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安全小常识

江山散文|远去的盐道歌谣 ——川盐古道散记之二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
“桑木扁担两头弯,上挑漆棉下挑盐。才从四川打回转,又要启程下湖南。”流传在川盐古道上风情浓郁的盐夫歌谣,像火一样燃烧在盐夫们的血液中。采访一些挑过盐的垂暮老人,他们唱起当年川盐古道的歌谣,依然有一种热辣辣的情感,有一种沧桑与辛酸的味道。    
01
   太平天国战争和抗日战争爆发期间,长江水上的淮盐运输被中断,清朝和民国政府两次“川盐济楚”的决策,加快了川盐运输向湖北、湖南等地延伸。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川盐济楚”期间,各地商贾纷纷来到利川设行立号,经营食盐和山货。1937年,利川城里组建了一个很大的力夫行,有若干盐帮投入“川盐济楚”的物资运输。力夫行盐帮成员包括“挑二哥”“背佬二”和赶骡子的脚夫这三类盐夫。“背佬二”用竹篓背盐,持一根与臀部一般高的丁字形木打杵,下端嵌入铁尖头,歇脚时就把背篓搁在打杵上,日复一日,打杵的铁錾在坚硬的石头上戳出了一串串石窝。“挑二哥”用一根两头翘如弯月的桑木扁担挑着盐篓子,Y字形的打杵与肩膀一般高,歇脚时用打杵撑着翘扁担。   在川盐古道上,川流不息的盐夫、马队,常年累月把湘鄂西出产的大米、药材、生漆、桐油等农产品运到川东的长江口岸换成食盐、布匹等物资,再运回本地市场销售。   一条盐道就是一个凶险的江湖。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马劳累过度丧生在川盐古道上,有多少人马摔下路边山崖尸骨不存,还有多少人遭遇“棒客”谋财害命?所以无论盐夫和骡马都必须结帮而行。在川盐古道上有“上湖北帮”和“湘西帮”“陕西帮”等庞大的帮派。在“上湖北帮”里又分“利川帮”“建始帮”“巴东帮”“来凤帮”等等。在每一个盐帮属下又分若干小帮,一个小帮最少不得少于10人,最多不超过30人。每帮除了安排一个“带梢”,还要安排1至2名会武功的人,以对付沿途那些坐垭口抢劫的“棒老二”,维护本帮人马的安全。   “带梢”除了跟盐夫们一样负重行路,还要负责人员货物安全以及交接货物,结算劳资等事项,如果途中货物有损失,则由“带梢”负责先行赔偿。“带梢”除了本人所得运盐的劳务费,另外按照本帮人员多少,向每人抽取1—2%的费用作为报酬。   盐帮的帮规主要是“有福同享,有事同帮,有难同当,同去同回,不掉一人”。因为路途艰险,吉凶难测,盐帮内部的禁忌也很多。比如,出行和返程,必须规避“七不出门八不归,逢九出门惹是非”的忌讳;在运盐路上,严禁起床至早餐之前说话“放快”。所谓“放快”,就是说话带有不吉利的字眼,如“鬼、死、破、倒、抢、偷”等等。无论在路上或住宿,都严禁“嘘风打哨”;到了客栈不许对女老板粗言俗语,更不能动手动脚。如有人违反这些禁忌,盐帮内部的处罚也是很严厉的。当然,盐帮的处罚方式不像其它帮会那样进行肉体皮肉摧残,甚至捅“三刀六洞”,这是因为盐帮里每个人都要负重赶路,不可伤筋折骨。所以,对违反帮规的人,一般都是以经济处罚为主。比如,有人清早“放快”,全帮人马当日就要在客栈歇脚一天,而这一天本帮所有人员吃饭住宿的一切费用都要由违规者全部承担。对于靠卖苦力挣盘缠养家糊口的盐夫来讲,这种处罚方式要比受皮肉之灾还难以承受。   在盐帮内部也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为了表示对运输工具的尊重,他们把扁担称为“朝肩”,把打杵称为“挽”,把斗笠称为“蓼叶”。挑二的“朝肩”最忌讳别人踩、跨、坐、骑、扔。   “扛起‘朝肩’拿起‘挽’,挑着担子把路赶。三步当着两步走,年庚三十好团年。”盐夫们一年苦到头,最大的希望就是揣着一点血汗钱,回家过年享受天伦之乐。    
02
