比所说的这个时间范围和我在摩亨佐达罗得到的时间范围是基本一致的。第二个日期是现在恒河流域文明的起始时间,公元前1000年,正是这个很关键而我之前又一直没有听任何人明确说起过的起始时间让我彻底明白了,整整750年的空白期,没有人知道在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到底因为什么衰退了,没有人知道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到底是不是在这750年里迁徙到了恒河流域。  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雅利安人的到来,现在的印度人是雅利安人的后代,现在恒河流域的文明也是雅利安人发展起来的,还有佛教和希特勒都在用的万字符,那也是源起于雅利安人的。  从公元前1000年开始,现在恒河流域的文明开始发展了,四大种姓制度也是同时就开始实行的,但是阿比说,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600年这个期间,四个种姓只不过是不同工作的划分,并不存在等级差异。这个说法跟孟买那位女导游的说法是一致的,在孟买的时候我也曾经问过那位女导游关于四大种姓的问题,她很简单的回答我说,四个种姓只不过是区分不同的工作而已。  从公元前600年开始,四大种姓逐渐出现了等级差异,我相信这应该是由于文明程度和社会结构的发展,有了财富的积累,人们的思想不在单纯停留在维持温饱的问题上,等级差异自然就会出现,其实这种等级差异即使到了现在又何尝没有呢。  四大种姓确实是非常明确属于不同职业的,第一等级婆罗门是神职人员,第二等级刹帝利是统治阶层,第三等级是农工商等普通人,第四等级是奴仆。阿比说,从公元前600年开始,四大种姓之间出现了严格的等级差异,但是其中第三种姓里,很多人通过经商等等成为了非常有钱的人,他们不满意于虽然具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却得不到社会的尊敬,因此从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300年之间,四大种姓又发生了变化,严格的等级差异逐渐减轻了,从第三和第四种姓里逐渐又分出了成百上千种不同的分类,主要都是以各种职业为划分方式,人们不再以种姓来区分等级的高低,而是逐渐过渡为以财富、能力等等来区分,并且这样的社会形态从公元前300年一直维持至今。  当我问起英国人对于印度的种姓制度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时,阿比毫不犹豫、斩钉截铁的说,英国人没有造成任何影响。我相信他的话,以前当我对于四大种姓制度并不了解的时候,我就很奇怪,英国人的一纸法律会对一个已经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现在通过阿比的讲解,我了解了四大种姓的来龙去脉,我相信英国人对于这个传统是不可能有任何改变的,这个传统会一直在印度持续下去,也许会一直持续到下一个750年的空白期为止。  好了,现在历史和考古课要下课了,睡神姐也该醒醒了,因为我们已经到站了。
  这是阿格拉火车站,我也不是第一次来这儿了,上回到印度就是从这里坐火车去瓜里尔和占西的。
  今天阿格拉的天气预报说气温是四十八度,而且天空几乎没有一丝云彩,日照当头,骄阳似火,这才早上八点钟就已经热的让人窒息了,怕晒姐这一回可真是经历了磨练,看看她这全副武装的造型,同时还不忘了自拍一下。
