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谢世雄:一件呢子大衣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谢世雄,网名欣然,天门市多祥镇人,1988年毕业于湖北宜昌师专(现三峡大学师范学院) , 爱好文学与旅游。
一件呢子大衣
【前言:在时间与生命的长河里,每一朵浪花都经历过阳光的折射。】
前几天,女儿又从上海寄来一个包裹。里面有一件她的真皮春秋外套。这件女款皮外套是珂莱蒂尔品牌(Koradior),价格比较昂贵。女儿说在上海干洗要200元,太贵。为了节约一点,只好寄回来,要妈妈拿到武汉的干洗店去洗,应该要便宜不少。
我知道这件皮衣服是去年国庆节她大姨送给她的礼物。穿在她的身上又合身又贵气,能表现职场女性浪漫的优雅。应该要好好爱惜。
昨天下午,我开着车带爱人在武汉找了几家干洗店,结果都不如意。要么有的店小没条件洗真皮衣服,要么有的店价格太高。其中有一家干洗店要450元,我爱人气呼呼的扭头就走了。这大大超出了我们的心理价位,也没有砍价的必要。只能回头再想别的办法。不是我们小气,舍不得花这个钱,而是觉得太不值得。你可以宰我,但不要把我当傻逼。
晚上躺在床上一时难以入眠。刷手机逛了一下拼多多和淘宝商城。有一种下意识或者说潜意识驱使我搜寻了一下男装呢子大衣的行情。大多在200元左右一件,高档次的品牌呢子大衣也很少有超过500元的。我知道现如今的服装材质多品牌多款式多,人们的着装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有品位有条件的男士们大多讲究穿名牌,既舒服又有很强的品质感。那种过于庄重刻板又不是很保暖的呢子大衣早已不再时尚。
呢子大衣是上个世纪末的时装潮流。在国家改开之后的服装发展史上留有一席之地。
我的家乡在江汉平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即使在特别艰苦的年代,那肥沃的土地与丰富的湖泊也可以让勤劳的家乡人民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而不至于四处流浪流离失所。之所以华侨多被称为侨乡,除了极少数迫于生活无赖远走他乡,更多的侨胞是为了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这也充分说明了家乡人很有智慧很有头脑。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不久。家乡百废待兴,初露峥嵘之时,我还只是一个初中生。我们村的渔网生意就做的风生水起,家家户户都织渔网,在天门和仙桃的渔网市场处于垄断地位。我一个小男孩也会吃网(家乡人把织渔网叫吃网),利针(织渔网的竹制梭子)在手里上下翻飞不停穿梭,一排一排的网格成型,也格出了生活的情调。那美好的画面永久的定格在了儿时的记忆里。
渔网生意的上下游形成了一个产业链,生意的触角已延伸到了武汉、荆州、宜昌、洪湖、潜江或一些外省地方。有很多赚了钱的人家,就喜欢给自己的小孩买呢子大衣,在当时算很高档的。只有保暖功能的棉袄或军大衣已然落伍。我家的生活条件虽然也有一些改善,但因为赚的钱不多,小孩子又多,父母要精打细算过日子,没条件大手大脚的奢侈。只能平均将就着满足孩子们穿新衣服的愿望。对那些平时穿呢子大衣打领带在我面前炫耀的小伙伴们,我真的是羡慕嫉妒恨啊!
我们那个村子叫严垸村。当时有八个生产队。前塆、后塆、大塆、小塆、新塆、旧塆加在一起有几百户人家,是一个很大村庄,且地少人多。姓严的是绝大多数,杂姓很少。我们家就是那少有的杂姓之一。但我妈妈也姓严,又是本村人。因此在本村我的舅舅和老表特别多。在村里进进出出有一种被我妈娘家人包围的感觉。
当时做渔网生意的几个大老板基本上是我的舅舅辈份。其中有两位是我妈的嫡亲堂弟,也就是我的大舅二舅。他们率先在村里盖起了两栋设计精良装饰考究的楼房,别具一格的楼宇在农村特别的亮眼,比好多城里的私人楼房牛掰。按现在的话说叫乡村别墅。他们是那个时代农民致富的典型,商人的身份彰显得更加光彩。我们家或多或少也沾了舅舅们的光。因此,在我们村最先穿上呢子大衣的要么是我舅舅,要么是我的那些表兄弟们。那是他们的镇身之宝!
如今火红的渔网生意早已暗淡,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新时代很多传统的观念被颠覆,成功的商场人士更多,家乡的变化更大。年少时的那种羡慕与攀比也只是我沧桑人生里的一朵浪花。
一件呢子大衣也曾经是我内心深处绕不过的坎。
二十多年前,穿件时髦的呢子半装或长及脚踝的呢子大衣,里面再配上衬衣领带西服,那真是春风得意风度翩翩好不潇洒。脚上还必须有一双100元左右擦得铮锃光瓦亮的皮鞋,这是标配。穿的有档次走走亲戚或出个远门也招众人青睐,自己也沾沾自喜地令人羡慕。好像这就是人生意义的全部。
曾几何时,在我青少年时代,我为了一件梦寐以求的呢子大衣而伤春悲秋好多年。常言道人靠衣服马靠鞍。很多人包括家乡的一些长辈夸说我长得帅气。而我偏偏因为家里贫寒居然买不起一件呢子大衣。
到了自己在城里工作时也因为工资低而舍不得买来穿。这让我作为一个男子汉自卑了很久很久。总感到有损自己的尊严。我想即便里面只穿一件普通的毛衣,脚上只穿一双布鞋或水货皮鞋,没有那些高大上的搭配,那怕只是拥有一件半装款的呢子大衣也会显得洋气也会让我有一种幸福的满足感。更何况我是一个跳出农门的大学生,在城里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回老家还不如那些乡下的兄弟们穿得体面呢!
等我后来能够满足这个小小的愿望时,已经快到新千年了。呢子大衣已过时。有没有已经不重要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但我后来还是买了一件呢子大衣偶尔穿穿,一来是满足自己的一种虚荣心,二来用以怀念自己当初贫寒的窘境以激励自己努力奋斗。时过境迁,完全没有那种圆梦的快感。现在这件呢子大衣已尸骨不存了。想起来真是有一点好笑,只是当时却不以为然甚至有点惘然。
想到女儿的一件皮衣的干洗价格都与呢子大衣的价格不相上下。心中的那个小九九也就烟消云散了。
穿得时尚固然体面,内心的丰富与强大才能更长久。青少年时期与呢子大衣没有缘分是我出身寒门的无奈,也是我创建幸福人生的动力源泉之一。
天门文艺投稿邮箱:394591538@QQ.com
小编微信号:13807227468
往期精彩阅读:
吴云萍:走呀走呀走家家
曾少华:割肉记
陈玉祥:岳口往事(三章)
叶放牛:《乡愁》
张有为:2020年诗选
张东初:我在卢市新华书店偷书的一段往事
吴云萍:这些年,我结交的江湖兄弟
【新年献词】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对生命和健康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