   “挑二哥啊挑二哥,上磨肩膀下磨脚,脚板磨得像锅铲,肩膀磨成乌龟壳,遇上‘棒客(土匪)’坐垭口,小心老命不得活!”川盐古道在撑起古代交通商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同时,也留下了盐夫们在苦难征程中的血泪史。   “四十八道河,道道踩水过;三十六道水头钻,七十二道脚不干”……听一听当年盐夫们唱的这些歌谣,就可以想象到他们这一路上爬陡坡、穿峡谷,要钻过多少悬泉瀑布,要趟过多少河谷溪流。   “三角桩是个名,陡梯子爬死人;脚踩石头窝,岩头碰脑壳,手抓野葛藤,小心滚下河。”在云阳耀灵境内的古盐道上有一段最险要的路段叫陡梯子,走过陡梯子的盐夫们说起那那条路的艰险,至今还刻骨铭心。盐夫们一手扒住峭壁,一手扶住担子,两眼盯住脚下的石板路,还得随时注意走在前头的同伙。倘若前头的一换肩,担子会把紧跟后面的“挑二”额头碰伤,甚至把人撞下山崖。   在逼仄陡峭的路上若遇到对面来了负重的行人或骡马,就得赶快让道。每遇这种情况,前头的带梢就会高声提醒:“前有撞呃”,后面的“挑二”齐声回应:“后头快让呃!”带梢又喊:“盯到看到”,后面齐声回应:“莫踩虚了!”长期如此,就连骡马也通人性,晓得与人相互谦让。遇见女人过路,带梢也会提醒后面:“眼睛莫乱瞟,”众人回答:“乱瞟就失了”;带梢又喊:“脚踩稳,身莫偏”,众人回答:“妻儿等你把家还!”   如今跋涉这段陡梯子的人,一般都是重走古盐道的驴友和游客,他们是为了感受盐道的艰难险阻,体验古代盐夫们的苦难征程。看到这些空手爬得气喘吁吁的游客,我不禁心生感慨:同样是攀爬这段陡梯子,过去的盐夫们负重前行是为了挣钱养家,如今的行人却是体验式旅游。前人的求生之路,成了今人的休闲之旅,这就是时代的造化!   在沐抚峡谷的古盐道上,巉岩对峙形成大中小三道楼门。如牛负重的盐夫们一路上挥汗如雨,望年望月早点赶到站点歇脚。一些盐夫都还记得当年的歌谣:“几十道拐不算多,上头有个欢喜坡;上了欢喜坡你莫笑,顶头还有麂子坳;麂子坳你莫歇肩,上头还有三道磵;三道磵你莫停,拐弯爬上小楼门;过完楼门才有盼,腾云驾雾到茅店。”   结队而行的盐夫们,在路途中不是你想歇脚就可以停下来歇一肩的,即便是忍受不了,也要咬着牙跟上队伍。“上七下八平十一,多走一步是狗日的”,约定了上坡下坡和平路歇脚的里程。“清早三步慢悠悠,晚上三步赶宿头”,提醒你早上起步走急了,腿脚容易劳伤,晚上走慢了,就赶不上客栈。   行路难可以咬牙忍受,“棒老二”在古盐道上打劫却最难招架。盐大路上的“棒老二”没有固定的山头和山寨,他们一般是临时啸聚山林,快聚快散。古盐道上的“棒老二”打劫的手段五花八门。在齐岳山上,“棒老二”将过往客商和盐夫连人带货赶进“野人孔”实施抢劫,这叫“关圈”。其它地方的“棒老二”一般是在险要的卡子上坐垭口收买路钱,叫“贿关”。还有官府在盐道上或集镇设卡,征收盐税和土特产税。   民国后期,奉节县南杨乡公所组织起治安巡逻队,专门在土匪泛滥成灾的齐岳山盐道上维护治安,治安巡逻队员的薪酬“羊毛出在羊身上”,向过往客商和盐夫收取“扁担税”。   川盐古道官匪雁过拔毛,盐夫苦不堪言:“儿孙长大莫挑盐,正月挑到腊月间。草鞋磨难好多双,过年没得刀头(祭祀的肉食祭品)钱。”    
03
   云阳至利川古盐道上有座状元坟,坟墓里埋藏着一段凄美的爱情传奇。   相传清咸丰年间某一天,一位小姐骑着骡子路过东营沟下面的古盐道,在梁桥上歇脚的挑二哥对小姐一见钟情。小姐戏谑这个粗狂的“挑二哥”,叫他挑着担子追赶上她的骡子就答应。谁料这挑二哥居然挑着担子一口气爬上了山顶,终于追上了小姐。   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爬陡坡跑赢了骡马,这该是怎样一条有血性的汉子?小姐兑现了承诺。谁知挑二哥完事之后,竟然一命呜呼。小姐不忍心丢下挑二哥,哭哭啼啼央求过往盐夫们帮忙草草掩埋了挑二哥的尸体。后来小姐生下一男孩起名念初,念初长大中了状元,按照母亲的指点一路寻找生父墓地,在坟前立了一块墓碑。