  这次到泰姬陵,有个流程似乎跟上回不太一样,上次我们是自己的车直接开到入口,下车就是排队过安检的栏杆,记得当时还因为导游sonu让我们走了一个没有人的通道而被其他几个通道里的人指责为加塞。可是这次是先到了一个貌似售票大厅的地方,然后还得坐一段景区的摆渡车才到了过安检的入口。当时在摆渡车上还遇到另外几个中国人,我跟他们打招呼聊天,但是感觉他们不太想搭理我,也没说几句话,可能都是因为天气太热了吧。
  这就是景区的入口了,我和Helen第一次来时就是sonu让我们从最左边的通道走,结果导致右边两排已经按男女排好的人意见大大的,当时差点吵起来,有几个中国人还拍了我和Helen的照片,我其实特别想知道他们给发到啥地方去了,这样我自己也可以去看看自己丑恶的嘴脸,哈哈。
  这是泰姬陵的大门(不是游客入口,是泰姬陵真正的大门,是沙贾汉给泰姬陵修建的大门),在那片难得的树荫下阿比简单给我们讲了一下关于泰姬陵的一些小知识。但是,就像飞机晚点最常见的原因一样,由于天气的关系,阿比讲的东西我现在很不幸的没记住多少,主要记住了四条,第一条是大门顶上那一排尖塔,一共二十二个,一般认为这是代表泰姬陵修了整整二十二年才完工。这一条上一次的导游sonu也讲到过,但是之后的三条我以前应该是都没有听到过。  第二条是大门门框上那一圈阿拉伯文字,那里面隐藏了一个极为精巧的设计。一般来说,人们在看东西的时候会有近大远小的现象,因此位于顶端的文字按理说应该看上去比位于下方的小一些,然而那些阿拉伯文字从上到下看起来是同样大的,这并不是什么奇迹,是考虑到了近大远小的问题,特意设计成这样的。  第三条是关于泰姬陵里面左右两侧的两个附属建筑,其中右侧的是一个清真寺,这个建筑的存在是非常合理的,在伊斯兰教的任何重要建筑群里清真寺必须是标配,一定会有的。左侧的建筑是一个皇家驿站,有时候如果一些国王的贵客来访,有可能会被安排住在这里,但是这个建筑的存在其实有些牵强,国王的贵客可以安排到皇宫附近去住,为什么特意要在泰姬陵这儿搞个高档酒店出来,原来左侧这个建筑的真正作用是为了保持平衡。关于建筑学上保持平衡这个问题我以前曾经听一位资深建筑设计师朋友给我讲过,他以央视的大裤衩楼为例子,说被烧掉的那个配楼其实就是为了起到平衡的作用而建的。  第四条必须配以图片才能看明白了,稍后再表,先看看这大门的照片吧。
  第四条是个视觉效果,从刚才照片里的大门到泰姬陵的主建筑是挺远的,具体数字我忘记了,有个大几百米是不在话下的,但是在穿过大门之前,从城门的正前方,透过门洞看到泰姬陵主建筑的时候,却会感觉距离非常近,仿佛泰姬陵是紧挨着大门而建的。
  终于到了,泰姬陵,欢乐姐为了看这个泰姬陵可真是“饱经风霜”啊,我这戏称的“舍命陪君子”也几乎成了事实,四十八度的高温,整个景区几乎是没遮没拦,要想把整个景区逛下来至少也要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好吧,不说什么了,为了泰姬陵,前进!
  也不知道是因为上次来我们是排在了第一个,进来的早,还是因为这次来泰姬陵的人就是比上次多,总之在这个传统经典的拍照地点几乎没法拍,全是人。实际上从那个水池边拍照才是最好的地点,但那边人实在太多了,懒得去挤,就在这儿随便拍几张凑合一下了。
  阿比没有跟我们一起进去逛,大概也跟天气太热有关系,我当时也觉得这么热的天,我和欢乐姐也几乎都没有太多听讲解的能力了,不如踏踏实实自己耍一下,拍几张靓照就行了,所以我们暂时跟阿比道别,开始沿着毫无遮拦的路往前走。从这边看泰姬陵感觉清静多了,就是没有了那个喷泉池的辉映。
  在我的强烈建议下,欢乐姐今天的穿着非常到位,看这艳粉色的纯正印度当地上装配上白色的九分裤,在人群里是多么的惹眼。
  这件上衣买的时候还赠送了一条纱巾,也被欢乐姐派上了大用场,话说别看这纱巾并不厚,防晒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在门口的时候阿比说我们如果在里面看到有任何问题,可以记下来,等出来之后问他,这回我这个问题姐被热的也没有问题了,就看到穹顶上这些钩子,这是干啥用的呢?
