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小常识

卢氏文苑 | 李帅:家门口的那片竹园(外一篇)

家门口的那片竹园

文/李帅

山上家里的大门外有一片竹园,竹子挺拔茂密。麻雀在竹梢嬉戏,斑鸠在里面做窝,就连家里养的几只鸡,晚上也卧在竹枝上休息。它们互不打扰相安无事,不像邻里之间时常磕磕绊绊。

这些竹子是在我上小学时从别处移植来的,那时只有十几根,钢笔粗细,很弱小。三十来年过去,竹子已经有十几米高,比擀面杖还粗,郁郁葱葱的一大片。家里需要一根晾衣杆了,就到竹林锯一根用;哪里需要顶一下,也到竹林里锯一根用,很是方便。

Hello

March

竹笋竹林

每次回家不管早晚,躺在床上都能听到麻雀叽喳声和斑鸠的咯咯,偶尔听到大母鸡上上下下的扑腾声,此起彼伏。每天早上是叽叽喳喳麻雀声唤我醒来,等我走到竹园边上的时候,他们却都扑扑愣愣地飞走了,看到自上而下翻卷着枯竹叶落下,但大母鸡是不怕的,仍然在竹子上卧着。我想可能是我回来的次数不够多,飞鸟们对我过于陌生。

伴着一缕阳光,我心头涌上了几句小诗:

鸟鸣唧唧清风徐,炊烟袅袅饭菜俱。

一缕阳光入窗来,田园秋色惹人迷。

每次回家,母亲总要为我好好做一顿饭,有机会我也会上手操作,给家人炒几个拿手菜,然后坐在竹园里,吃着饭,风吹过来,竹枝轻轻摇摆着,与父母说说话,喝杯啤酒,或者邀几个好友在竹林里吃着烧烤,划拳喝酒不亦乐乎!待吃饱喝足,躺在竹园里的椅子上,睡上一小会儿,就像神仙般的惬意!

九月,城里头仍然是酷热难耐。周末带着家人回来住上一夜,院子里凉风习习,喝着茶水,诗句又自然涌上来:

城中秋虎仍作威,寺河已是秋意浓。

葡萄架下品香茗,硕果累累丰收景。

果农付出的是辛劳的汗水,盼的是丰收的果实。人间四月芳菲尽,山上苹果花始开。这两年政府为扩大家乡苹果的知名度,建设性地举办盛大的苹果花节,邀请各大媒体和客商参加。周末我回去凑个热闹,自然要邀上三五好友。面对竹园边上的果园,又忍不住一首拙作:

半山烟雨半山绿,一把春韭一口鲜。

苹果花开丰收年,美丽家乡寺河山。

今年春节,我照例在家过年,这个冬天是个暖冬,城里基本没有落住雪。腊月二十九回到家,孩子们一下车就看到竹园四周躺着一尺多厚的雪,立马兴奋的不得了,拿起铁锨来玩雪。天空放晴时,雪化为水,滋润着这片竹园,就像家乡的山水滋养了我。

过完年我就匆匆的下山,却时逢疫情爆发,接着是封路、封小区,离我只有几十公里的家,竟然过了一个月都不能回去。好不容易等到昨天道路解封,恰好是母亲的生日,我带着家人回家。阳光暖暖的,山上人口少,空气又新鲜,也不用担心受到病毒的袭扰。

早上自然是在鸟叫中醒来,和父亲在竹园边上,一边劈柴一边拉话,不觉间已到饭点,吃过早饭,我们到果园里挖白蒿和小蒜,俗话说“正月茵陈二月蒿”,白蒿的药用价值是在泛绿之前,正月为好。今天是正月的最后一天,正是吃白蒿的好时候。“二月小蒜,香死老汉”,用白蒿拌面蒸麦饭,小蒜炒熟加水当佐料,放在一块一拌,健康又味美。此时我的诗意又来了:

草中茵陈半含翠,红头小芽破土长。

辛勤耕作在田园,春种秋收果飘香。

小蒜毛茸茸的,红嫩嫩的,刚露出地皮,一镢头下去,就挖一大把,蒜头又白又圆,不大一会儿,就挖了几袋子白蒿和半袋小蒜。洗净切碎,不论是炒鸡蛋还是摊煎饼,都是人间美味。

午后带着这些家乡美味下山返城,走的时候,竹园里的鸟儿们又扑愣愣地飞了起来,老家的这片竹园就这样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下得山来,呼叫几个好友,与他们分享着浓郁的家乡美味。看着他们惊喜的目光,我的心头美滋滋儿的。