此事在川盐古道流传开后,这座坟墓起先被称作“逍遥坟”,后来人们念初不忘生父,谨守孝道就改称“好儿坟”,再后来又更名为“状元坟”。坟前那座简陋的无字碑,见证了这段舍生忘死的盐夫奇缘。   千百年来,川盐古道上发生的那些荡气回肠的爱情传奇,一代一代传唱的那些爱情歌谣,无不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有的演绎成了千古绝唱。   盐夫们长年累月奔波在川盐古道上,与他们接触最多的只有客栈里的女人,时间一长,难免也有对眼的,一来二去擦出了火花。有位年轻的盐挑二爱上了店老板的女儿,店老板的女儿也暗恋着这位挑二哥。清早,年轻的盐挑二哥跟帮出发了,店老板的女儿两眼含泪,倚在门前的槐树上,盼望着挑二哥早日归来,“情妹门前一树槐,手扳槐树望郎来。娘问女儿望啥子?我望槐花哪时开,差点说出望郎来!”   如果说这首情歌含蓄地表达了客栈姑娘与年轻盐夫缠绵的爱意,下面这首盐道歌谣,却质朴赤裸地表达了客栈女老板暗恋挑二哥的一片痴情:   “挑二哥啊,你莫忙,你忙起回去做哪样?种田有你哥和嫂,做饭有你爹和娘;挑二哥啊,你莫忙,你忙起回去做哪样?去年进店歇一晚,今年你没来打一望;挑二哥啊,你莫忙,你忙起回去做哪样?短命挑二哥心肠狠,欠得得姐儿泪汪汪!”
盐夫们往返千里古盐道上,征程苦难煎熬,生活尤其单调。他们口头创作的这些盐道歌谣顺口好记易流传,成为他们的“精神鸦片”。其中一首歌谣还孕育出了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   《龙船调》的母本就是柏杨坝民间灯歌《种瓜调》。民间灯歌最早源于川盐古道云阳县蔈草古镇和相邻的奉节县柏杨坝古镇上。《种瓜调》从正月一直唱到十月:“正月是新年(哪咿哟喂),瓜呀子才进园(哪喂)。今那月儿梭,明那月儿梭,阳雀叫(哇)八哥鹦哪哥。妹娃要过河(哇),哪个来推我嘛?我就来推你嘛!艄公你把舵扳呐!妹娃儿请上船呐!哦咿吙喂呀咗哦喂呀咗!把妹娃儿推过河(哟喂)……”   将柏杨坝民间灯歌《种瓜调》传唱到川盐古道上的歌手之一就是来自柏杨坝古镇上的盐挑二瞿廷生。当年血气方刚的瞿廷生身材高大,面色黝黑,一身好力气更有一副好歌喉。他在盐帮里有两个绰号:一是“盐篓子”,80斤或100斤的盐篓子他可以挑两个;二是“歌篓子”,从四川下湖南,从湖南走四川,一路上以歌会友,好像有唱不完的歌谣。这位土家歌郎一度名扬千里川盐古道,也赢得了不少姑娘少妇的芳心。老家的人却认为他力大不养生,挑了几十年的盐没有攒到钱,倒是攒了一肚子歌谣!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利川县文化馆干部周叙卿和黄业威到柏杨坝采风,对当地民间灯歌《种瓜调》进行加工排练,几易其稿定名《龙船调》。1957年3月,《龙船调》被推荐参加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受到了中央领导的赞扬。后来由专业歌舞团和一批著名歌唱家将《龙船调》搬上了全国文艺舞台,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龙船调》列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2004年1月,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新春音乐会”上演唱《龙船调》,震撼了世界音乐殿堂,2007年《龙船调》乘上“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响彻太空。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在川盐古道上传唱几十年的土家灯歌《种瓜调》演变成了《龙船调》,正是这只土家人的“龙船”,从清江源头驶向了世界!
