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灌河文学 · 散文 | 许培良 :勤俭燃亮了我生活的道路

勤俭燃亮了我生活的道路◎许培良
早在三国时代诸葛孔明就在《诫子书》中提出“俭以养德”,其含义是说,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同样,“俭以养德”作为我们这个家族的光荣传统,也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来。
我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农村,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且不遑论什么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三大件”,就连衣食问题都很难解决。
艰难困苦,铸就了我们坚韧顽强的意志。为了生存之大计,父母亲几乎终日操劳,他们奔波在农田间,忙碌在百年茅草小屋中。生产队里按人口、按工分分的粮食极为有限,所以每每到了初冬或初春,父母亲经常带领我们去田间捡冻红薯、挖野菜,去沟壑畔打柴禾,以度过那些缺粮断草的日子。
那时,到了吃饭的时候,父母亲总是紧盯着我们,看看饭桌上掉了饭渣没有,饭碗里是否还有剩米粒?如果被发现有问题,父母亲都要严肃地批评我们一番。父亲更多的时候,要给我们反复地背诵唐朝李绅《悯农》中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打那时起,我们都渐渐地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在计划经济年代,穿衣需要靠布票,而布票都是限购的。那时我家姊妹众多,穿衣着实是个大问题。没有别的法子,姊妹几个的衣服就“接力棒”式地穿,不合身就稍加进行剪裁、改造;倘使衣服有了破洞,就打补丁,也有时补丁摞补丁,当时曾流行着这样的俗语,“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物质窘困的岁月里,只要肯动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
历史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再困难也要上学读书,这是父母亲一种极为朴素的意识。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亲及时送我去村小读书。夜里,母亲用拆下来的花花绿绿、色泽不一的旧衣布片,为我缝制了最为简单的书包。上学时挎到肩上,那种感觉还是蛮幸福的。
读村小的时候,我不舍得买现成的学习用本,就到当地供销社买来8分钱的一张大纸,数次地用剪刀裁成32K,然后针锥、针线订做起来。那时因为用纸紧张,当本子正面用完后,我就将反面接着用,无论是写字,还是验算算术题,都是将纸张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那时,放了晚学,吃罢晚餐之后,我常躲在墙壁一角,燃起一盏微小的、昏黄的煤油灯,孜孜不倦地做作业。煤油灯是父亲自制的,为了节约煤油,我总是将灯芯调到最小处,因为当时煤油(又称“火油”)也是实行供给制,用起来必须极为节省。就是在这样的煤油灯盏下,我度过了那些难以忘怀的岁月,后来,我考上了大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历史是一面镜子。40余年过去了,迄今已进入了物质丰盈、衣食无忧的新时代。勤俭质朴的生活,却一直是我不变的操守与追求。我继承了父母亲这种美德的基因,我也会将这种美德传给下一代。勤俭犹如一盏明灯,将永远照亮我生活的道路。
勤俭质朴的生活,却一直是我不变的操守与追求
质朴ZHIPU
作者简介
许培良,山东平度人,中学教师。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文学作品散见于《作家报》《青岛日报》《湛江日报》等数十家报刊杂志。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扫码关注“灌河文学”

扫码阅读《云梯关》电子书
温馨提示
近期热点:
“我心向党”主题征文活动
参赛时间:
2020年7月1日~2021年3月10日
通知链接如下:
灌河文学 | 响水县关于举办 “我心向党”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