Hello

March

白蒿小蒜

End

(外一篇)

暑假游记之打卡朱阳关

朱阳关的手工挂面和玉米糁

从武当山下山,我们一行开车就往回走,天快黑时下起了小雨。导航提示:“前方隧道塌方,请司机朋友提前绕道通行”。我们只好从附近的出口下高速,来到最近的黄陂镇,吃了一碗分量十足的牛肉面,找了一家宾馆暂时住下。

第二天天气放晴,空气清新。我们用过早餐沿国道又上了三淅高速,前方不远就是朱阳关镇。在端午节的时候,我曾和朋友开车去过朱阳关一趟,朱阳关的手工挂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阳关和栾川县的叫河、南阳的西峡县交界。那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河里曾有不少的娃娃鱼,现在又建了一个大鲵湾景区,放养有不少娃娃鱼。我虽然爱好美食,可那是保护动物,可不敢打它的主意。

来到朱阳关镇街上,还不到午饭时间,我们就先在镇子上转转,镇上有好几家手工挂面专卖店,朱阳关的手工挂面是三门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三门峡其他地方的手工挂面相比,品种丰富:长的,短的,粗的,细的,且一律论斤卖,7元一斤,价格公道实惠,同行的几个人还挪揄我说,你不会是托吧?不买挂面行不行啊?……我觉得粗的吃捞面还不错,就买了几斤,其他人也陆陆续续买了一些。

我们转到了一家磨坊,店主正在磨玉米糁,大家对玉米糁十分感兴趣。和店家一番讨价还价,以1.2元一斤的价格买了不少,玉米糁是现磨的:玉米淘洗干净控水,上磨几次分出大的中的碎的和玉米面。因为这里的玉米是春种秋收,生长期长,光照充足,熬出的汤色油亮,味道绵长。后来一统计,五六家人竟然买了100多斤。

在朱阳关街上七拐八转的就到了饭点,我们找了一家看起来比较干净的饭店,点了几盘素菜和卤肉。卤肉是35元一斤,我点了一只耳朵和一套护心肉,两箱啤酒,一盘炒面。这里的饭菜十分实惠,卤肉论斤卖,炒面一盘足够两个人吃。几杯啤酒下肚,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大家纷纷总结此行的感受,还是觉得这顿饭吃得最滋润。

我们吃饱喝足返回上三淅高速,打道回府,暑期的襄阳——武当山——朱阳关之旅愉快结束。

后来,几个月过去了,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还津津乐道着挂面的筋道和玉米糁的香甜,并说着若是有机会再去买些的话……

作者简介:李帅,现年42岁。1996年毕业于豫西师范灵宝分校,同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通过成人高招考取洛阳师范学院,2000年取得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专科科学历,2011年取得平顶山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20余年来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三门峡科学骨干教师,灵宝市二小教学名师,政教处副主任。

编者推荐:一次自驾游,随机邂逅小镇朱阳关,在小镇逗留时喜欢上地方特色食品:朱阳关挂面和玉米糁子,地方风味在旅行中为味蕾增添了几分难忘的味道和绵长的思念!一片竹林和着鸡鸣鸟叫,相闻间勾勒出一幅清静祥和农家生活全景,回忆一次次重叠出作者对家刻骨的爱恋;挖白蒿、小蒜成为疫情防控间最美好的时光,在作者心里,踏青、摘春是对正常生活的一种期盼,在这期盼里,浅浅的欢心附着在疫情防控的特情下,若隐若现出淡淡的忧愁!请大家伴着作者清新脱俗的文字,感受那颗悸动的春心吧!(欣燕)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卢氏文友群主办

文学顾问

牛爱民 任耀榜 宋海峰

李宏文张银成 周天鹤

董建中 韩成章

(按姓氏笔画排序)

文苑编辑部

文苑总编:知一和

文苑主编:卢一辉

执行主编:张淑清

责任编辑:张一瑞 张欣燕

一一一一:程向楠 邹一楠

一一一一:李一璇

本期校审:张欣燕燕

本期编辑:张淑清

投稿信箱: 一一一 一一一一 LSWY1818@163.com

▊声明

感谢关注《卢氏文苑》。网站与公众平台转载《卢氏文苑》所刊发的文章,须征得《卢氏文苑》授权,并请注明出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平台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平台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法律援助单位:

河南共同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

宋海峰律师

长按识别

关注我们

请点击“写留言”,留下您的精彩评论!点击“在看”推介给更多的微信好友!投稿作者请提供简介及照片,切忌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