  好了,从这之后再也没有任何问题了,只有各种美照,或者只能说在大脑已经被热的有点接近死机状况之下勉强拍出来的美照,到底美不美看以什么标准来说了,哈哈。

  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摄影师,看在摄影师如此辛苦的份上,也出一下镜吧。
  继续美照。
  看看这就是我们每次拍美照的时候会带来的后果,无数的人要求跟欢乐姐合影。
  这是泰姬陵后面那条著名的河,当初沙贾汉曾经想要在河对岸再修一座黑色的陵墓作为他自己的陵墓,可惜这个想法还没开始实施他就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夺权并且软禁了。
  这是清真寺,也就是两侧各有一个的建筑之一,这边这个是必须有的,对面那个则是为了保持平衡。
  难得这地方有点荫凉,不容易啊。
  跟我一起去迪拜的水晶姐观察力真是敏锐,看这里也有我们在迪拜看到的那种形式的门锁,可是我第一次来泰姬陵的时候根本没看到。
  粉色配白色,我个人认为是绝配,当然也还需要欢乐姐本身作为催化剂,哈哈。
  看看,本来在这个地方我还没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呢,又来一大帮追星族,害得我俩赶紧逃跑了。
  这一跑就直接跑进了泰姬陵里面,里面按说是不允许拍照的,不过这一回不仅是我们的偷拍大师欢乐姐,还有不少其他人也都在拍照,里面的工作人员不得不跑来跑去的制止。  这两张照片又是偷拍大师的作品,也给大家秀秀泰姬陵里面到底是啥样的。
  按照大部分伊斯兰教圣人的陵墓规格来说,泰姬陵的规模确实非同一般,内部很大,除了最内部的陵墓部分,外面还有一圈走廊,在这一圈走廊里拍照基本上没什么人来管了,于是又有不少人要求跟欢乐姐合影。
  在这泰姬陵里面好歹比外面的太阳地里凉快一点,在外圈走廊里不少人在坐着休息,这地方其实不让人坐的,不过没有人管,于是我俩也找了个地方坐下休息一下。这一回欢乐姐给我拍了一张照片我相当的喜欢,让我依稀又看到了十几年前的自己。
  休息够了,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重回骄阳之下,现在在正对面的就是我们进来的大门,要开始往回走了。
  终于又有点荫凉儿,赶紧进来歇息一下。
  最后这一段所幸都是“有盖子的”,阿比也很神奇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看到了我们,直接走到这边来迎我们了,并没有在一开始说好的集合地点死等。
  这是在泰姬陵里阿比给我们讲的最后一样东西,墙上的花纹有很多是向下的花苞,阿比说这表示的是哀悼之意,垂向下方的花苞表示连花儿也为这位王后的逝去表示哀伤。
  泰姬陵看完了,我们回到车上,这时候又一个天热带来的花絮,因为进泰姬陵的时候有严格的安检,比上飞机之前还严格,任何的液体或膏状物都不允许带入,所以欢乐姐的一支唇膏被留在了车里,现在已经无情的开始融化了。以前我只见过被太阳晒化的巧克力,融化了的唇膏还真是第一次见到。欢乐姐则是心痛不已,因为她没想到这个状况,拿出来往嘴上轻轻一擦的后果是搞下来一大块,是足够用个十次八次的量了。而且据最新消息,这支经受了酷热的唇膏在回家之后到底还是断掉了,可见印度的夏天是多么的具有杀伤力啊。
  看完了泰姬陵,今天的考验却还没有完成,还有一个阿格拉堡,之前我担心欢乐姐会扛不住,问她还要不要去看这个阿格拉堡,但是上网姐已经上网查过了,阿格拉堡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所以还是要看看的,于是我们在离开泰姬陵之后就直接到了阿格拉堡。
  这是阿格拉堡的护城河,据说以前里面是放满了鳄鱼的。
  这东东上次来没见过,是个收放吊桥的设备。
  城堡的大门,当时阿比在讲啥来着,忘记了。
  这张照片绝对不是想拍来看阿格拉堡的当地游客有这么多,这照片是想拍进了刚才的大门之后这条倾斜的路,这样的路有两个作用,第一个是为了让大象好走,第二个目的是如果有敌人入侵,守城的士兵会从斜坡上方往下滚大石头或者大木头,可以非常有效的击退入侵者。
  看看欢乐姐,光是那个“鬼子进村”的帽子都已经不够用了,又加上了一层阿拉伯式的头巾。
  这口大缸,主要的看点是外面的雕花和里面的文字,本来游客是可以手扶铁栏杆撑上去看到里面的文字的,但是今天,铁栏杆上不用说摊熟鸡蛋了,简直是直接能把鸡蛋给摊胡了,根本没法碰。
  在阿格拉堡我拍的照片仍然都是些细节,其实每张照片都是因为阿比讲了些什么才拍的,但是这几张照片里,我已经只记得第二张照片里是大象的形状,其他的全不记得了。
