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杨卫超|外婆家的馒头《大文坊》南通作家专刊(总431期)

杨卫超,中共党员,1980年参加工作,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融干部,区作协会员。
外婆家的馒头
腊月一到,年味如期而至,大家开始忙着购置年货,准备过年。
大街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昨晚,我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回家,一进门,两岁的孙女直奔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兴奋地告诉我:“今天奶奶带我们去街上蒸馒头啦!馒头真好吃,爷爷您也吃一个”,说着从果盆里拿着一只馒头塞在我手里。
望着天真可爱的孙女,吃着尚有余温的馒头,一股幸福感油然而生,一身的疲劳也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也许是触景生情吧!此时此刻,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想起了外婆将馒头塞在我手里的情景。
我们江苏南通地区有一个沿习下来的风俗,就是在每年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要蒸糕蒸馒头。也许是蒸糕象征着高升,蒸馒头蕴含着发财,谁家大人不想往着儿孙能升官和发财?所以再穷再贫,也要想法蒸一点糕和馒头,而且一般都要赶在小年夜前蒸好,先蒸糕后蒸馒头。
外婆家生活条件相对比较好,每年蒸糕蒸馒头是必然的,也是年前要做的最隆重的一件事。
由于我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所以每年都会目睹外婆家蒸糕蒸馒头,看到外婆里里外外,忙忙碌碌,操劳着一切。
蒸糕蒸馒头不仅是技术活,少一口汽会蒸个夹生,多一口汽则会蒸塌了。而且它更是一件力气活。好几十斤重的蒸笼要一个人端起来往桌子上倒,没一点劲,真的没辙。
我一直想外婆真有本事,站在灶前忙,整天也不觉得累。
外婆提前要做许多准备工作,把木柴要劈成一小段一小段;蒸馒头的方笼屉和垫布要洗净凉干。最主要的是前一夜要把面粉发酵好。
外婆用的是米酒糟发酵,说比碱水发酵香甜。
只见外婆先把酒糟搅和在面粉中,然后倒入温水充分搅拌,再使劲用手揉几回做成光滑的面团,最后用厚布盖在容器上,让面团发酵五六个小时。
第二天一早,把发酵好的面团拿出来放在案板上反复再揉几下,把面团里的小气泡挤掉,然后才开始做馒头。
这里人把包子都叫成馒头,馒头里的馅必须提前做好,这也是技术活。
外婆做的各种馅十分好吃,特别是萝卜丝馅,里面放有虾米和猪油渣,特别清香可口。
馒头包好后,为了区分品种,外婆会用筷子蘸上一种叫”洋红”的红色色素点在馒头上。
我一直记得一点是萝卜馅,二点是豆沙馅,三点是红枣馅,四点是荠菜肉馅,没点的是咸菜馅。这似乎已约定成俗,许多人家也是这么点点。
馒头做好后,外婆将它们一个一个放入笼屉里,一层一层叠上去,足有七八层。然后用大火蒸,大约四十分钟就蒸熟出笼了。
出笼的那瞬间,满屋子浓香四溢,包子散发出特有的香气,引得我们几个正在外面玩要的孩子立刻直奔到灶间内。
桌子上已倒满了刚刚下笼还冒着热气的馒头。我们立即用脏兮兮的小手连抓带抢,拿起馒头往嘴里塞。
我是瞄准了有一点红的萝卜馅,因为这是我最爱吃的馒头。
小舅舅见我们这一群饿狼穷凶极恶的样子,一声断喝:”抢什么!快洗洗手再来吃。”
但我们哪里顾得上讲究,个个嘴里咬一个,手中抓一个,落荒而逃。
外婆见状,笑着说:”让他们吃吧!蒸糕蒸馒头还不是为了他们?他们开心就好。”
馒头蒸好后,外婆也照例还蒸上几笼叫它”黄毛儿”的笼糕,凉透后切成小片晒干,待春天饥荒时节吃。
馒头蒸好凉透后,外婆会把它们放进坛子里,盖上盖子。除了春节享用外,还可以吃较长一段时间。
即使因时间放久了,从坛里取出来的馒头有的起霉斑了,但蒸熟后,剥去皮后,里面还是白白的,吃起虽然有一点儿异味,但在那个年代,有谁舍得扔掉啊?
当然现在有冰箱了,我们再也不会吃这种变味的馒头了。
外婆家的馒头蒸的比较多,能吃上整个新年。
一碗清粥,一碟酱菜,配上一二个馒头,不知不觉间,淡淡的酒糟香和馅儿香在唇齿间飘散开来,好不惬意,真可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外婆古道热肠,极富善心。每年馒头蒸好后,都会让小舅舅送给村里的一些孤寡老人和生活困难的人家,年年如此,从不吝啬。
外婆的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无意中也影响了我们,并一代代的传承了下来。
后来我虽然离开外婆家去张芝山镇上学了,但外婆每年都会在春节前将蒸好的糕和馒头托人带到我们家,我还能吃上外婆亲手做的馒头。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外婆年老体衰,已蒸不动馒头了。
再后来外婆在一场大病后永远离开了我们。我再也吃不到外婆亲手做的馒头了。
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街上的馒头包子花样繁多、精致、唯美、味佳,随时可买,但我总觉得不如小时候外婆家的馒头好吃。
外婆走了,留给我的却是无穷的思念,无穷的遗憾。
编委会主任:张兆昆
本刊总顾问:朱炳明
本刊总编辑:贾永红
影视技术:杨世英
投稿邮箱:446171638@qq.com