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韵味悠长的《炉渣灰诗集》

《炉渣灰诗集》是临朐诗人卢长松的作品集。对作者,我几乎一无所知,仅有的一点印象来自冯恩昌老师的谈话和这本诗集的后记。冯老师曾对我谈起,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冶源成立了诗社,卢长松、陈作诗和他是主要成员,几乎每周都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交流诗歌创作经验。在《老诗友王耀东》一文中,冯老师回忆道:“1960年秋天,王耀东从部队回来看家,专程去冶源镇尧洼村我家,约上邻村陈作诗、卢长松,四个诗友相会……在院子里的葫芦棚下,喝着母亲经常喝的黄大茶,一拉就是大半天。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我们是诗友相逢情意浓。都是写乡情诗的,在爱好上有共同点,故谈得投机,论得理合,写乡情诗成为共同的美好理想。这一次相会,在我们写诗的历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四人成了临朐县建国以来最早的诗人,也是成名最早的诗人。”而在卢长松孙子卢青所写《追忆爷爷与诗歌的日子(后记)》中,我了解到,卢长松小时候断断续续上过四年私塾,因家境困难辍学在家种地、养家,但从未间断读书自学。1960年,他曾有上大学的机遇,却又因生活所迫,退学回家当了代课教师,此后就是三十多年的教书育人。期间,他坚持诗歌创作,取得了斐然的成绩。2013年,在卢长松去世六年后,他的《炉渣灰诗集》正式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拜读卢长松诗集,我感觉他虽然号称乡土诗人,但与陈作诗“土得掉渣”的歌谣、冯老师“农家小院”的风情诗不同,他走的是一条精巧雅致的路子,其诗多数不长,但韵律强,动感十足。他的《沂山三题》之《歪头崮》:“天/没碰破/却碰歪了头颅/而姿势还是那么倔强”;他写《老龙湾三景》之《雪化桥》:“雪花爱你/你却不爱雪花/雪花流着泪走了……”;他的《四时四题》之《春》:“老柳举钓竿/垂下长长的柔丝/甩出一河鸭叫……”;《夏》:“太阳吹火/绿沸了/鸣蝉是尖响的汽笛”;《秋”》:“飒然一阵爽风/惊飞了/满树彩蝶”;《冬》:“水和山/都静静地睡了/盖着雪”……均是这样的三句式,构思之巧妙,结构之精确,意境之清新,语言之灵动,不由人不惊叹。
卢长松是冶源镇红新村(原红庙子王舍)人,长期生活在农村,对骈邑大地的农业生产、风土人情、习俗礼节谙熟在心,表现在诗歌上,生活气息浓郁,很接地气。他为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桑蚕大县奉献《桑女》一诗:“窗外月落久/室内灯如昼/夜深桑不稀/蚕肥美人瘦”;他给事关一年好收成的《春耕》增添了诗情画意,《其一》:“泥土翻动着信笺/匆匆急着动笔/写情诗?”;《其二》:“睡足的泥土/翻个滚/闪着寻情的眼神……”;他为农家最看重的过年倾情撰写《春节篇》九首,其中《贴福》:“一个滑稽的倒立姿势/惹得爷爷拍手叫好/福到了!”;《拜年》:“有位诗人说得妙极了/问好后就把好藏好/待到下一个轮回再用”……如此反映农家的真实生活,却又远远高于生活,蕴含着无限的能量。唯有对生活的真挚热爱,对诗歌的不懈追求,才能创作出这样回味悠长的绝妙好诗。
卢长松是喜欢思考、善于思考的诗人。“无论是闲聊中偶然提起的话题,还是偶尔飘过的一缕灵感,小到一花一木,大到人生哲理,都会以诗歌的形式流淌在笔尖。”在这部诗集里,有很多篇章艺术性与思想性并重,值得反复品咂。他写《石市行》之《虾石》:“本有骨有节/竟被那过恭过谦/把腰杆弯成了定格的丰圆”:他慨叹《竹影石》:“看到这一节一节一叶一叶/才知那前有陈琳后有郑燮的说法/大错特错了!”写石头就是写人,写人就要写到人的骨子里,这需要何等深邃的思想啊!卢长松有着深沉的历史思考,他给孙武子、陆逊、周公瑾、李白、郑板桥、王羲之、蒲松龄、李时珍、唐僧等九位历史人物画像,用简洁的词语,展现人物神韵,摹画历史沧桑,具有深远的意义。他写《李白》:“豪气是酒做的/所以吐出的诗篇/醉得千古不醒……”;他写《蒲松龄》:“画的那画皮被盗走了/正在超市里彷徨/想逃到聊斋那里去……”;他写《唐僧》:“脸盘儿长得挺漂亮/心地也很善良/就是眼睛有点毛病”,都给人深深的启迪。