  这应该是跟音乐有关系的,这种形状的镂空雕花一般是为了声学原理。另外一个看点则是至今仍然保留着的纹饰和色彩。
  这个我记得非常清楚,就是在这儿阿比告诉我们说,这个万字符,也就是佛教和希特勒都在用的那个万字符,是源起于雅利安人的。所以希特勒使用这个符号也不是偶然的,人家号称是纯雅利安人后代嘛。
  这又是一个细节,在大多数伊斯兰教的重要建筑里,一般都会有喷泉,并会有水路流经建筑院落的各个地方,这个就是喷泉的出水口,水从右侧那个斜面的上方流出来,一直流向整个院落里的各处水路。
  遥望泰姬陵,每次走到这里都会让我感慨沙贾汉被儿子软禁,最终只能遥望泰姬陵而死。
  这又是一个声学原理,原来墙壁上那些雕花并不仅有装饰作用,更大的作用是避免回声。
  这是一扇公元1030年的木门,本来是一位叫做“Mahmud Ghaznavi”的某重要人物的陵墓的门,这个陵墓和这个门以前都是位于“Ghazni”这个地方。当时阿比给我们讲的时候,我完全没弄清楚这位重要人物是谁,也没弄清楚“Ghazni”这个地方在哪儿。刚刚百度了一下才知道,这位“Mahmud Ghaznavi”是历史上一个叫做“伽色尼王朝”的一位最伟大的统治者,这个王朝所属时期在公元962-1186年之间,在极盛时期占据着伊朗大部、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部分地区、阿富汗、巴基斯坦与印度北部等很大的区域。而““Ghazni”这个地方则是在现在的阿富汗境内。  有一件事可以增强对于这位国王的记忆,现在伊斯兰教所使用的“苏丹”这一名号,正是从这位国王开始的,他就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位“苏丹”。  但是这个漂亮的大门为什么会出现在阿格拉堡呢,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这扇门是被英国人在1849年的时候从“Ghazni”给搬到了这里,但是英国人号称说,这扇门是用檀香木制成,原来是印度一个寺庙“Somnath”的大门,在1025年的时候被“Mahmud”从印度给搬到了“Ghazni”,现在他们只不过是物归原主而已。但这个说法只不过是英国人为了讨好印度民众掩盖自己的抢劫行为所编造的一个彻底的谎言。事实上这扇大门是用“Ghazni”当地的喜马拉雅雪松制成,在装饰上也是阿拉伯风格,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印度风格。  最终想把这扇大门运到“somnath”的想法被彻底放弃了,从此这扇大门就被遗弃在了这里,它静静的站在这里,即像是1842年英阿战争的一个战利品,又像是一个对于东印度公司制造历史谎言的哀怨控诉者。(最后这段源自大门的简介,嘿嘿)
  这张照片,除了欢乐姐靓丽的背影,还要说一下远处露出来一半的那白色的房子。上一次我来的时候,无论是当时的导游sonu还是我正好也听到了另外几位其他导游的讲解,他们都是说那个房子是给当时沙贾汉的女儿,也就是公主们住的。但是这一次阿比告诉我们说,这个所谓是公主闺房的说法只不过是一个讹传,因为这房子的形状很像是女孩子们出嫁时候所乘的轿子。实际上这就是沙贾汉自己的住所,并没有任何公主曾经在这里面住过。
  继续拍一些细节,阿比曾经指着第一张照片里螺旋形的雕花说,这些石头都是非常坚硬的,当初的工人没有任何现代化的设备,纯靠手工完成所有这些雕刻,这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又到了沙贾汉的伤心地,最后他被儿子软禁的地方,现在这里也是整个阿格拉堡里最华丽的地方。
  这里又有一个上次没人讲过的东西,在院落的地面上有一些方格子的图案,这些原来是一种当地游戏的棋盘。而这个院落也正是上次我和Helen来这里时,我们和sonu坐在这儿聊天的地方。
  看这哥俩,他俩是属于自作多情型的,我本来是在拍他们身后的一个东西,结果他俩竟然给我摆出了姿势,我为了不让他们失望,特拍下了这张照片。
  这才是我刚才真正想拍的东西,当初国王的宝座。
  在阿格拉堡我又一次看到了这样的门闩,这回我顺便问了阿比,这样的门闩形式是印度的还是伊斯兰的,一开始阿比说这是印度的,因为他从小就到处都能看到这样的门闩。但是当他听我说我在迪拜也见过完全相同的门闩之后,他说那也有可能这是从伊斯兰借鉴过来的,但是他特意强调说这个问题他并不知道,所以不能肯定的告诉我任何答案。阿比这一点还是比较让人放心的,他不知道的事情一般不会瞎说,是一个敢于承认自己不知道的导游。
