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猴子捞月的故事(“猴子捞月”的故事,原来暗藏玄机!)

猴子捞月的故事

猴子捞月的故事,几乎无人不知,真正了悟其中深意者,能有几人?

猴子捞月的故事,真正的出处来自于《法苑珠林·愚戆篇·杂痴部》。
《法苑珠林》是我国佛教文献中极其珍贵之一部书,类似于百科全书性质,猴子捞月是愚戆篇的一个故事,愚戆,就是愚笨的意思。
故事大意如下:
一群猴子路过一口井,发现井中倒影着月亮,它们以为是月亮掉入了井中,所以在老猴子号召下,挽着树枝,串成一串,老猴子在上,小猴子在下,想把月亮打捞上来。
历经各种周折,最后一无所获,就在猴子们筋疲力尽之时,它们停顿了下来,坐在井边,抬头一看,发现月亮完好无损的挂在天边,从未有事,虚惊一场,白忙一场。

作者把这个故事放在愚戆(gang)篇,杂痴部,大家就知道其中的寓意。
如果将这个故事和我们的生活做一个链接,你自然会发现背后的玄机。
【关于“猴子”】
这里的猴子,就是每个人内心的“心猿意马”,妄想弛求,也就是西游记中唐三藏的最终要识破和降服的弟子。
每个人的身体,本身不需要太多,食能饱腹,居能容身即可。真正让人们奔跑追逐的,就是内心的“心猿意马”,所以故事中用猴子来表达。不是身体需要,而是内心的“猴子想要”。
未觉醒之人,被内心“心猿”牵动,而且不是一个猴子,有很多猴子,各种需求欲求探求,所以故事中有很多猴子串起来,一起打捞月亮,就是这个寓意。

老猴子串联着小猴子,老猴子殿后,小猴子打前阵,一起在错误的方向打捞月亮,这是一个微妙的比喻。
集体意识一代代相传,如果上一代打捞财色名利,往往也会催眠后代继续追逐。
放眼望去,熙熙攘攘,皆为名来皆为利往。如果长辈中有人觉醒,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自然会影响后世子孙,唤醒家族,停止打捞,勿在错误的地方用功。
父母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停顿和觉醒。停顿以识破这场打捞的游戏,觉醒以发现生命本来的圆满,从而立足圆满,终结烦恼,奉献此生,享受此生。
没觉悟之前,人们生活的常态,就是跟随内心的“心猿”,不断在错误的地方打捞。
有人打捞财色名利,有人打捞意识境界,世俗之人打捞有形,灵修之人打捞无形。总不能当下停歇,劳苦身心,踏破铁鞋,终将领悟“一场空”,方得最终停歇顿悟。
【关于“圆月”】
圆月,寓意本来存在的圆满,一直都在天空,从未丢失,也未遮蔽,一直朗照。

猴子们打捞的月亮,就是人们所追求的圆满、极乐、富足和平安。这些东西到底在哪里?是在井中么?是在老猴子所说的方向么?
世人追求醒悟,匆忙学修,殊不知方向比方法更关键。生命本来的圆满品质,从来不在追求的远方,而在追逐的当下,眼前风景,最易错失,当下圆满,反被错过。
猴子们在错误的地方打捞,最终身心俱疲,一无所获,恰逢其时,终于停顿下来,抬头一看,圆月一直都在朗照,何曾遗落?
这就是追名逐利,追玄求妙之人,最终注定一无所获,或许只有那个时候,停顿,顿悟的契机,自然显现。
生命本来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天网恢恢,当下醒来,一无所缺,圆月当空,何须奔劳。
只是世人能够当下息心者,寥寥无几,不经过打捞自然休歇者,往往需特殊因缘。
圣人教导,发自肺腑,恳切教诲,去欲还本,放下随缘,去人欲,存天理,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当下息心,一切自然成就。
世人却恰恰相反,到处攀缘,不断求取,欲望丛生,不倒不歇,非病苦袭来,非困顿缠身,不会彻底释然。
有的人需要一番打捞方得停顿,有些人一念心歇,顿见本真,此番表达,仅供有缘人相印相知。
【关于“无所得”】
猴子们最终一无所获,啥都没捞到,这个寓意妙不可言。
心经中说:因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这是这场游戏必然的结果,捞取有形物质,捞取无形能量境界,最终都是无所得。过来人早有提醒,奈何追求者仍旧前赴后继,不知停歇。
“无所得”,看似是一个让人害怕的结果。其实,这是最大的“好消息”。
“因无所得”,所以不要执念于得失,不要挂念于有无;
“因无所得”,所以不要执意于目标,不要贪念于结果。
因无所得故,所以安然地体验当下,安心地活好当下。
因无所得故,所以不畏将来,不念过往,此刻就是生命最重要的时刻。
因无所得故,所以无我无他,一切自然发生,不需劳心,不需费力。
因无所得故,做时全心全意,事来则应,事去不留,干净利索,心无挂碍。
因无所得故,君子坦荡荡,心怀常空寂,当下心满意足,极乐不在他方。
大众误以为可以打捞到月亮,可以真正拥有财色名利,可以真正持有各种境界,所以才忙碌不休。正是“有所得之心”在背后驱使。
圣人直接揭示根本,因无所得故,当下息心,顿见本来圆满。
【结语】
猴子捞月,一个故事,万般妙意,不亚于一本经典,一位明师,只是太多人错过了故事的深意。
说猴说月,说捞说停,都是隐喻,有缘之人,自得启悟。

猴子捞月的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