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土灶台的记忆 (散文) / 王林祖 甘肃兰州

在我的家乡,农村过去一直使用的是土灶台。现在还用,不过已被装砌得光亮讲究了许多。这种土灶台,农村也叫柴火灶,但不光烧柴,农作物秸秆,玉半杆,小麦秆,玉米芯,豆秧瓜秧,反正只要能烧的都可以。做出的饭菜味道醇厚绵长,具有人间烟火气息,一直为我所衷爱。
柴火灶由烟囱、灶台、灶膛、灶门、灰槽等部分组成。上下两个灶口,以铁制的炉架为分界,上面一个灶口是用来添柴的,现在大多安装了灶门。下面那个口用来清理燃烧后的灰烬,也是燃烧时候的进气口。
烧柴火的时候,柴禾放在炉架上燃烧,然后关闭灶门,产生的废气从烟道排出。民间一向对土灶都很重视,衍生出祭拜灶神的传统习俗。土灶设计得是否合理很重要,设计得好既省柴禾又少烟,灶房没怎么被熏黑,设计得不好费柴禾不说,还烟熏火燎的,灶房被熏得黢黑,每年都要用长扫帚打扫房梁和墙壁上的扬尘;烧火,看似简单,实则学问亦很多,即便是农村出身,仍有一部分人不会烧火或烧不来火。不会烧火者,不懂得提前清理灶膛和灰槽里的炉灰,添柴时,生怕灶膛里的柴禾燃尽烧完火熄灭,所以总不停地往灶膛加柴。灶膛被柴火塞满,燃烧不完全,大量的浓烟不能及时从回烟道进入烟囱,逆流到灶门口,与火焰一起形成火烟。导致火烧不旺烟火熏人。我们小时候有时抢先烧火,主动坐灶前并非是为了专心烧水,而是为了取暖,经常弄得灶房内烟雾弥漫。这种土灶,使用几天,锅外壁就会形成一层厚厚的烟锅巴,受热效果就会受到影响。须定期铲除。有经验的家庭主妇,用粗沙砾将锅外壁擦一擦,烟锅巴就蹭刮下来了。
我上中学时期,由于每晚看书学习较晚,冬季便睡在厨房。厨房有一个一米多宽的炕,冬日煨得十分温暖。母亲早晚在灶间做饭,我们有时边烧火边看书,或坐在炕上学习。许多个冬日就是这样过来的。
早上,我正睡着,母亲进来生火,轻轻一推,“哐当”一声,门闩就开了。母亲进来,拉亮电灯,将灶膛上的锅移开,用火棍将里面的灰清理掉,炉箅上薄薄的一层时,就将准备好的废纸揉成团,准备好火柴。然后,就听见撅硬柴的声音。之后是“擦”的一声,火噗嗤被点着。带火苗的废纸被塞进灶膛,再加进一些细软的柴禾,火苗一下子从底部窜上来。母亲将一些包谷芯和撅的硬柴塞在里面,锅内添一瓢水,架在火上,呼呼的风吸火苗的声音一下子从灶膛内传出,烟从排烟洞被风一溜烟吸了出去。灶台起先是冷的,所以有时少量烟就从锅沿边挤出来,轻轻袅袅弥漫开来,氤氲流转,好似神仙所腾驾的云雾。火稍大一些,烟就消除了。
有时,刮东南风或西北风,烟囱出烟不利,灶塘内的火好半天都燃不着,母亲喃喃地诅骂着。我将头从被窝内钻出,顺手在枕边本子里撕几张废纸递给母亲,火很快就着了!她给火上加煤,给锅内添满水,然后去给羊和鸡一些饲料,等不到一刻工夫,锅内的水就已冒大汽。母亲淘米下锅。我起来,洗刷完扫院子。屋顶的烟时浓时淡,袅袅上升。有风的时候,被风左右,一飘出便四散开去。一会儿的工夫,饭就熟了。
农忙时节,我有时做饭,就让父亲给我烧火,父亲抱来一大捆柴,就坐在灶间烟熏火燎地开始烧水,他慢条斯理,灶口挤出的烟熏到他,但父亲从来不以为意,也从来不催促做饭技术并不熟练的我,他似乎很乐意坐在灶前,直到饭熟,才起身拍拍身上的土,不紧不慢地吃饭。很少情绪急躁的父亲,稳慢的个性带给我非常深刻的影响。
随着时代发展变迁,煤气灶、电磁炉在农村使用很普遍,既干净又省事。柴火灶使用的频次少起来,甚至只在逢年过节时才发挥它的作用。但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土灶台的实用性优越性仍无法替代。虽然过去的生活场景已渐渐离我们远去,然而关于它的记忆却依然难以忘却。那是岁月的记忆,也是幸福的味道。
作者简介:王林祖,甘肃人。中学教师。喜爱写作,音乐。已发表作品百余篇。作品见于中国散文网、《新长江文学》、《微文美刊》、《齐鲁文学》、《西北文学》、《秦岭文学》、《兰苑文学》、《作家驿站》、《南粤作家》等。笔耕不辍。曾多次在参赛中获奖。喜欢学习,追寻心灵深处的真善美。
作者往期作品精彩回顾: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读书人 (散文) / 王林祖 甘肃兰州
春雪 (散文) / 王林祖 甘肃兰州
新楼(散文) / 王林祖 甘肃兰州
三年级戴红领巾(散文) / 王林祖 甘肃兰州
寒衣节随笔 / 王林祖 甘肃兰州
乡村五月的记忆(散文) / 王林祖 甘肃兰州
浇 水 / 王林祖 甘肃兰州
我与太阳肩并肩(散文诗) / 王林祖 甘肃兰州
五月的雨(散文) / 王林祖 甘肃兰州
给母亲的一封信 / 王林祖 甘肃兰州
秦岭文学,每天陪伴你的闲暇时光
秦岭文学,聚集岭南岭北原创美文
期待您的关注
温馨提示:
① 秦岭文学只发布原创首发文学作品;
② 来稿文责自负,请附上作者简介和作
者照片一张;
③ 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两周之内没有发
布,作者可自行处理;
④文章赞赏定期全额返还作者,请作者及
时添加管理员阿秀(微信号sxlnwxf)微
信,方便赞赏金额按时返还。
⑤本微刊周一到周五刊发新作,周六周日休刊。

未经注明的题图照片均来自网络
在此,谨向图片作者表示感谢!
编委会组成:
主编:李济民,网名木头,陕西宝鸡人。作家用文字说话,文学是精神的家园。
邮箱:
1530607633@qq.com
主编:尚二斌,陕西泾阳人,行文以抒我志,身为人师,思己教学之事,育人家国情怀!
邮箱:
qyzx2003@126.com
主编:王秀峰,陕西洛南人,深感文学是滋养生命的水,是让灵魂高贵的吟唱。
邮箱:576143288@qq.com
本期执行主编 王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