  至此阿格拉堡的参观基本结束了,最后这个大厅是当初国王听取民意的地方,大厅里有很多柱子很漂亮,欢乐姐要求拍照,但我实在能力有限,只拍成了这个样子。
  又走上了这条为了走大象和放滚木的斜坡路,在路的尽头就是我们的有空调的车子,然后就可以去一个有空调、有冷饮的地方好好降降温了。
  阿比每次都有个小小的问题,他总是跟司机联系的有些晚,经常会导致我们需要在路边等着车来。在平时这没啥关系,但是在这样的气温下略有些无奈,于是我跟欢乐姐在等待的工夫只得以拍照来消磨这酷热的时间。
  终于车来了,上车出发去吃午饭,现在午饭并不是最重要的,空调、冷饮和冰块才是更重要的。这一天对于欢乐姐真是个考验,一路上我都在担心她会不会出什么状况,还好她熬过来了。到了餐厅里,阿比看到她用冷饮的瓶子冰脸,干脆直接给她要来了冰块,赶紧给鲜嫩的小脸降降温吧。另外可以提一下的是,我特意带着的晒后修复霜这次派了大用场,欢乐姐的小脸在今天的“烤”验之下被晒得曝皮了,所幸那个晒后修复霜的效果相当的好。
  这是我们的午饭,这顿饭味道其实不错,但是因为天气太热了,我俩吃的都不是很多,导致后来阿比还问起来,担心我们是不爱吃这些东西。
  吃完午饭出发回德里,我们这高温之下的印度之行接近尾声,明天去孟加拉,虽然也热,但毕竟是正常范围了,大概三十多度的样子。再到印度大吉岭和不丹就更凉快了,也就二十来度。  回程走高速公路,上次我来这个印度金三角,是走公路从德里去了斋普尔,所以这条高速公路也是第一次走。忘了问问这条路是什么时候开通的,整体路况还可以,不过看上去不太像是新修好的。这一路上没有太多花絮,只有一件事,要说起来也略有些惊险。  从阿格拉到德里大约需要将近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出发的时候是下午三点。早上我们是很早出门,又经过了酷热的一天,大家都有些疲惫,睡神姐自不用说,上车很快睡了,阿比在前座也睡着了,而我这个一般不在车上睡觉的人也感觉昏昏欲睡,不知不觉间也睡着了。然后,我也不知道是啥突然把我惊醒了,我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件事是我们的司机,他的眼睛竟然也是闭着的!  这一下子我立刻彻底醒了,赶紧坐起身,我有了动静把司机也惊醒了,他的眼睛睁开了,但是显然他现在是非常困,睁开的眼睛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又开始慢慢闭上。这时候我灵机一动,拿起旁边半空的矿泉水瓶子开始捏,司机的眼睛只要稍微朦胧我就捏瓶子,咔咔一响司机立刻会清醒一下,就这样我们在矿泉水瓶子的伴奏下又走了大概有二十分钟的样子,终于司机大概是觉得坚持不住了,打上双闪靠边停车了,拿着水瓶下车去洗脸。我趁这个机会跟阿比说,司机刚才差点睡着了,希望他如果不是很困的话最好能坚持一下,别在前座睡觉了,尽量跟司机说说话之类的。  司机回来上车继续出发之后,我不知道阿比跟他说了些什么,然后跟我们说,前面有个服务区,我们会进去休息一下,喝杯咖啡提提神。  这样我们又参观了一下印度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本来我和欢乐姐寄希望于能吃到冰激凌,可惜只有卖冰激凌的车子,却没有冰激凌,而且服务器的餐厅里只有大电扇,也没有空调。七晕八素的我也没把这个服务区拍明白,就这么一张照片算是个记录。
  后边的路上阿比再也没有睡觉,我也是为了让他维持清醒又开始问问题,我记得路上我们开始讨论印度教和佛教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佛教从印度兴起,也曾经在阿育王时期达到鼎盛,最后却又消亡了,到现在只有极少数的印度人是佛教徒。还有佛教其实是源于印度教的,在佛教与印度教之间到底有哪些差异。  关于第一个问题,阿比的答案是这样的,他说印度教和佛教,也包括耆那教和锡克教在内,在印度人眼里其实都是同一个宗教的不同门派而已,所以不能说佛教在印度消亡了,现在印度教的人也会去佛教的寺庙里拜祭,同样佛教的人也会去印度教的寺庙,佛教和印度教是一直并存于印度文明中的。至于说阿育王时期佛教的兴盛,阿比也是说那是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状况所造成的。  关于佛教与印度教之间的差异,坦率的说阿比当时讲的东西我现在有些记不清楚了,我只记得他当时举出的几点不同我认为都是表面现象上的不同,并非本质上的不同。