作者简介
作者:劳神,本名:孙朝运,男,中共党员,湖北省利川市人。先后在利川广播电台、利川日报社从事编辑记者工作,任过《利川日报》副总编辑。退休后学写文学作品,在光明日报阅读公社公众号、《作家前线》等网络平台和报刊发表散文小说40余篇,其中3篇散文入选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专辑。2020年3月16日注册江山,现已发表作品25篇,并任江山“柳岸花明”社团编辑,希望在这个文学平台,与江山文友一起快乐创作。
编者按
散文《远去的盐道歌谣》,讲述了当年流传在川盐古道上风情浓郁的盐夫歌谣,它像火一样燃烧在盐夫们的血液中,有着一种沧桑与辛酸的味道。在川盐古道上,川流不息的盐夫、马队,常年累月地把湘鄂西出产的大米、药材、生漆、桐油等农产品运到川东的长江口岸换成食盐、布匹等物资,再运回本地市场销售,每一条盐道就是一个凶险的江湖,留下了盐夫们在苦难征程中的血泪史。在云阳至利川古盐道上有座状元坟,还埋藏着一段凄美的爱情传奇,见证了一段舍生忘死的盐夫奇缘。如今跋涉这段陡梯子的人,一般都是重走古盐道的驴友和游客。当年在川盐古道上传唱几十年的土家灯歌《种瓜调》也演变成了《龙船调》,震撼了世界音乐殿堂,2007年还乘上“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响彻太空。这篇文章润笔有方,行文通畅,详细地介绍了古代川盐古道上盐夫们的苦难坎坷历程,以及传说中凄美的爱情故事。作品形散而神不散,构思新颖,有感而发,画面意境真实生动,见解独到,将万千感慨落笔成文,其中流淌着动人的盐夫歌谣,令人耳目一新。文笔朴实温馨,论述清晰,满含着对盐夫们真挚的情义和赞美,情感饱满奔放,仿佛这些人、这些事、这些景,就在我们身边。品读佳作,问候作者!热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9240003】江山文学网
江山文学网是创作群体最为广泛的文学原创网站。
开设栏目有:长篇频道、短篇频道、情感小说、传奇小说、散文、杂文随笔、影视戏曲、电影剧本等。
其中江山“萌芽”是全国中小学生习作园地,专门选拔优秀编辑指导,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社团简介
社团:柳岸花明 社长:老百 成立于:2015-10-09副社长:刘柳琴副社长:安平静好君社团总编:醉里清风常务社长:志华执行社长:金佑重阳荣誉社长:禾下土荣誉社长:梦中楼兰社团顾问:寒塘瘦石社团顾问:春燕蓓蕾散文主编:王小鱼散文主编:清风爽爽小说主编:钟远小说主编:水墨灵溪古韵主编:枫叶飘零诗歌主编:晓雪评论部长:迎冬寒梅微信推广部长:蔡凡编辑:老百醉里清风梦中楼兰我是一片云儿安平静好君守山人钟远晓雪枫叶飘零王小鱼刘柳琴水墨灵溪金佑重阳紫雲晴雪柳岸编辑部清风爽爽蔡凡劳神志华蒋平明月梅花评论员:老百安平静好君梦中楼兰阳光彩虹年琪蓝色创想安平静好君断冯引联枫叶飘零王小鱼金佑重阳刘柳琴春燕蓓蕾落豋清风爽爽寒塘瘦石醉里清风迎冬寒梅寒塘瘦石雁南宗旨:这儿是草根文学者的园地,爱好文学的朋友来吧,柳岸给你一个平台,你尽情来展示你的文才与风采。柳岸社团只接收原创首发稿件(发表在纸媒、个人空间的作品除外)。论坛:柳岸社团招聘编辑,希望有志之士前来加盟,一同打造柳岸。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扫码二维码关注我
制作:绝版红枫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