卢长松对诗歌创作要求高,也很勤奋,他“订了好多年的《诗刊》《星星》等报纸、杂志,反复研读、欣赏、学习,对照修改”,养成了严谨细致、炼词炼句的习惯,故他的诗歌几乎首首都是耐读的精品。他的《读诗偶感》之《眼睛》:“文字/时代的五官/诗是眼睛”;《天赋》:“遮面艺术/原本就是诗的/天赋”;《风格》:“从聚蚁成雷的氛围里/蹦出的一行/流着泪的文字”;虽是对诗歌艺术的体会,但无不熨帖入心,反映出高超的创作技巧。他写人状景,一样地精炼准确,一样地诗意盎然,确乎是调遣语言文字的高手、妙手。如《邮递员》一诗:“绿色的蝶/抖两翅绿风/翩翩起舞/穿梭于万花丛中/匆匆传授着/珠联璧合的情粉”;如《石门红叶》《其一》:“嵯峨的/西山中住着个/赶时节的/卖酒翁/飘扬的酒旗/是石门旁火红的峦峰/幽谷热情打开/又胜老客的红烧佳酿/地北天南的游子/哪一个不被灌得/大醉酩酊”。诗人以优美的诗句,如梦的意境,创造出一个诗情的世界,怎不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卢长松有四年私塾熏陶,又一直学习不辍,传统文化底子深厚。卢青回忆自己六岁时,爷爷就教他背诵冯惟敏《观刈麦》,即是一例。他的不少诗歌活泼生动之外,还有浓浓的文化味。他写《春雨》:“一种/很柔很柔的/抚爱/柔得几乎/让觉察/失去了存在/无怪那个/大名鼎鼎的/诗圣/悠悠哼出/细无声的感慨/更无怪/八怪之一的/老先生/泼墨题下/瞒人润花的对联”。诗中两处用典,其一是杜甫的《春夜喜雨》,知道的人很多;其二估计就少有人知晓了,这里指郑板桥的中堂自题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上联让人联想到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下联则与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这幅对联形象描绘了春风拂柳、细雨润物的景象,后被上海豫园万花楼用作楹联。
卢长松从教三十余年,对教师这个职业有着切身的体会,他讴歌《山村老教师》:“脚步踏碎/蜿蜒里的崎岖/灵魂映亮/深邃的幽谷/ 耕朝耕暮/耘风耘雨 心/播进了等待的泥土/撒不尽洁白的肥粉/源头活水汩汩/长出许多新鲜故事/脍炙着四海五湖/人说——/你很清苦/你说——/你是首富/草/黄了又绿/装饰着大山的/祝福”,乡村教师长年累月,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将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成就了代代莘莘学子,也留下美名远扬,这也是作者教育生涯的真实写照。卢长松《自我写照题联》:“一步真一步善踏尽漫漫世路,半世风半世雨酿造清白人生”,毫无疑问,他做到了。
(郑板桥画像)
这部诗集命名为《炉渣灰诗集》,也大有深意。《无题(代自序)》说的很明白:“光和热/已经远去了/唯余一堆/默默的嘱咐/说它/还能/铺垫一条/泥泞小道……”,煤炭燃烧后的炉渣灰,虽然远离了温暖,但依然有它的价值。这显然是卢长松的自谦。读卢长松的诗,我不知不觉想到了欧·亨利,他的小说以短小精悍的篇幅、出人意料的结局和幽默犀利的语言,闻名于世。诗歌与小说是不同体裁,但艺术神韵相通。卢长松诗歌具有精巧的风格、跃动的灵性、深刻的哲理、深长的意味,也注定会为后人铭记。
谢谢文友王兆亮把费心搜集来的《炉渣灰诗集》送我一阅,让我大快朵颐,尽享诗意馨香!盼望更多人阅读、研究卢长松的诗歌,不要辜负了临朐大地上这位具有独特韵致的诗人!
《炉渣灰诗集》,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第1版,定价:22元。
说明:文中后三幅图片来自网络。
写于2019年10月11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