关于这些宗教相关的问题,我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再次跟阿比讨论,甚至也许可以用中文来讨论,因为阿比似乎是下定决心要来中国学习中文了,现在他正在联系中国的大学,希望九月份就能入学。  关于阿比学习中文的事,其实也是在德里、阿格拉这几天里的一个大花絮,一开始我和欢乐姐想都没想就认为他肯定一点中文不会,当然除了什么“你好、谢谢”之外。可是后来我们却发现他其实是略微会一点点中文的,原来他在两、三个月之前已经开始跟一位台湾人学习中文了,这事让我俩惊出一身冷汗,所幸我俩还是比较有口德的人,确实也没欺负他听不懂中文胡乱说什么话。后来我俩就开始挤兑他,非让他用中文讲解,他要是说英文我俩就假称听不懂,而这个坏小子的对策就是在欢乐姐又一次说听不懂的时候把她带到了太阳地里,然后慢慢的开始重新讲一遍,这一举动把在旁边荫凉里旁观的我给笑翻在地,哈哈。  有时候我会想,这一次神差鬼使的又去了孟买、新德里到底是因为什么,现在我开始觉得,也许是人家阿比前世做了善事,老天爷特意派我去帮他的。不谦虚的说,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对他来中国学习中文的事给予了不少很有效的帮助,如果他真的来了的话,尤其是来北京的话,相信我还会帮到他更多。阿比可能并不明白我为什么会帮他,原因也很简单,我自己有个很大的梦想就是能多学会几门语言,可惜到现在一个英文还学不利落,所以当我看到其他人有机会能学习语言的时候,我会很乐意去帮他实现,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宽慰。另一方面,我自己作为一个经常出国玩的人,深知一个异国他乡的人有多么需要从当地获得有效的帮助,那怕仅仅是信息的提供也都是非常可贵的。  不乱扯这些了,回到路上来,这是一个印度宣传不要酒驾的大牌子,沿途我看到过好几次,觉得蛮有意思的,特意拍了个照片。
  大约下午六点多我们回到了德里,这是路过的一片商业区,在德里大型购物商场之类的地方并不是很多,所以我当时还特意想要拍个照片,不过这张照片并没拍好,完全没有体现出来。
  今天还有最后一个项目,我想买一些咖喱,其实我是希望阿比能带我们去真正当地人买咖喱的地方,但是最终阿比还是带我们到了似乎就是我第一次来德里时候买咖喱的那家店。这事也不能怪别人,是我自己的错误,我就不应该跟阿比说我要买咖喱,而是应该跟他说我要去超市。  在商店里我俩速战速决,欢乐姐好像最终啥也没买,我就买了几盒咖喱,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全部搞定,回到停车场,阿比顺便给我讲了这个,是为了带来好运和平安的。
  至此我们在高温酷暑之下的“泰姬陵之旅”就要结束了,明天早上六点的飞机去孟加拉首都达卡,从那里还会再次回到印度,是从大吉岭一带入境,所幸那边的气候已经是完全不同了,不过那边的高湿似乎比这里的高温给我带来了更大的考验,而欢乐姐由于是川妹子,反而比我要适应的多了。  今天晚上就要跟阿比道别了,明天他还另外有团,不能去机场送我们,确实也不太有必要,又是那么早的飞机。  阿比是一位很不错的导游,昨天他问我们还要不要去博物馆,欢乐姐的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对此阿比似乎比我们自己还更加遗憾,显然他是很希望能带我们到博物馆去讲解更多关于印度的文明和印度的历史,像这样的导游确实并不是很多见。  最后我跟阿比道别说,希望以后有机会在中国再见面,他回答说“一定会的”。阿比走了,不过他最后还有一个任务,帮我们点个晚餐。我吸取了昨天晚上的经验教训,虽然目前我并不觉得饿,但是晚饭还是一定得吃一些,不然如果今天晚上再睡不好的话,估计明天我真的就要挂掉了,所以我俩让阿比帮我们跟酒店说,想要跟昨天的早饭一样的炒饭和面条,比较可惜的是,或者是阿比没有理解我们的意思,或者是酒店没有理解,总之最后送来的确实也是炒饭和面条,但跟那天的早餐完全不一样了,没有那个好吃。  今天就结束在这炒饭和面条上吧,明天,将要重回孟加拉了,还记得当初找旅行社报价的时候,人家还说,从德里有直接飞大吉岭的飞机,为什么要绕到孟加拉去。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理解,对我来说,旅游,玩的就是绕,不绕的话,干脆就在家里呆着岂不是最最不绕的吗,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